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清季民国时期的思想界(典藏版)(精)/鸣沙
0.00     定价 ¥ 9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2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180153
  • 作      者:
    作者:章清|责编:梁艳玲//陈肖寒//石岩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4-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围绕清季民国时期的“思想界”进行解析,试图说明其成长并非无关宏旨,须紧扣“近代”这一线索去把握。“思想界”及其他“~界”“~~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浮现,乃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动的写照,既意味着近代中国形成国家与社会新型的对应关系,也映射出告别科举时代的读书人对新的角色与身份的探求。正因为此,清季民国时期的“思想界”也有特定的内涵,主要涉及与之关联的两极——一是新型传播媒介,一是走出科举时代的读书人。聚焦“思想界”,是期望探讨这两个要素的交互作用对近代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据此可以看出,清季民国时期由新型传播媒介营造的思想环境有哪些特征,形成了怎样的“思想版图”;而读书人与此的互动,又如何导致其写作方式、生活形态发生重大变化。
展开
目录
引言 作为“场域”的“思想界”:新型媒介与读书人
一 援西入中:报章与晚清社会
二 初识报章:“上下通”与“中外通”
三 作为“场域”的“思想界”
第一章 “合群”的诉求:“思想界”形成的背景
一 作为“合群”载体的报章、学会及学校
二 报章作为“合群”的要素
三 互为代派:报章销售网络的建立
四 “自改革”:与官方的互动
第二章 “思想界”的浮现:社会重组下的“亚文化圈世界”
一 晚清对“思想界”的表述
二 从“省界”到“业界”——“亚文化圈世界”的形成
三 “中等社会”及其阶级意识的萌芽
四 “思想界”与中国社会的重新组织
五 “思想界”的潜流:来自官方的反应
第三章 由隐性走向前台的“思想界”:“思想版图”的拓展
一 民国时期报章所呈现的“思想版图”
二 “思想版图”的结构与节奏
三 隐然已存在的“思想界”
第四章 “思想界”的多重色彩:报章与学术
一 “学战”意识下对“报章”的认知
二 分科观念左右下的“报章”
三 西学汇编资料中的“报章”
四 大学·刊物·社会:报章的另一种“生意”
五 “学高于政”:“思想革命”的流行
第五章 “思想界”的多重色彩:报章与政治
一 读书人的组织与“思想冲突”的加剧
二 “思想界”的“主义”
三 政治势力如何借重“思想界”
第六章 书局·报章·读书人:共同的“生意”
一 作为“生意”的报章
二 书籍与报章的关联
三 另一种“生意”:新式书局与读书人
四 读书人的“生意经”
第七章 “思想界”的另一面:读书人表达方式的转变
一 作为“三不朽”之“立言”
二 新型媒介与表达方式的转变
三 围绕报章文字的争辩
四 笔走偏锋:“思想界”的另一面
第八章 阅读报章:读书人“晋升的阶梯”
一 “阅读公众”的培育:上下的互动
二 由邸报到新式报章:阅读的转向
三 报章与新知:科举改制引发的冲击
四 阅读报章:读书人通向社会之阶梯
五 中心与边缘:不同的阅读体验
结语 “思想界”:清季民国时期的“公共舆论”
一 新型传播媒介与文明的建构
二 “思想界”成为解析近代中国的一把钥匙
三 “思想界”:延续不绝的反省与批评
四 何为“公共”?谁的“公共”?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再版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