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中体现的善良、亲情和爱无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正是这最基本的美德铸就了个人的成功和家族的兴旺。本书作者在自己躬行孝道时体会到,孝的更广泛、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由家族的孝扩展为对社会的普遍关怀,只有将对家族之责任推广至社会关怀,孝才更有意义和价值。
[自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些年,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参加心理学、教练技术、家庭教育等各类课程的学习,以寻找解决现实生活中诸如夫妻反目、婆媳不和、兄弟相残、子女叛逆等问题的“灵丹妙药”。我到各地讲学,用学到的技巧和方法帮助一些人解了燃眉之急。然而,面对道德沦丧、人性丧失的事件,我也常常感到困惑和无奈。直到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婆婆给我的家庭甚至是家族带来挑战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解决人性和人生的大问题,仅仅用技巧和工具是不够的,还应该有更好的方法。
婆婆今年90岁了。近几年,她的记忆力严重下降,通过咨询医生我才知道,她患了阿尔茨海默病,目前医院也没有好的治疗方法。
跟自己的儿女都无法相处的婆婆,先后去了两家养老院,但都被下了逐客令。养老院多少钱都不收,也雇不着保姆,因为婆婆总是怀疑保姆偷她的东西。雇用保姆,不是保姆照看她,而是她像防贼似的看着保姆。
面对躲不过、绕不开的现实问题,我开始有意识地思考“何为孝、如何孝”的问题,也开始关注“孝道”这个课题。于是,我凭借支离破碎的孝道记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觅和学习。
宋朝理学大师朱熹手书的“孝”字,正看是一子跪地抱拳侍奉梳着高高发髻的老人,反看是一只正在拳打脚踢的猴子。这幅字意在劝告人们要孝敬父母,否则便禽兽不如。
晚清大儒曾国藩曾说:“读尽天下书,无非一个孝字。”近代著名学者梁漱溟也说:“中国的文化就是‘孝的文化’。”孝是一切道德心、感恩心、善心、爱心的源头,是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也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
一个人如果能够从小躬行孝道,就会培养出孝悌、仁爱、感恩、礼让、嘉言善语悦人、敦伦尽分守责等美德。诚如孔子所云:“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而我和很多人一样,小的时候缺失了这一课,现在尚需补课。补课时虽然吃苦又吃力,但与一直缺课相比还是幸运的。
现实生活中,很多道理我们都懂,很多事情也知道应该怎么去做,但往往知行不一,讲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却弯弯绕绕。比如,我们都知道应该孝敬父母、感恩父母,但做起来又要做好并不容易。
我在躬行孝道之前,与大多数人一样,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孝道的学问不是纸上的东西,而是要躬行实践的。
婆婆清醒的时候特别善解人意,也很好相处,可是在发病状态下,就像变了一个人:找不到东西时,会说是别人偷了;当我把刚做好的饭菜端到餐桌上时,会说是她儿子做的;我给她买的新衣服,转眼就说是别人买的;饿了会说你想饿死她……这一切似乎都那么不可
理喻,是“孝道文化”和我们婆媳之间的感情支撑我走了过来。
在忍耐和接纳中,我不再跟婆婆讲理,也不再要求婆婆改变,只想自己还能怎样适应和改进。当我们只用心不用脑的时候,我们之间的爱接通了彼此的心。我感受到婆婆“作”和“闹”背后的心理需求是对爱的渴求,她需要安全的生活环境,需要有人关心和爱护……
在躬行孝道的时候,我体会到孝道有助于个人修养的提升。当我们能够忍受原来不能忍受的,接纳原来不能接纳的,我们平和、宽容、善良的品质会慢慢养成,我们也才能够做到“即使‘作’‘闹’千百遍,我还爱你如初见”,进而对很多人和事物的包容之心也出现了。而此时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包容父母,足以包容天下”的道理。孝敬父母,表面上是对父母好,其实最大的受益者是尽孝者自己,因为通过尽孝可以提升自己的修养。孝道是双赢文化。
在躬行孝道的某一刻,我顿悟:天有天道,地有地道,孝道即人道;孝心一开,百善皆来,孝品即人品。
同时我也体会到,孝道对家族关系和谐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对婆婆尽孝,我们兄弟姐妹的关系更融洽了,如果没有孝心爱心,就不会有我们大家庭的和谐。
在躬行孝道的时候,我体会到,只有将对家族之责任推广至社会关怀,孝才更有意义和价值。在照顾婆婆时,我发现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比我想象的多,而且目前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如何照顾好这部分老人,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因此,我想将我的经验告诉更多的人。
萌发写这本书的想法时,我的心情可以用“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来形容。因为孝道是一个重大而又敏感的话题。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岂是我一介百姓能说得清道得明的。
然而,学识有厚薄,认识有深浅。虽然我既不是传统文化方面的专家,也不是名门望族之后,更不是孝道楷模,对孝道文化的认识也非常浅薄;但我是一个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是孝道文化的践行者,我可以从普通老百姓的视角来与大家探讨。
所以,本书既不是学术上的论述,也不是成型的经验,而只是我在学习和躬行孝道过程中的心得以及由此引发的思索。我诚挚地期待在中华传统文化方面有建树的大家,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砥砺前行的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我将在图书再版时完善。
孝道文化是家庭和睦的良方,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国家需要弘扬孝道,家庭需要传承孝心,全社会要形成“讲孝道,有孝心”的良好风尚。
最后,感谢在本书写作、出版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编辑老师!也感谢在我成书过程中给我鼓励和提供素材的朋友,更感谢我善良的父母、公婆对我的养育和教育、帮助和引领!
自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1
第 1 章 孝的解读:孝是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
1.1 孝是爱心的传递 / 003
1.1.1 “夫孝,德之本也” / 003
1.1.2 孝是我们与父母爱的连接 / 006
1.2 孝是衡量善良的法尺 / 008
1.2.1 至孝名扬天下 / 008
1.2.2 善待父母是最好的教养 / 009
1.3 中华文明长河中的孝道浪花 / 011
1.3.1 孝治天下 / 011
1.3.2 孝可感化他人,成就自己 / 012
1.3.3 孝心少年 / 013
1.4 《孝经》中的心理学:爱与情商 / 015
1.4.1 孝的三个层面 / 015
1.4.2 孝的第一个层面:爱自己,接纳自己 / 016
1.4.3 孝的第二个层面:实现自我价值 / 018
1.4.4 孝的第三个层面:《孝经》中的情商 / 020
第 2 章 孝的本质:人性与人情
2.1 生命教育:珍爱生命即是孝 / 025
2.1.1 在孩子的心田栽种一棵生命树 / 025
2.1.2 作践自己之身,伤害父母之心 / 027
2.1.3 珍爱生命,感恩父母 / 029
2.1.4 敬畏生命才能善待众生 / 030
2.1.5 生命的传承 / 031
2.2 人性教育:善良是与生俱来的人性 / 033
2.2.1 人之初,性本善 / 033
2.2.2 善良从善待生命开始 / 034
2.2.3 孝心尽显人性之美 / 036
2.3 亲情教育:孝起源于爱 / 037
2.3.1 浓浓的亲情一直温暖着我 / 037
2.3.2 孝心从感恩开始 / 041
2.3.3 亲情传递爱的能量 / 044
2.3.4 凡是人,皆需爱 / 047
2.4 祭祖教育:不忘我们的生命之源 / 049
2.4.1 祭奠祖先,传承美德 / 049
2.4.2 感恩祖先的“四节” / 050
2.4.3 与祖先连接 / 052
第 3 章 孝的代码:优秀的道德品质
3.1 孝敬蕴藏着教养 / 057
3.1.1 善良:孝的前提 / 057
3.1.2 宽容:孝的内涵 / 059
3.1.3 诚信:孝的智慧 / 060
3.2 孝是品德,更是文化 / 064
3.2.1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 064
3.2.2 无须提醒的自觉 / 065
3.2.3 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 066
3.3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 067
3.3.1 孝是好品德,也是好习惯 / 067
3.3.2 古代的道德教育 / 070
3.3.3 在孩子心中种下优秀文化的种子 / 071
3.4 孝是衡量品德的标尺 / 073
3.4.1 古时选贤任能的“举孝廉” / 073
3.4.2 孝在点滴中 / 074
第 4 章 孝的底色:正确的三观
4.1 以孝为底色的人生有亮度 / 079
4.1.1 人生底色就是核心价值观 / 079
4.1.2 当孝道遇上“平安” / 080
4.2 正确的价值观 / 083
4.2.1 正确的亲子观 / 083
4.2.2 正确的师生观 / 086
4.2.3 正确的金钱观 / 088
4.3 孝的三个层次 / 091
4.3.1 小孝孝于亲 / 092
4.3.2 中孝孝于企 / 095
4.3.3 大孝孝于国 / 098
第 5 章孝的力量:成长的内驱力
5.1 本末倒置,难成大器 / 103
5.1.1 德为本,才为末 / 103
5.1.2 德厚人杰 / 104
5.2 孝心从自立开始 / 105
5.2.1 习劳知感恩 / 105
5.2.2 舍得让孩子吃苦 / 106
5.2.3 磨难铸就成功 / 108
第 6 章 孝育360:家庭、学校、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6.1 德育五部曲 / 113
6.1.1 人生“五育” / 113
6.1.2 “五育”立德 / 114
6.1.3 孝育则德立 / 118
6.2 成才先成人,立德树人 / 120
6.2.1 “三全”联动 / 120
6.2.2 一生都在成长 / 122
6.2.3 老人如何成长 / 124
6.3 家庭、学校、社会都不能缺席孝育 / 127
6.3.1 父母是孝育的示范 / 127
6.3.2 学校是传道授业解惑之地 / 130
6.3.3 社会有引领监督的责任 / 133
第 7 章 孝的现实:孝道面面观
7.1 孝的铁三角:物质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 / 137
7.1.1 解读孝的铁三角 / 137
7.1.2 尽孝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善良 / 138
7.2 孝顺不是盲从,而是顺得有原则 / 140
7.2.1 孝顺不是盲从 / 140
7.2.2 孝顺不失自我 / 141
7.2.3 劝谏父亲求家和 / 143
7.2.4 孝顺不失原则 / 144
7.3 让父母活得有价值,老去有尊严 / 146
7.3.1 孝道有方 / 146
7.3.2 让父母活出价值感 / 147
7.3.3 让父母体面地老去 / 150
7.4 异地他乡之孝:把孝心变成孝行 / 151
7.4.1 有孝心才有孝行 / 151
7.4.2 把孝心变成孝行 / 152
7.4.3 孝是真心付出 / 154
7.5 巨婴之孝:自食其力,不再啃老 / 156
7.5.1 巨婴啃老,理直气壮 / 156
7.5.2 离开父母无法生存 / 157
7.5.3 自救从自食其力开始 / 158
7.5.4 隐形巨婴 / 159
第 8 章 孝道新课题:如何孝敬失智父母
8.1 如何孝敬失智父母 / 163
8.1.1 初识阿尔茨海默病 / 163
8.1.2 原因不明的阿尔茨海默病 / 164
8.1.3 蓄满自己爱的河流 / 166
8.2 孝的实践:用爱唤醒遗忘的岁月 / 169
8.2.1 爱的牵挂 / 169
8.2.2 爱的陪伴 / 171
8.2.3 爱的回忆 / 173
8.3 孝行路上点点滴滴 / 176
8.3.1 在觉察中省思 / 176
8.3.2 帮老人改过 / 178
8.3.3 心理疏导好用也有效 / 180
8.3.4 支持老人的爱好 / 183
8.3.5 最大限度保护老人的自理能力 / 185
8.3.6 别和老人较真 / 187
8.3.7 在困惑中学会理解 / 189
8.3.8 技能让老人活出价值感 / 191
8.3.9 重视老人的生日 / 192
8.3.10 让老人陪你工作 / 193
8.4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 196
8.4.1 闲不住的婆婆 / 196
8.4.2 收获了感恩 / 198
8.4.3 收获了包容 / 198
第 9 章 重塑家文化:以德育人,以文化人
9.1 家之学:文化的认同 / 204
9.1.1 孝的传承 / 204
9.1.2 传统二十四孝与新二十四孝 / 205
9.2 家之序:五伦归位 / 210
9.2.1 崇人伦,家才有秩序 / 210
9.2.2 不越位,不缺位 / 211
9.3 家之规:立家规,传家训 / 213
9.3.1 规矩有时就是“咬一口” / 213
9.3.2 应该知晓的老家规 / 214
9.3.3 与时俱进的家训 / 216
9.4 家之传:老人要弘扬家风 / 218
9.4.1 好家风要弘扬 / 218
9.4.2 父亲传家规 / 219
9.4.3 父亲的优秀品质 / 220
9.4.4 我跟母亲学宽容 / 222
9.5 家文化:名门望族的传家宝 / 225
9.5.1 钱氏家族文化:读书不为名利,历经千年依然人才辈出 / 226
9.5.2 朱氏家族文化:先有德行,后有才华 / 230
9.5.3 郑氏家族文化:168条祖训,出仕者,无一人贪污 / 232
后记 /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