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五达,北京著名中医,从医中医临床60年,中医主任医师(教授),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曾任北京市第五、第六届政协文史委员。全国首批带徒名老中医。北京市继承老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
《姚五达中医传习录》为姚五达中医传习录,列医家小传、学术思想、四诊简要、临床经验、验方传承及缅怀回忆六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姚老的思想品德、医疗技术,足为后学师范。
《姚五达中医传习录》:
贤师孔伯华先生是对姚五达先生影响最深的人。《京城名医谱》记载:孔伯华青年时期身处战乱瘟疫中,孔先生经历了1917年晋绥地区鼠疫大流行和1918年夏秋廊坊霍乱流行,本地百姓流传“今夕聚首言欢,明朝人鬼异域”。孔先生不惧危难,投身于宣传防治扑救工作,不多日的救治出现“每至一户,相率欢迎,竞相求治”,经治患者“全活甚多”,深得当地群众信任。事后孔伯华先生与同事一起撰写了《传染病八种证治析疑》十卷传世。孔氏将温病、瘟疫作为临床重点,对初涉临床的姚五达先生影响颇深。
在姚五达先生最初的医疗实践中,对温病的辨证施治秉承孔氏学术思想,并做出了显著成绩。1958年大叶性肺炎大流行期间,姚五达先生承担了大量临床救治工作,并做出58例大叶性肺炎临床治疗观察总结。他认为,大叶性肺炎属于中医的温病范畴,要按温病治疗原则辛凉清解,祛邪外出,兼以止血,病邪在卫气,以银翘散、白虎汤为主,其中对石膏的使用根据病情变化用量随症加减,再现了孔氏方法的妙用。遣方用药上使用白茅根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尿,快速消除咳铁锈色痰,此创新尝试获得奇效。孔伯华先生对温病重症使用安宫牛黄丸等“三宝”的临床经验: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豁痰开窍,在热邪内陷心包,痰热蒙蔽心窍,高热烦躁、神智昏迷时选用;紫雪丹清热解毒,长于镇痉安神,在热邪内陷心包,高热神昏、惊厥抽搐时选用;至宝丹清热解毒,长于芳香开窍,在痰热壅盛,痰浊蒙蔽心窍,高热、神昏、九窍闭塞时选用。出现郑声者加入十香返生丹一粒分吞,出现脱证者宜加人生脉散等。这些均彰显出稳准扎实的辨证施治功底和遣方用药胆识,挽救了危重患者。在大叶性肺炎恢复期,姚先生牢记孔氏“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思想的教诲,重视使用麦冬、元参、玉竹、石斛等在温病后期恢复津液,对大叶性肺炎全程辨证施治体现出有思想、有应变、有章法的成功实践。1959年12月应北京市中医学会的邀请,姚五达先生以《中医治疗大叶性肺炎58例临床疗效分析》为题在北京市卫生局礼堂做学术报告,受到广泛好评。在60年的临床中,姚先生以对温病治疗见长,在不计其数的温病高热等危重症的抢救和会诊中,发挥出力挽沉疴的重要作用,由此被人称为清凉派代表人。
孔伯华先生当年在北平国医学院的教学中,特别强调对《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经典的熟记熟背,以此强化对中医理论思想体系的认知。对临床辨证论治,提出“两纲六要不能平列”。两纲,即阴、阳;六要,即表、里、寒、热、虚、实。姚五达先生临证亦强调“先辨阴阳”以定方向。在病机方面,孔氏主张“脾胃有病必系肝,肝病必系于脾胃”,强调“脾湿和肝热”,认为“今之治病,湿热者居十之七八矣”。对于孔氏思想,姚五达先生都非常重视,对诸多肝、脾、胃病的辨证多以“脾湿肝热”为辨证要点和治疗依据。在中风、眩晕、肝病、胃病等治疗中注重选用清肝除热、健脾化湿之品,也以此形成“姚氏六清法”的基础。
孔伯华先生善用石膏,有“石膏孔”的称誉。孔伯华先生遣方用药“虎跃龙腾”,气势非凡,又善用鲜药,如鲜藿香、鲜佩兰、鲜薄荷、鲜藕、鲜荷叶等,取其芳香清轻,清灵通窍,除秽透达。姚五达先生秉承孔氏对石膏的运用经验,除对在温热病使用量30g或45g外,用于一般外感热病气分证时用量比较谨慎,但常同时选用较大剂量的金银花、蒲公英、板蓝根等根茎花叶类清热解毒之品。姚先生也喜用鲜藿香、鲜佩兰、鲜薄荷等鲜药,取其轻清上浮、透达逐邪之用。由此,对姚先生“轻可投实”思想的逐渐形成,具有点石成金的作用。
综上所述,孔伯华先生终身的从医经历、治学理念、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等,成为姚五达先生的楷模,是姚五达先生学术思想形成的源泉。在孔氏指引与传承的道路上,姚先生表现出尊师重道、潜心研学、不辱使命的优秀气质,终成中医大家。
……
第一章 医家小传
第一节 秉承家学师从孔氏
第二节 独立应诊脚踏实地
第三节 努力工作不断钻研
第四节 甘于奉献授业传承
第五节 为人谦和处世楷模
第二章 学术思想
第一节 姚氏学术思想探源
第二节 姚氏学术思想基础
第三节 姚氏学术思想内容
第三章 临床经验
第一节 温病
第二节 肺炎
第三节 胸痹
第四节 眩晕
第五节 中风
第六节 面瘫
第七节 胃痛
第八节 痢疾
第九节 泄泻
第十节 病毒性肝炎
第十一节 肾炎
第十二节 水肿
第十三节 淋证
第十四节 消渴
第十五节 痹证
第十六节 痿证
第十七节 结核病
第十八节 瘿瘤
第十九节 癌症
第二十节 血卟啉病
第二十一节 肠风下血
第二十二节 血精
第二十三节 痛经
第二十四节 闭经
第二十五节 逆经
第二十六节 崩漏
第二十七节 不孕症
第二十八节 先兆流产
第二十九节 产后恶露不尽
第三十节 产后乳汁不足
第三十一节 产后关节痛
第三十二节 湿疹
……
第四章 常用药对、药组
第五章 四诊伤寒简要
第六章 薪火传承
第七章 缅怀回忆
附 写给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的一封信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