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京派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7554229
  • 作      者:
    作者:张永和|责编:南洋
  • 出 版 社 :
    华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3-01
收藏
作者简介

张永和,国家一级编剧、著名戏曲评论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新剧本》杂志原副主编、北京戏曲评论学会原副会长、北京市文化局艺术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编剧主要作品有北京曲剧《珍妃泪》《烟壶》《龙须沟》《王致和》,京剧《风雨同仁堂》《满江红》,昆曲《贵妃东渡》,电视剧《大清药王》《天下第一丑》等。作品先后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等各类大奖。著有《马连良传》《张永和聊史说戏》《京剧的魅力与时尚》等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是一部有趣有料的文化名人轶事录。书中所述二十多位文化名家,有张永和先生视为良师者,如周贻白先生、翁偶虹先生、张中行先生、吴祖光先生、汪曾祺先生、黄宗江先生、欧阳中石先生等;有张永和先生引为益友者,如谭元寿先生、高宝贤先生、李小春先生、苏叔阳先生、中杰英先生、杨晓雄先生、孙悦遐女士等。对于每个人物,作者都记述了其机趣且不平常的故事,将他们的独特个性、才学风采、待人接物的范儿呈现于笔端,定格了一个又一个真实而灵动的瞬间,描绘出一幅当代中国文化名家生动的写意画卷。

展开
精彩书摘

《京派》,是拙作。主要写的是老一辈搞文学艺术的知识分子,基本上都是大家,大概涉及有二十来位吧。有人可能会问了:为什么叫“京派”呢?想必这些位都是京籍人士吧?您猜错了。其中京籍的确是有那么几位,但大部分都是非京籍人士。那为什么还叫“京派”呢?因为他们虽然不是皇城根下的子民,可他们的做派完全是北京人的做派。他们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范儿,有那么一点点老北京人的味儿和老北京人的风格。虽然其中有个别人说起话来,并非京腔京韵,甚至是南腔北调,可是这些人那做派,那范儿,那风格,跟老北京人太相似了。所以人们也不管他们说的是哪些腔,哪些调,还是把他们归纳在老北京的范畴之内。

或问:你书上这些人物都有谁呀?报上花名册来。到如今百岁以上的老爷子、老艺术大师,有老舍、周贻白、张中行、吴祖光、张伯驹、翁偶虹、汪曾祺、黄宗江等;八九十岁的,有新凤霞、谭元寿、高宝贤、阎肃、欧阳中石、阎崇年、梅葆玖、中杰英、姜纬堂、李小春、苏叔阳、杨晓雄、郑振环;岁数再小一点的还有孙悦遐、过士行,以及两位中青年坤角王蓉蓉、白金等;另外还有评书界的大腕儿连阔如、连丽如父女。当然,我也不能跑出这个圈子去。下面,说说这些位顶级大蔓、风雅名贤的籍贯,有没有纯北京籍人?有!但是不多,有哪几位?老舍、连氏父女、翁偶虹、郑振环,他们都是世世代代生于北京的旗人,可谓纯粹京人;而原籍虽不是北京、却出生于北京的,那就比较多了:江苏常州武进籍的吴祖光、浙江瑞安籍的黄宗江、湖北江夏籍的谭元寿、江苏泰州籍的梅葆玖、山东牟平籍的姜纬堂、河北雄县籍的李小春、安徽歙县籍的过士行;这其中,既不是北京籍人,也没有出生在北京的,有吗?有!并且还是人数最多的,如出生在湖南长沙的周贻白、河北香河的张中行、河南项城的张伯驹、江苏高邮的汪曾祺、广东梅县的中杰英、河北保定的阎肃和苏叔阳、山东肥城的欧阳中石、山东烟台的阎崇年,天津卫的杨晓雄……几位女将都在这个行列中,生于苏州长于天津的新凤霞、山东汶水的孙悦遐、辽宁鞍山的王蓉蓉、黑龙江哈尔滨的小白金等。 

这么多人,不说是来自五湖四海,也应该说是来自四面八方的“英雄好汉”。北京人、生在北京的准北京人,咱们不说了。非京籍又非北京出生的人和《京派》又能够有什么关系呢?请稍安勿躁,让在下慢慢道来。

在咱们的这本书里出现的每一个人物,我都会写一个人物的小传记。所谓“小”,是因为我写的时候,注意不写这个人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而是着重写这些人物的亮点。尤其是想写这些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让读者有兴趣,在浓浓的感知里能够悟出点什么 , 也就是俗话说的寓教于乐。所以我写的这些人物不是纵向写,而是截取那些有趣味的横断面来写。这样一写,让我大吃一惊。在所有涉及的人物的那些生动的故事里面,往往浸润着北京人的很多的作风和特点。……


展开
目录

001/ 序言 辛勤的记录者                 王  珏

壹  俯拜师门

002/ 师恩难忘

——周贻白师百年诞辰祭

015/ 恭说张中行

026/ 忆我陪周贻白、吴祖光、张中行三位老师吃饭

034/ 吴祖光、新凤霞的真爱情

      ——我为吴、新贤伉俪三“劝架”

041/ 老舍与北京曲剧的开端、当下与未来

051/ 汪曾祺先生聊京剧名演员

061/ 多说点儿汪曾祺老师的趣事

073/ 悼师友

      ——想念汪曾祺

078/ 吴祖光摊上了官司

090/ 吴祖光老师远行

      ——著作等身 德耀星汉


贰  文史名流

098/ 我和张伯驹先生的三见面

      ——兼悼宋振庭部长

107/ 我与北京评书大家连氏父女之友谊

113/ 必须说说欧阳中石的师生情

119/ 阎肃和他的著作及其哥们儿

125/ 践行“四力”的史学大师

      ——恭记与大学长、清史专家阎崇年先生一夕谈

139/ 四十六年挚友的相聚和相离

      ——回忆北京史专家姜纬堂


叁  梨园名伶

152/ 谭门七世 独步梨园

165/ 九旬老人对京剧壮心未已

      ——我与谭元寿老大哥的友谊

173/ 谭派大老生高宝贤这一辈子

184/ 梅葆玖先生,您就是大师,世界级的!

193/ 缅怀天之骄子著名京剧艺术家李小春

202/ 张门桃李红蓉蓉

208/ 一颗耀眼的梅派新星——白金


肆  菊圃名编

216/ “六戏斋主”翁偶虹

225/ 八十年嗜戏如命黄宗江

230/ 我眼里的中杰英

237/ 我写苏叔阳先生,权做写他的祭文

241/ 漫话郑振环

248/ 才华横溢的多面手杨晓雄

256/ 孙悦遐其人其事

265/ 过士行与“鸟人”


伍  附录

278/ 一位勤奋笔耕但又开窍通达的老剧作家

      ——访著名剧作家、戏剧理论家张永和先生

288/ 张永和张大爷说:我命好,赶上了好时代!


295/ 后记 说《京派》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