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解读(1949-2019)(精)
0.00     定价 ¥ 1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01166049
  • 作      者:
    作者:褚福灵|责编:金晓芸//张璐
  • 出 版 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褚福灵,1998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兼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保障论坛专家,中国社会保障三十人论坛成员,北京市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委员。
  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项目等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多篇,出版学术著作十多部。
  主要学术研究领域: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社会保障量化管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薪酬管理与员工福利、企业年金管理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关系国家长治久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逐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解读:1949-2019》阐述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原理,详细介绍了中国的养老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就业保障制度、伤残保障制度、生育保障制度和贫弱保障制度,从法规依据、覆盖范围、待遇标准等角度全面解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方方面面,同时展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探究前行方向,提出改革的原则、思路和要点。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解读:1949-2019》:
  1.4.1 计划经济背景下的“统包统配”就业阶段(1949-1982)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政府在就业上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开展失业救济,有计划、分步骤地安置失业和无业人员,并对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旧公教人员和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的职工采取全部留用和“包下来”的政策,严格限制辞退职工。
  1950年6月17日,劳动部颁发《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救济失业工人,应以以工代赈为主,同时采取生产自救、转业训练、帮助回乡生产及发放救济金等办法。
  这些具有应急性质的临时性政策措施,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保护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使他们不至于因中断劳动收入而陷入贫困发挥了积极作用。
  1953年起,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中国开始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为了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用工的需要,国家确定了对劳动力招收和调配实行“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明确规定招工必须经过劳动部门批准。与此同时,“包下来”的范围不断扩大,继解放初对官僚资本主义企业职工和国民党军政人员“包下来”之后,对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后的公私合营企业职工也“包下来”,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毕业生,也由国家统~分配工作,复员军人由国家统一安置。这些“包下来”、由国家统一分配和安置的人员都成为用人单位的固定工,不许随便辞退,于是计划经济时期的“统包统配”就业制度得以形成。
  “统包统配”制是国家用行政手段对城镇劳动力实行统一计划、统一招收、统一调配的一种就业制度。它的基本特征是:城镇劳动者就业由政府包揽;劳动力配置靠行政调配;国有企业无用工自主权;劳动力无法自主流动;工资、福利、保障与就业密切结合,全部由国家承担。
  “统包统配”制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当时国内国际环境下的必然选择。这一制度对于解决新中国成立初期旧社会遗留下来的400万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对于后来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对于建设门类比较齐全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国家重点工程,以及边远地区的开发建设,曾发挥过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统包统配”就业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为化解该制度带来的劳动力配置不合理、就业不充分等弊端,国家进行了劳动合同制用工与待业保险制度改革。
  1.4.2 转轨经济背景下的待业保险与双轨就业阶段(1983-1998)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了从农村到城市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开启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历史征程。企业改革是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为了适应企业进入市场的需要,劳动用工领域进行了重大改革。该阶段鼓励个人通过市场择业,建立待业保险,同时政府建立再就业中心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属于双轨就业阶段。
  1983年2月22日发布的《劳动人事部关于积极试行劳动合同制的通知》指出:我国现行的以固定工为主体的用工制度,事实上已成为一种无条件的“终身制”,它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结合一体,形成了“铁饭碗”“大锅饭”的严重弊病。其主要表现是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干多于少一个样,技术高低一个样,一线二线一个样。在这种制度下,有些人心安理得地躺在企业和国家身上吃“大锅饭”,自己不劳动或少劳动而占有别人的劳动果实;勤劳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大批人才被埋没。该通知同时指出:试行劳动合同制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打破“铁饭碗”“大锅饭”,真正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充分调动人们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解放生产力;试行劳动合同制,需要工资、福利、保险制度以及其他方面改革的配套;对城镇合同制工人,应当实行社会保险制度。其中老年社会保险基金主要从企业提取,地方财政适当补助,个人少量缴纳。保险待遇应按照投保年限的长短和金额的多少有所区别。
  ……
展开
目录
第1章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
1.1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
1.1.1 社会保障制度
1.1.2 中国社会保障相关法律
1.1.3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成
1.2 中国养老保障制度变迁
1.2.1 新中国养老保障发展阶段划分的依据
1.2.2 劳动保险与离退休制度阶段(1949~1983)
1.2.3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创建阶段(1984~2014)
1.2.4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初步建成阶段(2015~2019)
1.3 中国医疗保障制度变迁
1.3.1 劳保医疗、公费医疗和传统农村合作医疗阶段(1949~1993)
1.3.2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探索阶段(1994~2002)
1.3.3 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建立阶段(2003~2016)
1.4 中国就业保障制度变迁
1.4.1 计划经济背景下的“统包统配”就业阶段(1949~1982)
1.4.2 转轨经济背景下的待业保险与双轨就业阶段(1983~1998)
1.4.3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失业保险与就业促进阶段(1999~2019)
1.5 中国伤残保障制度变迁
1.5.1 劳动保险与单位保障阶段(1949~1994)
1.5.2 工伤保险探索阶段(1995~2009)
1.5.3 工伤保险完善阶段(2010~2019)
1.6 中国生育保障制度变迁
1.6.1 劳动保险与单位保障阶段(1949~1994)
1.6.2 生育保险探索阶段(1995~2009)
1.6.3 生育保险完善阶段(2010~2019)
1.7 中国贫弱保障制度变迁
1.7.1 传统社会救济阶段(1949~1993)
1.7.2 城乡社会救助制度探索阶段(1994~2013)
1.7.3 城乡社会救助制度整合阶段(2014~2019)
……

第2章 中国养老保障制度
第3章 中国医疗保障制度
第4章 中国就业保障制度
第5章 中国伤残保障制度
第6章 中国生育保障制度
第7章 中国贫弱保障制度
第8章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展望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