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职业管理制度概述
第一节 职业管理制度的内涵与地位
一 职业的概念和价值
二 职业管理的概念与特征
三 职业管理制度的概念和功能
第二节 职业规制与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 职业社会学
二 职业规制理论
三 人力资本理论
四 知识生产模式理论
五 职业结构变迁理论
六 人才发展理论
第三节 宏观人力资源开发中的职业问题
一 职业分类
二 职业指导
三 职业资格认证
四 职称社会化评审
五 职业教育培训
六 职业保障
七 职业信息公共服务
第二章 职业分类制度
第一节 职业分类制度理论与内涵
一 职业分类制度的内涵和功能
二 职业分类的原则与方法
第二节 职业分类的国际经验
一 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二 代表性国家的职业分类
第三节 我国的职业分类制度
一人口普查中的职业分类
二 劳动力市场的职业分类
三 劳动力管理领域的职业分类
第三章 职业指导制度
第一节 职业指导概述
一 概念辨析
二 职业指导的类型
三 职业指导员
四 职业指导技术和方法
第二节 职业指导理论
一 特质因素理论
二 发展理论
三 学习理论
第三节 我国职业指导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一 古代的职业指导思想
二 民国时期的职业指导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职业指导
四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职业指导
五 21世纪以来的职业指导
第四章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第一节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内涵与理论
一 概念界定
二 理论某础
第二节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国际经验
一 资格设立依据
二 资格管理模式
三 质量保障机制
四 资格证书与学历文凭衔接机制
五 资格退出机制
第三节 我国的职业资格制度状况
一 历史演进
二 主要成效
三 存在问题
四 形势任务
五 发展建议
第五章 职称社会化评审制度
第一节 职称社会化评审的内涵特征
一 基本含义
二 构成要素
三 主要特征
第二节 典型国家专业技术资格社会化评价经验借鉴
——以工程师为例
一 法律基础
二 管理模式
三 规制形式
四 能力素质标准
五 终身教育
六 工程师认证国际化
七 专业学会作用
八会员管理制度
第三节 我国的职称社会化评审制度状况
一 历史演进
二 实践探索
三 主要成效
四 存在问题
五 发展建议
第六章 职业教育培训制度
第一节 职业教育培训制度的内涵构成
一 基本含义
二 构成要素
三 作用发挥
第二节 职业教育培训制度的国际经验
一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
二 典型国家新型学徒制
三 典型国家工程师继续教育
第三节 我国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状况
一 技校教育状况
二 继续教育状况
三 职业技能培训状况
四 企业新型学徒制状况
第七章 职业保障制度
第一节 职业保障制度概述
一 概念辨析
二 体系内容
第二节 就业促进制度
一 就业促进的内涵
二 我国就业促进法律制度的发展阶段
三 我国就业促进法律制度体系构成
四 现阶段我国就业促进法律制度实施情况
第三节 劳动权益保障制度
一 劳动权益保障的内涵
二 我国劳动权益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三 我国劳动权益保障制度体系的构成
四 现阶段我国劳动权益保障制度实施情况
第四节 职业安全制度
一职业安全的内涵
二 我国职业安全制度的发展阶段
三 我国职业安全制度体系
四 现阶段我国职业安全制度的实施情况
第八章 职业信息公共服务制度
第一节 国外职业信息公共服务实践
一 职业发展监测的类型
二 主要调查内容与指标
三 美国职业信息监测网络(0NET)
四 经验借鉴
第二节 我国职业信息监测系统设计
一 背景分析
二 设计目标
三 核心职业信息
四 系统架构
五 建设模式
六 运营模式
第九章 未来职业管理展望:职业资历体系建设
第一节 国家资历框架制度内涵与特点
一 政策依据
二 概念界定与分析
三 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的意义
四 国家资历框架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国家资历框架构建的国际经验
一 国家资历框架的发展历程
二 典型国家资历框架构建情况
三 国家资历框架下职业资历体系构建的国际经验
——以工程师为例
第三节 我国职业资历体系建设构想
一 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 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
三 国家职业资历制度框架
四 职业资历衔接机制
五 配套改革
六 组织实施
七 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参考文献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学术文库已出版书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