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近代文学十二讲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208758
  • 作      者:
    编者:胡全章//李向阳|责编:于淑敏
  • 出 版 社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1-01
收藏
畅销推荐
作者简介

胡全章,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理事、副秘书长。出版有《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探询——吴趼人小说研究》《清末民初白话报刊研究》《清末白话文运动》《杨世骥文存》《近代报刊与诗界革命的渊源流变》(获首届“季镇淮钱仲联任访秋学术奖”)《中国近代作家片论》等书,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河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培育计划“中国近代文学”项目。所收演讲内容是中国近现代文学界的名家如吴福辉、王达敏、陆建德、关爱和、解志熙、孙之梅、马卫中、周兴陆、左鹏军、杜桂萍、孙克强、彭玉平等人,关于近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及演变,以及有关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探索。内容丰富,涉及近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流变及各领域研究前沿现状,演讲采用的非论文写作式语言,将有关知识点深入浅出地呈现出来,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研究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讲 我与现代文学史六十年

吴福辉

我要给大家讲的题目,叫《我与文学史——六十年从阅读文学史到写作文学史所走过的道路》;简化一点,叫《我与现代文学史六十年》。

对于文学史的写作,从我自己的角度来看,大概是六十年了。说六十年是有证据的。我家里的书,有一万多本,其中七八千本,已经捐到文学馆了。在这次来之前,我把这个工作做了,因为我可能长期不住在北京了。在捐它们之前,严家炎先生——就是我的导师——把他的书全部捐到文学馆了。我就跟文学馆提议,为了避免重复藏书,希望他们做个统计,后来他们就给了我一份严老师捐书的书目,我在家里一本一本和我书架上的书比对,严老师没有的我就捐,如果有的我就不捐,就另做处理。这样的话,第一批五千本已经送给文学馆了;挑出来的七八千本,最后淘汰了两千多本。我没想到我的书能有五千本。我之前料想,我们的书三分之二是重复的,三分之一可能和严老师不一样,因为我俩的朋友圈有点区别。但是我俩的书的性质一样啊,都是解放后的书。我们的书都不值钱的,基本都是解放后现当代的书,自己买来用的,图用起来方便,看什么书都不用到文学馆去找,我自个儿书架上就有。我要看郁达夫的小说,要看沈从文的小说,都有;没想到居然有五千本。这样,我晚年要做的一件事,就基本上有眉目了。所以我也很高兴。

怎么证明我是从1956年开始关心中国文学史的呢?因为我的书架上有关文学史的书,最早的牵扯到1956年。王瑶先生最早编写的文学史,叫《中国新文学史稿》,上下册。下册在上海出版。当时那个出版社,不叫上海文艺出版社,还是旧名儿,公私合营以前的名儿,叫新文艺出版社,好像那些书店有的和巴金有关系。上册下册也不是同时出版的,先由北京开明书店在1951年出版了上册,后来直到1953年才由新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下册,可见这个上册的需要之急。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王先生就从清华到北大了。他当时借的书还是清华的书。清华有老的文学藏书,相当好,我使用过。我在搞三十年代小说的时候,曾经到清华图书馆去坐了一个礼拜。他们有非常好的老书。我记得当时是要找一个张天翼的小说集,叫《小彼得》,北大的图书馆里面居然没有初版本。我们要看初版本的,没有怎么办呢?上清华去看。1956年的时候,我买的王先生的这个文学史,版本、设计都不一样,上下册,很珍贵的啊。后来王先生在上海文艺出版社重版这个文学史的时候,因为我们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校对,王先生为了表示对我们的感谢,居然一个一个签名送我们这个书。现在这两本书,我是不想送给文学馆了。

第二本,是叶丁易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略》。“略”是简写的意思,就是简本、简史的意思。叶丁易先生当时在莫斯科大学讲学,在那里好像把这个书写完了,然后就突然去世了,估计是心脑血管病,很可惜的。因为乐(黛云)老师给我们上课的时候,分析了20多本中国现代文学史。她讲课的题目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二十种”,一本儿一本儿的优长处和缺点,一本儿一本儿的分析。讲到这本略史,乐老师说:这本文学史写得很简明,一本就完了;“左”的色彩比较浓,但是在比较“左”的文学史里面,这一本是比较鲜明、干脆,不说啰唆话,也不说两可的话,值得一看。她是这么评价叶丁易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略》的。我相信在座的同学,大部分都没看过这本文学史。看过吗?有看过的举手,我回家把我的书寄给他。你看,没有吧?这本书没人看了。乐老师评价它虽然是一本比较“左”的文学史,它还是有它的优点。

第三种是武汉大学刘绶松先生写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上下册。咱们这里肯定有武汉大学的吧?刘绶松老师的这本书,带有集大成的味道。他写的比较晚,比上面的两种更全面更深入,资料也比较全。但有个毛病,是什么呢?开始不敢说话了。这是乐老师的评价。

我自己拥有这几本书的时候,是1956年。所以,我自己的学习、阅读、写作文学史,如果要编一个历史的话,从1956年编辑,一直到现在,可以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我在没有读北大研究生之前,我在中学岗位上怎么样学习文学史。我从1959年开始当中学语文老师,一直到1978年,差一年就是20年。我当了近20年的中学语文老师。当然,我的语文老师当得还可以。我可以和大家说,我是很安心的,就是在中学语文教育岗位上很安心。我听说现在有的年轻人觉得,大学毕业当中学老师好像很屈。其实一点儿都不屈。屈什么屈啊?研究生毕业,刚毕业就当中学老师,你也不屈啊。一个国家,如果中小学教师都是很棒的,那这个国家才有前途。我自己所受的教育里面,最好的教育就是小学教育。所以我写过文章,说我读的小学是世界上最好的小学。上海两个,鞍山一个。这三个小学,我是永远怀念它们的。我写过好几篇文章,来回忆我的小学,是这三个小学给我打的基础。所以,我在1959年进入中学教书以后,非常的安心。因为我觉得没有这个小学的话,能有我吗?在这一点上,我是不忘恩的。其次,我的那个中学在郊区,一直到考研以前,我从来没有动过心思要到城里去。很奇怪啊,我自己也觉得很奇怪。现在到郊区工作的人,恨不得上午报到,下午就想怎么想办法能回市里,就动这个脑筋。我呢,工作了十九年,从来没有动过。如果我想回城里,条件太充分了,我父母都在城里呀。我父亲是会计师,如果实在要不到房,从我爸爸的房子里面挤一间也够我住了。我是长子啊,我舍不得我爸爸也是正当的,所以我回市里是太有理由了。但是我从来不想,很安心的。安心在什么地方呢?我想当一个研究型的中学教员。我听说,日本的小学教员居然有工资比大学教授还高的。后来证明确实这样,当然那是最拔尖儿的小学教师。最拔尖儿的小学教师,工资比普通的比较差的大学教授工资还高。就这一点,别的不说,日本单是这一点就了不起,日本就因之为日本了。它那么重视教育,对不对?1945年它投降以后经济非常困难,但议会通过,每个小学生、中学生在课间喝一杯牛奶。真厉害啊!在全国困难的情况下,能确定这么一个给中小学的学生补牛奶的政策,政府要拿出钱来的,你说厉害不厉害?所以这个教育啊,咱们肯定是落后了。咱们改革开放,有些方面很进步。现在大家都很挣钱,我是有体会的。我第一次去日本吓坏了,什么都买不起。看什么要买,一问,哎哟,真买不起呀,等于我好几个月的工资。我前几年到北海道又去了一次,我一共就去过两次日本。第二次去,我一看我什么都买得起,这个变化挺大的,这是中国的变化。现在来看的话,合算成人民币,不过两千块钱吧;两千块钱在现在等于两百元,二十元,花了也不心疼。

我想当一个研究型的中学教员,而且我可以举出无数的例证来证明,我已经成为一个研究型的中学教员了。第一,我的中学语文课,可以做各种公开课,最大的公开课有两千人来听。学生在台下,我在台上表演,现在想起来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带有表演性。那时也年轻吧,在台上表演,我领着学生来上这个课,底下两千座位的礼堂都坐满人。当时也就二十一岁,我能上各种公开课。第二,写各种教学经验,有文章。第三,经常写教育随笔,在辽宁省、鞍山市的报刊上发表。在我报研究生考试之前,我正好在海城。大家知道海城吗?在辽宁,这是老地方,辽宁最老的地方就是辽阳和海城,明代就有了。我被鞍山市的教师进修学院,聘请去给海城的老师上课。鲁迅这篇课文怎么讲,我给大家分析这篇课文;语文教学有点儿什么经验,我怎么自学的,等等,讲这些题目。一天,正在海城像今天这样在讲课,休息的时候,一个老师递上来一张《光明日报》,说:“招研究生了,吴老师,招研究生了,你考不考?”我说:考啊,当然考了。再一问,完了,心凉半截,年龄限制到35岁。我那年已经39岁了。又过了一个礼拜,《光明日报》头版登出来:今年研究生招生扩大五岁。好家伙,就把我和钱理群扩招进去了。我和钱理群经常说:以后的扩招很糟糕,但这次扩招很好,这次扩招把我们俩招进去了,而且过了这个村儿,就没这个店了,再也没有再招40岁的研究生。没有了。在中国历史上就这一次,叫我们给碰上了。

这个时候,我在中学里面就经常礼拜天不回家,把语文组的门关起来看一天书。基本上是看文学史,一边读作品,一边读文学史。我手里文学史有好多种。我考研的时候,后来我听严家炎老师告诉我说,有一个著名的诗人——他后来自杀了,那个诗人也来考,他就根本不懂什么叫做文学史。考的是文学史,结果才考大概三分儿还是四分儿;一百分的卷子,他考了个三分儿四分儿。我和老钱呢,老钱考七十多分儿。收到复试通知的时候,老钱一看:完了,这没门儿了,虽然可以复试,成绩这么差,才七十多分儿。他不知道啊,七十多分儿,是那年我们北大研究生考试的最高分。后来全国发了一条消息,全国的优秀研究生要入学了,就指定报老钱。他才考七十多分儿。后来袁良骏老师说:“我们参加判卷,第一天我们大家轮了一遍,来来回回看,没有一张卷子超过五十分儿。到第二天的下午,突然出了一张五十分儿的卷子。哎呀,大家欣喜若狂啊。在判卷的会场上,轮流展示这个超过五十分的卷子。”这个五十分儿的卷子是谁的呢?就是我的同学,同级的,现在是著名的沈从文研究专家,凌宇。凌宇做的这个题,超过五十分儿,你想想厉害不厉害?这个文学史的学习啊,那个诗人根本就没碰到过,什么叫文学史都不懂,怎么还分什么近代文学史、现代文学史,他也不懂,他就乱答一气,答完以后考个三分儿四分儿。

我的第一阶段的文学史学习,概括起来就讲两句话。第一句话,是要大量阅读。没有大量阅读,就不可能有好的文学史的学习。文学史是什么?是描述文学现象、文学世界、文学线索,把它叙述出来,稍微分点段落呀,分点块啊,分点流派呀,把现象总结一下呀,上升到文艺哲学的一个层次上来,谈一些问题啊等等,不过就这样,这就是文学史。但是文学史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呀?它产生于作品。没有作家和作品,哪来的文学史呢?作家作品里面,最初你能接触到的,不就是作品吗?作品没读过,没读过老舍的十部作品,你敢议论老舍,敢评价老舍吗?你首先要阅读,阅读量要大。我和老钱,在高中的时候,都属于典型的文学青年。是不是愤青,我不知道。典型的文学青年,典型到什么程度?除了上课以外,上课的分数一点儿都不低,像我们那时候是五分制啊,要争取全五分的学生,五分就是一百分啊。当然,九十九分也是五分,这是五分制的好处。它是比较模糊的,比如说九十五分,实际上也是一百分的意思了。你想一百分啊,这对于录取是有用的,对评价一个人是没用的。九十九分就比九十八分高明吗?哪有这个事儿啊!天下根本就不存在这个事儿。你这个九十五分的学生,可能赶不上那个八十五分的,你信不信?我到普通的大学讲课,第一句话就说,你们不要老垂个头,是不是啊?差的大学里面,也会有最好的学生;最好的大学里面,指定有最差的学生。你信不信?他们都说信,差不多头就慢慢抬起来了。我说我就是从最差的学校里面出来的,我也没念过什么好学校,对不对?在考研以前,我当时如果能够进鞍山师范学院去当讲师,那我就蹦高乐了,所以千万不要迷信这个事儿。

我一直认为文学史的学习,最重要的,你要在高中阶段就开始阅读作品,甚至初中阶段就开始阅读作品。我可以告诉大家,我读《鲁迅全集》是初中,《鲁迅全集》啊,红布皮儿,大家看过这个版本没有?我们文学馆有很多这个《全集》。这个《全集》,是唐弢先生和许广平先生在上海沦陷时期编的,出版的十卷本是光本。什么叫“光本”呢?没有注释,除了鲁迅的文字以外,没有任何的解释文字。这个十卷本,外面就是红布面儿,很多中国作家都买过,所以他们后来捐书捐给文学馆,就包括这套书,我们馆里面有好多那个初版本的《鲁迅全集》。这个《鲁迅全集》,我在初二读的;初中二年级,我就开始借,我读中专的师范图书馆里面就有。说这话的时候是很早了,非常早了,各位的爸爸可能还没出生,对不对?应该是1952年左右。你现在要问我,考考吴老师:屠格涅夫的作品是什么?《贵族之家》《父与子》。你说普希金有没有小说?有。除了诗歌以外,普希金还有小说《上尉的女儿》,改编成电影,鲁迅去看过,鲁迅在上海看过《上尉的女儿》。我还读过陈荒煤的小说。一般都知道陈荒煤是评论家,解放以后任电影局局长,管电影。他写过小说,他的小说还是写监狱里的生活。所以作品要大量的阅读。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办法去很好地读文学史。


展开
目录

| 第一讲 | 我与现代文学史六十年   吴福辉  1

| 第二讲 | 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七十年   关爱和  17

| 第三讲 | 观念 文献 书写:文学史的建构与解构  孙之梅  70

| 第四讲 | 关于鲁迅、《狂人日记》与新文化的反思   解志熙  93

| 第五讲 | 中国文论的古今演变   周兴陆  130

| 第六讲 | 同光体诗论述要   马卫中  149

| 第七讲 | 做有灵性的学术——我的王国维研究十年回顾与反思   彭玉平  207

| 第八讲 | 近代文学研究的立场、方法与观点问题   左鹏军  236

| 第九讲 | 文化传承与现代化转型——略论严复、林纾的翻译事业   陆建德  269

| 第十讲 | 近现代词坛新旧两派分野析论   孙克强  293

| 第十一讲 | 教化功能的多向度展开与晚清戏曲文本形态   杜桂萍  320

| 第十二讲 | 文学史如何妥置民国古典文学   王达敏  345

| 附录一 | 开幕词 中国近代文学学会会长关爱和  364

| 附录二 | 结班式致辞 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秘书长王达敏  366

后 记  36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