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白俄罗斯与中国的高等教育合作》:
事实上,白俄罗斯高校学生参加中国高校的学术交流活动从1990年就开始了。尽管最初参与仅限于主流高校的范围。20世纪的最后十年间,只有三所白俄罗斯高校即白俄罗斯国立信息与无线电电子大学,明斯克国立语言大学,戈梅利国立大学曾尝试派学生到中国学习(实习、语言培训等)。目前,向中国高校派遣学生的白俄罗斯高校范围已增加到10个。在整个合作期间,大部分学生(90%)派往老牌名校和人文类高校,分别为517人和264人。1990-2015年在中国高校学习的白俄罗斯学生总数是862人。他们在大约125个中国教育机构求学。
接收白俄罗斯学生最多的是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其次是大连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东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江苏师范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云南师范大学。
高校学生间的学术交流与教师的交流相辅相成。首先邀请教师参与教学、实习、科研等学术交流活动。其次,合作大学的教师互相参加对方举办的研讨会、论坛、圆桌会议、专业座谈和其他学术科研活动。白俄罗斯高校的少数俄罗斯语言文学老师还在中国高校从事专业教学工作。
与此同时,学习汉语在白俄罗斯越来越受欢迎。白俄罗斯的一些中小学把中文列为第一外语。此外,白俄罗斯一些高校邀请中国教师来教授学生中文。2015-2016学年,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和明斯克国立语言大学分别有4位中国教师授课,格罗德诺国立大学有3位中国教师,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有2位中国教师。
近年来大学层面白俄罗斯一中国学术合作发展的全新方向是探索能够实现联合教学和文化教育的组织方式。因此,2016年9月,在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和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河南大学成立了国际新闻与语言学研究所。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与中国全圣集团一起成立了文化中心。明斯克国立语言大学开设中国语言文学系(2017)。大连理工大学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合作,成立了有核物理专业的联合学院(2017)。
分析近年来白俄罗斯与中国学术合作的总体动态,可以发现,中国对白俄罗斯的教育政策发生了明显变化。从人们渴望相互了解的自然愿望到对白俄罗斯伙伴思维特点的深刻理解。中国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政府利用大量资源支持和发展国际学术交往,包括吸引其他国家的学生到中国高校学习,邀请外国专家到中国教育机构任教。
与此相关,包括为国外公民提供国家奖学金,中国高校有越来越多数量的国际学生,白俄罗斯学生也在其中。这使得白俄罗斯和中国的学术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失衡。通常,白俄罗斯人通过大学间的直接合作到中国进行语言学习和进修(不超过一年),或者通过政府间(机构间)协议到中国攻读学位,按照协议,学费由接收国承担。与此同时,绝大多数中国公民(高达90%)来白俄罗斯学习的目的是获得高质量的教育和深入学习欧洲文明,所以他们来白俄罗斯是为了接受完整的学位教育,并且通常是自费学习。
校际学术交流的上述失衡情况与教学单位也有关系,基本上所有的白俄罗斯高校都坚持“单方向输入”原则,只关注增加来白俄罗斯求学的中国学生人数。目前白俄罗斯和中国高校实施联合培养模式,主要是中国学生来白俄罗斯高校学习一段时间,中国学生在白俄合作高校学习的时间视为等同于在中国国内接受了同样的教育。这个模式的积极参加者是中国的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按照中国企业家的用人需求,与白俄罗斯合作伙伴一起建立了多种联合培养计划项目。然而,却没有白俄罗斯高校采取同样的培养模式。换句话说,未来双方扩大合作直接取决于中国合作伙伴对具体项目的需求。
从扩大参与者和吸引第三方参与到校际间合作中来的角度来看,2016年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提出的在“复兴丝绸之路构想中的逻辑学”联合培养计划内开展学术项目的设想,非常具有吸引力。最初培养计划只考虑了为中方培养专业人才的设计方案,完全可以调整(通过合理的组织方式)转变为未来欧亚大陆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多边合作项目,感兴趣的高校可以分专业联合培训学生。该设想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为所有感兴趣方提供参与中国方案的机会,这正符合“一带一路”倡议中的理念。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