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发展报告》:
从出口蔬菜品种来看,大蒜是我国蔬菜第一大出口优势品种,出口集中度较高,主要出口印度尼西亚、美国和越南,近年来出口额分别为5亿美元、4.38亿美元和2.89亿美元。同时,出口优势品种还包括蘑菇、番茄、木耳、辣椒、洋葱、生姜等。叶菜类的菠菜、大白菜、甘蓝、小油菜、生菜、芹菜、大葱和韭菜,果菜类的冬瓜、黄瓜、南瓜、茄子、青椒、西葫芦等亦是蔬菜出口的主要品种。
从出口蔬菜产品结构来看,耐储藏和运输的鲜冷及初级加工蔬菜仍是重要出口品类。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我国鲜或冷藏蔬菜出口重量虽然占到蔬菜出口总重量的近2/3,但是其创造的价值仅为总出口额的36.76%。参考2017年以来的出口额品类分布情况,冷冻蔬菜占40.95%,加工保藏蔬菜占29.2%.干蔬菜占28.9%,蔬菜种子占0.99%。经加工的高附加值蔬菜产品的出口数量虽然不及总量的1/3,却贡献了将近60%的蔬菜出口总价值。蔬菜的精深加工为蔬菜的出口增值插上腾飞的翅膀,大力发展蔬菜精深加工业,通过科技创新进一步增加蔬菜加工产品的附加值,是深化农业产业结构改革、助力农业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
同期进口方面,蔬菜种子和加工保藏蔬菜则是我国蔬菜重要的进口品类,主要作为国内蔬菜品类的调剂:蔬菜种子占43.43%,加工保藏蔬菜占39.6%,干蔬菜占8.94%,鲜冷冻蔬菜占8.03%。
据国家统计局与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2018年底,我国蔬菜加工全行业收入总额约为7500亿元,行业总利润较上年增加3.9%,行业毛利率大于14%,产品销售利润率高于10%。我国规模以上蔬菜加工企业达到23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将近4100亿元,在全行业收入中的占比为53%。其中,全国有112家蔬菜加工企业为国家级农产品(果蔬)加工业出口示范企业,这些企业在我国蔬菜加工行业中的龙头作用日趋明显,起到了创新技术、示范带动、规范市场的作用。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领下,我国蔬菜加工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经济效益不断增高,2019年12月,我国蔬菜(包括菌类)加工业生产者出厂指数比去年同期增长3.0%。但是,中小企业才是我国蔬菜加工行业的主体,他们数量众多、规模有限、市场集中度低、技术和装备落后、现代化水平不高。通过蔬菜加工科技创新,进一步挖掘大型企业的潜能,充分开发和释放中小企业的产能,是摆在我国面前的由蔬菜生产大国向蔬菜加工强国跨越的重要任务。
2017年以来,我国蔬菜加工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一方面,各级各地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部署农村工作,在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减少了玉米、水稻等大宗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调减出来的土地许多地区选择了扩种蔬菜:如河北省2018年蔬菜种植面积为1292.18万亩,比上年增长5.1%。蔬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呈上升态势,单产水平有所提高,加上我国蔬菜种植结构也逐渐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人民的菜篮子也不断得到充实,蔬菜加工业的生产原料得到保障。另一方面,2018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指出,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主产区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随着意见的实施,蔬菜加工业的生产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升级。
在我国蔬菜产业的成长过程中,科技创新是助力地方蔬菜生产壮基地、扩规模、提档次,推进区域化、标准化、设施化和产业化建设,推动蔬菜产业绿色优质高效发展的中坚力量。近年来我国蔬菜产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产业化水平越来越高。部分地区已实现蔬菜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具有加工品种专用化、原料基地化、质量体系标准化、生产管理科学化、加工技术先进化以及企业规模化、网络化、信息化经营等特点,助力蔬菜加工行业整体扩大。
(2)加工技术与装备现代化。近年来,生物技术、膜分离技术、高温瞬时杀菌技术、真空浓缩技术、微胶囊技术、微波技术、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无菌包装技术、超高压技术、超微粉碎技术等相关技术与装备在蔬菜加工领域应用日趋广泛。这些技术与装备的采用,使我国蔬菜加工产业增值能力显著提高。
(3)精深加工产品多样化。各类蔬菜加工产品日益繁荣,产品质量稳定,产量节节攀升,市场覆盖面不断扩大。产品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腌制、干制、糖制、罐制类,鲜切、NFC果蔬汁、休闲零食类等新型蔬菜深加工产品方兴未艾。产品在质量、档次、品种、功能、包装等方面也可满足不同消费群体、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扩展了我国蔬菜精深加工的空间。
(4)蔬菜资源利用合理化。蔬菜的综合利用和绿色加工技术成为加工业新热点,部分蔬菜的皮、根、茎、叶、花、种子等下脚料经深度加工亦可被转化成高附加值产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