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2014年中国随笔精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5477545
  • 作      者:
    中国作协创研部选编
  • 出 版 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作协创研部选编的《2014年中国随笔精选》全书分四辑,文化视点、生命情思、流年光影、萍踪旅痕,即从四个大的侧面总结这一年随笔这种文学样式的成就,当然也是从四个大的角度观照这一年的随笔创作。所选作品皆为国内较知名的刊物和报纸,有很好的质量。
展开
精彩书摘
  我看到村庄的坍塌。那座空荡荡的小学,它曾经是全村的文化中心和政治中心,我们在这里上学,父亲在这里被批斗,也在这里领取一年的口粮;那个像孤魂一样移动的老人曾经是全镇乃至全县的基督教长老,我曾被他的自信和光亮所震慑,如今他信徒满座的家早已倒塌,而他显赫的家族,早在新中国政权交移之际已经开始分崩离析。是的,村庄一直处于坍塌之中,只不过,不同的历史阶段,面目不同而已。
  我发现,当把目光有意识地投向与“我”相关的事物时,你会很容易察觉到它内在的生长性和历史性。1986年,几个来自南方的贩子在吴镇走过,吆喝着收麦冬,一斤麦冬两块多钱。那一年,种麦冬的人家都“发财”了。光亮突然照耀在梁庄的上空,天开了,云散了,暗淡的乡村变得欢快、辉煌,所有人都忙碌起来。麦冬,金光闪闪的、圆滚滚的“南方”,第一次进入梁庄的生活空间。父亲把小麦地、玉米地全毁了,也种了五六亩麦冬,收获的时候,雇了二十多个人。一时间,家里家外,欢声笑语,父亲每天计算着能挣多少钱,还多少债,剩多少钱,怎么花。我清晰地记得那一年,是因为,父亲脸上盛开的花朵,那流溢出来的快乐实在诡异;还有,那一年,全家人,包括来帮工的人,都长了疥疮。我的手缝里、胳膊上、屁股上、腿上,全身上下,都长满了疥疮,奇痒无比。那半年时间,我只能站着上课,至今,腿上仍有铜钱大的深深的疤痕。但奇怪的是,这些痛苦都被忽略了,大家都被“挣钱”、“南方”鼓舞着,对眼前的困窘视而不见。每晚睡觉前,我们的功课是互挤脓疱,看哪一个成熟了,按下去,看黄色的脓液飙出去,彼此取笑着。
  那欢快从何而来?发财、南方、城市、经济、贸易、广州,这些词语具有强大的魔力,封闭已久的乡村为之神魂颠倒。当然,父亲的发财梦失败了。吴镇的许多人家因为麦冬而破产,抵押房产、跑路、逃避债务,有熟识的人家一再筹措路费到广州去要债,但是,每次都凄惨而归。冬天再次来I临。在“改革”的第一次博弈中,乡村以惨败而告终。城市与乡村、南方与北方,彼此之间的二元性、对立性和残酷性也立马呈现出来。
  2011年,追寻梁庄的足迹,我走遍中国的大小城市,西安、南阳、青岛、内蒙、北京、广州、厦门、东莞等等,我想了解我故乡的亲人们的生活,我想看到那短暂的“欢快”是否再次出现在他们的脸上。当然,在经历了多年的学术思考之后,我也希望,能够在“实在”的生活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东西。肮脏拥挤的城中村,尘土飞扬的高速公路边,如地狱幻影的电镀厂,一双双眼睛投向我,一个个场景震撼着我,他们高度对抗性的生活,对自我命运的认知,以及种种无意识选择背后所折射出的深远的历史空间都让我意外。我意识到,1986年的命运仍在延续,而学术和政治话语中的阶级、差异、资本、金钱、发展、乡村、城市,知识分子口中的虚无、忧郁、叛逆等司空见惯的词语是怎样的大而无当和华而不实。那油污背后的一双眼睛,那电镀厂里移动的幽灵足以动摇一切理论和那些斩钉截铁的、宏大的结论。
  如果你笔下的术语、心中的情绪和现实生活、历史之间没有构成真正的对话,就不会产生真正有效的思考。是的,即使是“虚无”——我们经常会拿它作为一种批判和思想的起源,也是某种姿态的标榜——如果我们对“虚无”的对象一无所知,如果没有实在的所指,它就只是肤浅的伪饰而已。
  对于中国人生而言,悲欢离合从来都不是自然的生活进程,而是随着政治、制度的变动而被迫改变。
  一种生活和传统如潮水般迅速消退,虽然这种消退或许并不值得怀旧,但它的速度及留下的疮痍却实实在在地让人惊心。我看到了激进主义的破坏性,保守主义的虚妄之处,也真切感受到自中国被迫进入“世界史”以后,与“世界”、“西方”及“现代”之间的复杂联系。从梁庄的命运中,我看到,“现代性”的道路还很遥远,而如果不对密布于时代空间的诸如“乡村”、“城市”、“现代”及彼此的相互关系做观念史的梳理的话,那么,梁庄、无数个梁庄,中国的心灵,还将继续无所皈依。
  这是一场战争。我们随时都处于“大时代”,战争并非都是流血的革命,这几亿人如大军般地迁徙、流散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矛盾一点也不亚于一场战争,并且,是一场持续的、必败的战争。所谓的“小时代”,个人化的、小资产阶级的、物质的“小时代”,只是一个假象。裂隙无处不在,我们被锁定在特定的场域中,被围困在真空之中,探讨着言不及义的话题,对同属于一个生活场景的另一面视而不见。那些鲜亮的术语、概念就像那疥疮,密布于身体,却是在吸噬你的精气神。或者,其实从来如此。
  历史意识的生成与其所处的历史阶段无关,重要的是“我”与历史的链接方式。历史存在于其与“我”的关系之中。历史就是你自己。以“我”——既是个人的“我”,也可以是大的集体的“我”——为原点,以经验世界为基点,向过去和未来辐射,并不都导向主观和偏差,相反,它能使得我们的思考更有切实的基础。对于处于尴尬位置的“七零后”而言。摆脱无历史的空虚之感和历史阶段论。也就摆脱了那种无谓的自恋式的感叹。无论何时何处的生活,都如阳光下的灰尘一样丝缕可辨,历史纷繁而又清晰异常。
  并且,是一场持续的、必败的战争。所谓的“小时代”,个人化的、小资产阶级的、物质的“小时代”,只是一个假象。裂隙无处不在,我们被锁定在特定的场域中,被围困在真空之中,探讨着言不及义的话题,对同属于一个生活场景的另一面视而不见。那些鲜亮的术语、概念就像那疥疮,密布于身体,却是在吸噬你的精气神。或者,其实从来如此。
  历史意识的生成与其所处的历史阶段无关,重要的是“我”与历史的链接方式。历史存在于其与“我”的关系之中。历史就是你自己。以“我”——既是个人的“我”,也可以是大的集体的“我”——为原点,以经验世界为基点,向过去和未来辐射,并不都导向主观和偏差,相反,它能使得我们的思考更有切实的基础。对于处于尴尬位置的“七零后”而言。摆脱无历史的空虚之感和历史阶段论。也就摆脱了那种无谓的自恋式的感叹。无论何时何处的生活,都如阳光下的灰尘一样丝缕可辨,历史纷繁而又清晰异常。
  ……
展开
目录
文化视点
平等是否还重要/韩少功
历史与“我”的几个瞬间/梁鸿
莺莺的秋波公案/吴真
李白成在北京/祝勇
汉字动物园:麒麟·羔羊·喜鹊·乌鸦  朱孟仪
刘邦:一个游侠和他建立的政权/侯虹斌
甲午战争:近代中国历史转折/马勇
安重根的遗产/董炳月
出离愤怒的莎士比亚/杨志
“三国杀”与政治哲学/吴冠军
千古《红楼》通《锦瑟》/王干
生命情思
数学为什么可爱/王蒙
独唱/周晓枫
到来一只狗/南帆
祭笔/余秋雨
汪星人记趣/高洪波
万松浦七章(节选)/张炜
壶碎——一个宜兴故事/李敬泽
一支烟的故事——给儿子/毕飞宇
耻/塞壬
谁删减了黑夜的浓度?/耿立
村上春树与“地下铁事件”/鞠惠冰
须臾记/雪小禅
修辞越界/耿占春
身段的绝响/肖复兴
停栖于诡情与诡道间的枯叶蝶/蒋蓝
你看见蝴蝶了吗?/王一方
骗你的/马小淘
坐着花骨朵落草的女孩/伊红梅
认识我们的心/郭文斌
在别处症候群/姬霄
流年光影
天籁之声隐于大山/铁凝
带伤的重阳木/梁衡
因为孤独几乎是完美的/汤拥华
致父信/麦家
且谈与民国文艺女神相逢/张莉
多年以前/雷达
我怕惊动湖畔那些精灵/谢冕
天堂里的读书人/何向阳
自从我妈从台湾旅游回来/李娟
草原上的农民/冯秋子
萍踪旅痕
登泰山记/于坚
苏轼向南/林那北
兆言说吴东/叶兆言
我的旅行哲学/陈丹燕
从巴黎小书摊看城管/方炳焯
翠微峰的高标/李建军
小沟背的贾宝玉/何弘
东京的书店/贾冬梅
菲律宾漂流记/纳兰妙殊
孔子墓前的子贡/金宏达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