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吃透王阳明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3463779
  • 作      者:
    向愚著
  • 出 版 社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梦山书系:吃透王阳明》是梦山书系系列之一,《梦山书系:吃透王阳明》并不是一本王阳明的传记,它是一个王阳明的心路历程,也许向愚也没有真正的吃透王阳明,但它绝不是像许多关于王阳明的书籍那样蜻蜓点水般地舔来舔去,而是扎扎实实地咬了一口!
展开
内容介绍
  《梦山书系:吃透王阳明》是“吃透”系列的第二本,《梦山书系:吃透王阳明》以王阳明心学大纲为出发点,以王阳明人生经历为辅助材料,细描出一个心灵大师的心灵成长路线图,从而了解他所创立的心学,以及指导我们的人生该如何修行,成为内心强大的人。
展开
精彩书摘
  王阳明认为,一切事物的本原就在于人心,除了人心以外,世界上再也不存在其他任何事物和本原。
  稍微懂点哲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唯物论和唯心论最核心的争论是存在与意识谁是第一性。如果单从学术层面来讲,这种争论意义重大。但对广大群众或者说普通老百姓来说,就如同争论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意义不是太大。邓小平同志说:“不管是白猫、黑猫,只要是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无论是存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存在,只要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可以借来用。王阳明“心即理也”的观点,应该也以这种态度来看待。
  乍看起来,王阳明“心外无物”的看法与唯物主义观点相悖——事物的客观性不因人的主观而改变,比如花、草的存在决不会因人情绪的变化而发生任何改变。但王阳明的本意并不是争论事物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问题,他把目光聚焦在人的内心世界。在他看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和人物、事件打交道,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古人云:“相由心生”,说的是“心”可以左右外界的一切,不同的心态会直接影响了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如果以一种狭隘的、自私的、灰暗的心态去看待这个世界,那么世界上的一切人和事,都会变得狭隘、自私而灰暗;同样,如果以一种宽阔的、无私的、光明的心态去看待,世界上的一切人和事也同样变得宽阔、无私和光明。
  众所周知,《列子》中有一篇“疑人窃斧”的故事:一个人丢了把斧头,他怀疑隔壁邻居家的儿子偷了他的斧头,于是就认真观察邻居家的儿子,发现他的面部表情,说话的神态,走路的姿态,越看越像个偷了斧头的人。过了几天,他从自己的地里找到了那把斧头,再见到邻居家的儿子,怎么看也不像是个偷斧头的人。此人先后不同的感受,变的不是邻居的儿子,而是自己的心态。
  我们再来看看英国著名网球明星吉姆·吉尔伯特之死。吉姆·吉尔伯特有一天被牙病折磨得实在忍受不了,被迫把牙医请到了家里,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正当牙医在一旁整理手术器械的时候,一回头,她已经死去。
  后来人们才知道,原来她小时候经历过一次意外:一天,她跟着妈妈去看牙医,这本来是个很小的事情,她以为很快就可以跟妈妈回家了。但她后来却看到了惊人的一幕:因牙病引发心脏病,她妈妈竟然死在了牙科的手术椅子上!这一经历在她心中留下了严重的阴影,直到她成为著名的球星,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也没有消除。在评论她的死因时,当时伦敦的报纸是这样的:吉姆·吉尔伯特是被四十年来的一个念头杀死的。人内心的力量是多么强大,一个念头可以使许多人幸福,同样的一个念头也可能毁掉一个人、一个家庭或者许多家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应该从你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王阳明认为,圣人的本心没有善恶之分,也不存在喜欢什么、厌恶什么,他们的心态也不会依据世情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为了说明上述观念,王阳明举花草为例进行解释:当人们想赏花时,认为花好看而觉得周围杂草碍眼,那是因为杂草影响了赏花的效果;同样当人们要用到那些杂草时,反而会觉得这个地方为什么长花而不多长点杂草呢?这两种看法都很正常,每个人的着眼点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同样的东西,在不同人眼里,反应当然不同,这就好比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关键是人的心理在起作用。人的善恶念头也是如此,都是由于人好恶之心产生的,并不是人的本心。
  生活在物欲横流的年代,要想保持好自己的本性,不因外界的打击和诱惑而摇摆不定,不过于狂热地追求心外之物,做到这一点挺不容易。我们普通人不能像圣人那样,能够放得下七情六欲,能够放得下那些他应该享受的东西,而且是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东西,尤其是通过刻骨铭心的痛而获得的东西,如何舍得放下?王阳明的说法不能说没有击中要害。人世间的事不外乎情、欲两个字,可又有多少人看得透呢?坏人受丑陋之心牵引而做坏事,普通人可能因执着心、愧疚感等而使自己陷入痛苦,无法自拔。究其原因是我们对外界事情有所牵挂,使自己的本心失去了原来的面目。
  一个小和尚跟一个老和尚下山化缘,来到河边,见一个姑娘正发愁没法过河。老和尚对姑娘说,我把你背过去吧。于是就把姑娘背过河了。
  ……
展开
目录
认识篇
我思故我在
保持好自己的本性
生活要不慌不忙
怨恨之气不可凝聚在心中
人人都可以做圣人
关键在于调查
知行合一
下的功夫越多了解得越清楚
要听从“良知”的召唤
要致力于加强道德修养
以德服人

为人篇
真诚最能打动人
不欺不诈,信守承诺
有事无事一个样
活出自己的本色
率性而为,活得自在
做人要讲诚信
百善孝为先
我们为什么要尽孝
孝顺要发自内心
孝顺不是靠说而是靠行动
对父母是尽孝而不是养老

处世篇
不要直言,但要讲真话
说好话也要有一定度
对自己亲近的人也要谨慎说话
诽谤他人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傲字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刀
进退都是修炼的好机会
忍别人所不能忍必是大勇者
与朋友相处也需要一点艺术
逆境最能锻炼人
宽容不仅仅是一种心胸
我们为什么要与人为善
与人为善要发自内心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大智若愚才能减少危险
做人要低姿态,这样才能安身
让诽谤和侮辱见鬼去吧
急流勇退要及时

修为篇
人要有点阿Q精神
人生的大道理就这么简单
不做沽名钓誉之徒
邪不胜正,做一名真汉子
改造世界之前先改造我们自己
人的认识没有统一的标准
您想追求什么
读书真的很累吗
修身养性要常常做
纠缠于个人的私欲怎么能幸福呢
身外之物不可眷念
人要有克己之心
人生也要善于做减法
常快活的确太不容易了
不愿白头搔更短
随遇而安才是潇洒人生
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被世上的因缘所困
酸、甜、苦、辣都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当历史的罪人
心静身才静
极静才能看得更远

成功篇
要稳住人心、更要得民心
做事情要顺势而为
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做出相应调整
准备得越充分越能成功
攻心才是上上策
重在行动
不要怕吃苦
做人做事要走正道
要敢于去尝试
问题越多了解得越细
认真过好当下这一刻
做事情最怕认真二字
有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不能仅停留在悔悟阶段
知错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改
成功之道在于严于律己
玉不琢不成器,好铁百炼才成钢
立志是取得成功的根本
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
心无旁骛做一件事肯定能成功
培养德行更重要
要善于博采众长,不存门户观念
踏踏实实才能成就伟业
咬定目标始终不放松
重形式更要重内容
要经常省察自己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