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未发现的自我
0.00     定价 ¥ 3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7317495
  • 作      者:
    作者:(瑞士)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责编:陈哲泓//戴浴宇|译者:张敦福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出版日期:
    2021-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 瑞士心理学大师荣格晚年代表作

* 抵御现代工业和大众文化对个性的侵蚀

* 学会在潜意识中找到未发现的本真自我


展开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G.Jung,1875—1961)

瑞士心理学家。早年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合作,发展及推广精神分析学说,之后创立了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曾任国际心理分析学会会长、国际心理治疗协会主席等。1961年6月6日逝于瑞士。他的理论和思想至今仍对心理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主要作品有《回忆、梦、思考》《寻找灵魂的现代人》《潜意识与心灵成长》《红书》等。

 

译者 张敦福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展开
内容介绍

现代科技的巨大跃迁,给人类文明带来前所未有的物质富足。然而,正如歌德所说:“哪里有光明,哪里就有阴影。”在大工业和大众媒体的裹挟下,人变得千篇一律,个人的面孔越发暧昧不明,大众逐渐取代个性。

 

出于这种担忧,荣格在他生命的晚期写下了《未发现的自我》。在这本经典小册子中,荣格分析了工业社会是如何侵蚀人的个性,古老的欧洲文明为何无法阻挡这股潮流。在荣格看来,通过探究人的潜意识,精神分析师将激活那个被大众所遮蔽的自我,也重新唤起了那个古老的命题——认识你自己!


展开
精彩书摘

令人惊讶的是,人,这个所有历史发展的鼓动者、发明者和推动者,这个所有判断和决策的发出者,这个未来生活的设计者,在现实社会中却必须强迫自己成为一个微不足道的数量化个体。人的本质与人的存在之间的这种矛盾现象,人类对自身的这种自相矛盾的评价,实在是一个令人诧异的问题。而且,人们往往只能把这种矛盾解释成为判断的不确定性使然。换言之,对于人类自己来说,人仍然是个谜。如果我们能够领会到人类缺乏对自身进行比较的手段,上述这种观点就不难理解了。具体地说,人类知道如何从解剖学和生物学方面将自己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但作为一种具有反思能力、语言天赋和知觉意识的高级动物,他却缺乏任何自我判断的标准。因而在这个星球上,人是一种不能把自己与其他任何事物进行比较的奇形怪状的生物体。只有当人类与居住在其他星球上的准人类哺乳动物建立起联系的时候,他才能进行这种比较,进而认识自己。

在这种关系建立以前,人必须继续摹仿成为一种隐士,他清楚地知道,在比较解剖学方面他与类人猿之间具有血缘关系,但这只是从外貌来判断,而在精神方面,他又与动物界中的其他类人动物迥然不同,存在天壤之别。正是由于这种非常重要的物种特性,才使得人类难以认识自己。因而对于其自身而言,人类仍然深不可测,深奥难解。但是,当人们遭遇一种与自己构造相同而物种起源却大相径庭的动物并受到激发时,人类就有可能认识自己了,而且这时,与自知的这种可能性相比,人类自己内部的物种等级差别也就显得无关紧要,甚至毫无意义了。现在,人类已经用自己的双手,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开展了一系列的历史性变革。从根本上讲,人类的精神是这些历史变迁的责任承担者。不过,这种人类精神至今还是一个未解之谜,还是一种不可理解的奇迹,一种永远令人迷惑.这是自然界所有秘密的共同特征.的认识对象。对于自然界,我们仍然有希望作出更多的发现,并且能够回答关于那些极为难解的问题,但是在精神的心理方面,我们却似乎得小心翼翼地三思而后行。这不仅是因为心理学是所有经验科学中最年轻的一门学问,而且不论何时何地,我们都难以恰当地接近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很久以前,人类关于太阳系的错误观念已经由哥白尼从中世纪的宗教偏见中解放了出来,与此相同,我们今天也需要付出革命性的、相当彻底的努力,也需要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来把心理学首先从神学观念的符咒谶纬中解放出来。其次,要把它从传统偏见中解放出来。这种偏见认为,一方面,人的精神只是人们头脑中生化过程的一种并发现象;而另一方面,人的精神完全又是一种不可接近、变化莫测的东西。实际上,精神与大脑的联系本身,并不能证明精神是一种并发现象,即那种在因果关系上依赖于各种生化过程的附属功能。不过,我们非常清楚地知道,精神功能和心理功能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受到大脑能动过程的干扰,而且这种干扰在人们观念中的影响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精神(心理)的这种辅助性质仿佛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必然结论了。然而,心灵学(parapsychology)研究的各种现象警告我们必须采取认真态度,因为它们明确指出,在精神因素的作用下,空间与时间的概念都相对化了。这些精神作用使我们对人们通常关于精神与肉体之间各种对应关系的天真幼稚而过于匆忙的解释深表怀疑。由于这种解释,人们或者出于哲学的思考,或者出于智力上的懒惰,都完全否认了心灵学的一切发现。在非同寻常的智力困难的情景下,即便这种解释是一种常见的解脱方法,但是它却不能被认为是一种科学上负责的态度。若要评价这种精神现象和心理现象,我们就必须把它与它们同时发生的所有其他现象都考虑进去,统筹研究。因而,我们也就不能再继续奉行那种忽视无意识和心灵学存在的任何一种传统心理学观念了。

大脑的结构和大脑的生理学根本不能对人类的精神过程作出任何解释。精神有一种十分特殊的性质,就是它无法被还原成为其他的一切事物。如生理学一样,精神也代表着一种相对自制的经验领域,而且我们必须赋予这个领域以十分特殊的重要性,因为它本身具有诸如意识现象赖以存在的两个绝对条件。实际上,没有意识就没有世界。这是因为,只有世界被人类精神有意识性地反映和表达出来之时,世界才像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那样存在。意识是存在的先决条件。于是,人类精神便获得了一种宇宙本质的尊严,而且不管是从哲学意义上讲,还是从事实的本来面目讲,这种尊严都给精神以与物质存在原则同样重要的地位。意识的载体是个人,是那种并不凭借自己的意志为所欲为地产生精神的个体;相反,是精神形成了个人的雏形,而且早在孩提时代,这种个人就受到了逐渐苏醒的意识的哺育而长大成人。如果说,人类精神必须具备压倒一切的经验主义的重要性,那么个人也理应如此,因为个人是人类精神的直接而具体的体现。

由于下面这两个原因,必须特别强调上述事实:第一,正因为个人精神的独特之处,所以个人的精神属于统计法则之中的一个例外,而且一旦个人屈服于统计评价的整体影响,个人精神的主要特征就会被剥夺得一干二净。第二,只有当教会的各种教义为人的精神所承认的时候,换言之,只有当人的精神屈服于某种集体范畴的时候,教会才赋予人的精神以合法性和有效性。在这两种情况之下,个人对个性的希望和要求都会被看作是刚愎自用的倔强行为。科学把个性贬作主观主义,而教会则在道德上指责它是异端邪说和精神狂妄。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现代社会中个人的困境

第二章 可与群众观念相抗衡的宗教

第三章 西方人在宗教问题上的观点

第四章 个人对自我的理解

第五章 对生活的哲学和心理学解析

第六章 自我的知识

第七章 关于自我知识的意义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