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毛泽东思想纵横观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40339
  • 作      者:
    郑德荣,王占仁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毛泽东思想纵横观》是一部系统阐述毛泽东思想体系的理论读本,在郑德荣教授编著的八部专著及五十七篇论文的基础上,以“毛泽东思想纵横观”为视角,进行汇总、整合、提炼并作必要的补充加工整理而成。《毛泽东思想纵横观》分为总论篇、体系篇、内容篇三篇,十四个问题。介绍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轨迹,剖析了它的体系结构,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改造等理论的主要内容,揭示了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的重要启示,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进行了充分的论证。
展开
精彩书摘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真谛在于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这个19世纪中叶产生于欧洲的“幽灵”迅猛勃兴,成为风靡全球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相较量的世界潮流。如今,虽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谷,但是马克思主义这面旗帜仍然在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高高飘扬,表明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发展的科学。一个半世纪以来,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总是随着时代前进而前进,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直接斗争的舞台就是本国,为了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就首先必须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列宁在全俄东部各民族共产党组织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也指出,一切被压迫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但走法并不完全相同。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它的诞生,实现了唯物史观与自然观、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完美统一,揭开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结束了人类被压迫阶级对未来社会主义和世界大同限于憧憬梦幻的阶段,完成了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飞跃。因而成为无产阶级、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特征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不断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①这一科学理论对人类社会的主要贡献,并不在于对一切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也不可能如此,而在于给予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机械地搬用马克思主义本本,阉割它的活的灵魂,恰恰扼杀了它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固有属性,要求必须与客观实际相结合,并在实践斗争中不断丰富与发展。否则,反而会成为桎梏人们头脑的教条。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列宁的关怀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建立的。因此,在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上,主要问题不是要不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是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要不要、能不能把马克思丰义中国化的问题。在这个根本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内部产生过原则分歧和复杂的斗争。党内曾盛行过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词句和结论,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教条化的错误倾向,给中国革命造成很大危害。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真谛在于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由两个方面的基本因素所要求和决定的。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固有属性和特点。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是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是与实践紧密结合并在斗争中不断发展的科学,与时俱进是其独具特色的理论品格。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德文版写的序言中,就告诫各国共产党人,对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所指出的,要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这一独特理论品格,正是它诞生一个半世纪后仍有顽强的生命力,赢得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仰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是中国的特殊国情。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不是发生在马克思所构想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不是发生在资本主义不够发达的俄国,而是发生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受若干帝国主义宰割的政治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社会的经济结构既多样又落后,阶级结构既复杂又有自己的特点,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两面性,同工人阶级既有剥削与被剥削的矛盾又有反帝反封建的一致性。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而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两种矛盾相互交织,而尤以民族矛盾最为突出。
  ……
展开
目录
自序
总论篇
第一章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人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真谛在于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命题的提出
三、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
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二、开创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先河
三、20世纪中国先进文化的杰出代表和集中体现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和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先导
五、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当代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第三章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一、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是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伟大实践的集中成果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引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社会主义改造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
四、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前提条件提供制度保障
第四章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两次历史性飞跃、两大理论体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三、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探索事业的深刻总结和重大发展

体系篇
第五章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基本要件
二、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与毛泽东思想的诞生
三、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抗日战争兴起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四、抗日战争与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五、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与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第六章  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结构
一、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二、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学科领域解析
三、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各条战线解析
四、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专题或中国革命基本问题解析
五、毛泽东思想体系结构的立体剖析

内容篇
第七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
性飞跃的成果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脉络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点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八章  中国革命三大法宝
一、统一战线理论
二、武装斗争理论
三、党的建设理论
第九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列宁过渡时期理论与毛泽东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二、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四、过渡时期总路线
第十章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理论
二、四个现代化目标和中国式工业化道路思想
三、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火花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