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人文·哲学经典研译:<吕西斯>译疏》主要讲述的是苏格拉底在赫尔墨斯节的最后一天的某个时段(可能是中午,因为戏剧结束之时声称天色已晚),在雅典城墙外边紧靠城墙的一条路上,(看似)偶遇一群青年人,被他们邀请加入一场对话的故事。在这场对话中,苏格拉底与众人谈到了:如何求取所爱之人的欢心、如何使得自己对父母有用(让自己在父母眼中被觉得可爱)、究竟什么是朋友这三大类问题。因为在古希腊语中,philia包含了情爱、友爱的、朋友等多重含义,因此这三类问题就都和philia相互关联起来。经过柏拉图巧妙的安排,这三类问题被苏格拉底的叙述连接为了一个整体。因此,后世研读这篇对话的注释者们,将“论友爱”作为该篇戏剧作品的副标题,而在西方学界关于这篇对话的研究,也重点关注这篇作品中的“什么是朋友”这一问题。因为这个“什么是……?”的问题,被看作与柏拉图的理念论相关,所以一部分学者认为,在该篇作品中存在关于柏拉图理念论的雏形。关于“什么是朋友?”这一问题,在该篇戏剧作品中,最终并没有确切的答案,苏格拉底在论述中似乎推翻了一切关于朋友的定义。戏剧落幕于这样的结论:“我们”自始至终都不知道究竟什么是朋友。大多数学者认可了这一结论,也同意该篇作品没有给出关于友爱的最终说明,但是认为这篇作品能够激发读者对该问题的思考。目前有关友爱问题的研究论著都将《吕西斯》作为亚里士多德友爱理论的准备性基础,都认为《吕西斯》为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关于友爱的论述提供了一个基础,而亚里士多德的相关论述也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