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鸾(476~542),南北朝时代北魏高僧,净土宗创始人之一。山西雁门人,少年出家,对龙树一系的《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及佛性学说深有研究。后因求长生之法,往江南访陶弘景,得《仙经》十卷,并与梁武帝谈论佛法,受到极高的礼遇。北归途经洛阳,遇印度僧菩提流支,从受《观无量寿佛经》,乃尽弃仙学,专修净土。师兼通内外典籍,四众钦服,东魏孝静帝尊之为“神鸾”,敕住并州大寺,后住汾州玄中寺,弘阐念佛法门。昙鸾法师现存著作有《往生论注》两卷,及《略论安乐净土义》、《赞阿弥陀佛偈》。印光法师盛赞其所著《往生论注》妙绝古今,称其上继匡庐,下启天台、西河、长安等,在中国净土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道绰(562~645),净土宗创始人之一。俗姓卫,并州汶水人。十四岁出家,习《大般涅槃经》,曾开讲二十四遍。后移住玄中寺,继承昙鸾法师的净土思想,讲《观无量寿佛经》二百余遍,广劝信众称名念佛,注重实修,感化甚深。贞观年间,善导曾前来依之修学,后入长安弘扬净土,成为一代祖师。道绰法师著有《安乐集》两卷,广引经论,劝归净土。
以上二师著述,经唐末及五代十国战乱,至我国宋代已湮没无存,幸唐时已传至东瀛,后并收录于《大正藏》、《卍续藏》,今依之点校整理,以飨读者。后附窥基《西方要决释疑通规》、元晓《游心安乐道》,及道镜、善道《念佛镜》等唐代净土论著。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渴注卷上
婆蔽架头菩萨 造
魏永宁寺北天竺沙门菩提流支 译论
魏西河石壁谷玄中寺沙门昙鸳 注解
谨案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云:菩萨求阿毗跋致,有二种道,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难行道者,谓于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此难乃有多途,粗言五三,以示义意: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二者声闻自利,障大慈悲;三者无赖恶人破他胜德;四者颠倒善果,能坏梵行;五者唯是自力,无他力持。如斯等事,触目皆是。譬如陆路,步行则苦。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十,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十,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则乐。
此《无量寿经优婆提舍》,盖上衍之极致,不退之风航者也。“无量寿”是安乐净十如来别号。释迎牟尼佛在王舍城,及舍卫国,于大众之中,说无量寿佛庄严功德。即以佛名号为经体。后圣者婆数案头菩萨,服膺如来大悲之教,傍经作《愿生揭》,复造长行重释。
梵言“优婆提舍”,此间无正名相译,若举一隅,可名为“论”。所以无正名译者,以此间本无佛故。如此间书,就孔子而称“经”。余人制作,皆名为“子”。国史、国纪之徒,各别体例。然佛所说十二部经中,有论议经,名优婆提舍。若复佛诸弟子解佛经教,与佛义相应者,佛亦许名优婆提舍,以入佛法相故。此间云“论”,直是论议而已,岂得正译彼名耶?又如女人,于子称母,于兄云妹,如是等事,皆随义各别。若但以“女”名,泛谈母、妹,乃不失女之大体,岂含尊卑之义乎?此所云“论”,亦复如是,是以仍存梵音,曰“优婆提舍”。
此论始终凡有二重:一是总说分,二是解义分。总说分者,前五言倡尽是。解义分者,“论曰”以下长行尽是。所以为二重者,有二义:倡以颂经,为总摄故;论以释倡,为解义故。
“无量寿”者,言无量寿如来,寿命长远不可思量也。“经”者,常也。言安乐国十佛及菩萨清净庄严功德、国十清净庄严功德,能与众生作大饶益,可常行于世,故名曰经。“优婆提舍”,是佛论议经名。“愿”,是欲乐义。“生”者,天亲菩萨愿生彼安乐净十如来净花中生,故曰愿生。“揭”,是句数义,以五言句略颂佛经,故名为揭。
昙莺大师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褐注卷上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褐注卷下
略论安乐净土义
赞阿弥陀佛褐
【附一】传记文献八种.
道绰大师
安乐集卷上
安乐集卷下
【附】传记文献五种
附录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褐……婆蔽桨头菩萨
依经明五种增上缘义…………善导
西方要决释疑通规……………窥基
游心安乐道……………………元晓
念佛镜…………………………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