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能之所以回到韶州曹溪,按照佛家的说法,主要是他与韶州曹溪有缘,而且还因为这里具有惠能成就禅宗发展大业无可替代的优越地理位置。
惠能在广州法性寺剃度出家后,虽然广州龙兴寺的经藏院成了惠能的开法堂,但这时惠能却认为广州并不是他的久留之地。当印宗法师问惠能“久在何处住”时,聪明的惠能知道,实际上是向他提出了一个长远发展问题,他不得不认真思考下一步的去向和归宿。惠能似乎胸有成竹,当时就予以明确答复:韶州曲江县南五十里曹溪村故宝林寺。
曹溪是流经曲江县(现为韶关曲江区)的一条小河。曹溪源头有三:一出长坪,一出狗耳岭(大宝山),一出木坪。三个源头之水流至沙溪汇合而成为曹溪。然后经中心坝、新村、南华、禅关,再经龙岗水口虎榜山下注入北江。曹溪,因溪水流经曹侯村而得名,相传曹侯村是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后代隐居之处。南华禅寺就坐落在广东省曲江县城马坝镇东南5.6公里、韶关市东南22公里处的曹溪中游河畔。南华寺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天监三年(504年),寺庙建成,梁武帝赐名“宝林寺”,后又更名为“中兴寺”、“法泉寺”。至宋开宝元年(968年),宋太祖敕赐名“南华禅寺”,沿用至今。因禅宗六祖在此弘法,也称六祖道场。南华寺背倚宝林山,面对曹溪河。东邻沙溪,南接石堡,西至禅关,千山围绕,一水潆洄。人称岭南无双福地、第一禅林。这是曹溪现在的地理概念,当然唐代的曹溪在后来无太大变化。
曹溪宝林寺处在离韶州城数十里风景幽静的宝林山中,具有丛林禅宗教派发展的方便道场,不像广州的光孝寺处在都市通衢。佛教在唐朝的传播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宗门派别,禅宗只是其中一支。五祖传法给惠能,不仅因为他有过人的智慧,最重要的是想让他作为一方大师人物,扩大禅宗在岭南的传播与发展。否则,弘忍何不在黄梅公开宣布,由惠能接任六祖,并让他在黄梅长期弘法?惠能将自己的弘法据点选在韶州曹溪,既可以在岭南弘法,也便于吸纳内地信众。中原流民要到岭南,大庾岭和韶州是主要通道。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