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英勇起义”还是“暴乱反叛”
历史永远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任何历史都是历史学家的观念史。这样的论断,在美国历史上关于培根事件的定性与看法当中是体现得十分明显的。1676年8月,英属北美殖民地弗吉尼亚爆发了著名的培根事件,从史料上看,疑云重重,众多学者专家对此莫衷一是。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这个事件不仅仅是弗吉尼亚殖民地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英国斯图亚特复辟王朝的一件大事。然而,对培根事件的提法,是使用“起义”还是“叛乱”?中美史学家的著作以及相关的翻译著作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一般说来,美国的史学家们自始至终的提法都是培根“叛乱”,而在我国,大部分学者在作品当中都是使用培根“起义”这一提法。历史到底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呢?
从我国的历史学著作中来查看整个历史事件的过程,标准的表述大体上是这样的:培根起义是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第一次农民起义,起义的领导者是纳撒尼尔·培根。培根l673年迁居弗吉尼亚,通过特殊途径成为弗吉尼亚议会议员。1676年英属北美殖民地弗吉尼亚总督威廉·伯克莱撤消一项关于攻击印第安人行动命令时,弗吉尼亚人民却联合推选培根组建部队对印第安人展开进攻,在培根率领的部队胜利击溃印第安人之后却并没有促使伯克莱改变其一贯的对印第安人的政策。因此培根开始明确反对伯克莱与他的利益集团所推行的政策,提出了反对富有的种植园主压迫、反对不合理赋税制、扩大选举权及改选议会等要求,白人农民积极响应。诉求未得到满足后,培根率领起义军武装攻占并烧毁了詹姆斯敦,并控制了殖民地。培根死后,英王派大批军队镇压起义,先后处死23名起义领袖,并没收了其他首领的财产,起义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为什么简单的历史事件会隐含着如此多的耐人寻味的不同解读呢?历史人物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往往是背后集团利益的具体表现,仔细对培根事件当中的历史人物和群体进行客观地解读也许有利于我们厘清其中的混乱脉络。
关于纳撒尼尔·培根的对手——威廉·伯克莱,他是属于英国王室的保皇派,1642年被英王任命为英属殖民地弗吉尼亚的总督,但是克伦威尔上台后,柏克莱被解职,直到查理二世复辟才官复原职。他在镇压印第安人的过程中与印第安人签订了《和平条约》,为印第安人指定了保留地,这背后当然是为了大种植园主的利益,其主政期间的大部分政策也基于此种利益。其实柏克莱算是培根的姻亲表兄弟,培根初到弗吉尼亚包括后面的政治生涯都是柏克莱在为其铺路。为何表兄弟间最终反目成仇?期间并没有什么高尚的道德和道义之争,他们的矛盾集中在人类最普遍的矛盾根源之中——利益!
1650年左右,英属北美殖民地迎来了新的移民高潮,这其中也包括弗吉尼亚。随着英国人的屠杀与掠夺,印第安人的数量锐减,柏克莱认为印第安人已经构不成威胁,签订了和约。但是众多由契约奴转化而来的自由人需要新土地,小种植园主也渴望印第安人土地,加上天灾、烟草价格的下降以及《航海法》的限制,使得代表这些人利益的培根对于柏克莱维护大种植园主利益的政策大为不满,他们都想抢得印第安人的土地。因此白人和印第安人之间的冲突还是日益增多,这种利益的驱动不是总督一个和约能制止得了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