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公允价值计量经济后果研究: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25146
  • 作      者:
    赵彦锋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赵彦锋,1975年4月生,河南南阳人。管理学博士,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审计与经济研究》等学术刊物上二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各一项,参与完成了教育部等省部级课题8项,主编和参编了《中级财务会计》、《会计学教程》等教材5部。
展开
内容介绍
  《公允价值计量经济后果研究: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证据》以规范研究为先导、以实证研究结论为佐证并以此完善规范研究结论。第一、第二、第六章主要运用规范研究方法,对公允价值计量理论基础、公允价值计量演进过程进行阐述,根据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挑战,构建公允价值信息控制机制。而第三、第四、第五章则综合运用描述统计、实证分析、案例研究等实证研究方法。描述统计用于分析我国公允价值计量运用的总体情况,实证分析用来检验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价值相关性,案例分析用来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业绩的影响。
  《公允价值计量经济后果研究: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证据》创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公允价值非计量属性说的基础上,认为公允价值是会计“真实与公允”理念的一以贯之,源于会计系统的内在要求,是一种“公允”的会计价值观,而不能仅将其定位为计量属性。二是对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进行递进式的全面检验,特别是利用金融企业的层级计量信息验证了我国一、二层级公允价值信息的相关性。三是设计了公允价值信息控制机制。公允价值信息契合了风险管理的要求,而公允价值信息本身又潜藏着重大错报风险,有效的控制机制能够抑制准则执行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保障公允价值信息生成过程的透明,实现决策有用的目标。《公允价值计量经济后果研究: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证据》构建了全过程的控制机制,其核心是计量控制,而披露是延伸机制,具体实施中应强化持续监督。
  《公允价值计量经济后果研究: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证据》研究不足:(1)公允价值理论研究不够深入,虽然从产权理论等经济理论阐述了理论基础,但未能从价值理论高度为公允价值确定提供坚实理论支撑。(2)公允价值会计信息控制机制的运行机制研究不足。由于上市公司对公允价值信息控制披露的内容大多属形式主义,我们对企业、会计事务所的调查也发现,对公允价值信息控制也没有太多经验,所以,本书只是从理论上提出公允价值信息控制机制的设想,未能就控制机制运行展开深入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一)虚拟经济概念的界定
  1997年7月初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国一些学者试图以虚拟经济的理论来对这一金融危机进行分析(刘骏民,1998;成思危,1999),由此启动了我国虚拟经济的研究,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以后,虚拟经济的研究在我国蓬勃发展,我国对虚拟经济概念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1.认为虚拟经济是一个虚拟的价值系统
  刘骏民(1998)认为虚拟经济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虚拟经济“是以资本化定价行为为基础的价格系统”,广义虚拟经济“是观念支撑的价格体系”(刘骏民,2000)。
  2.认为虚拟经济本身就是金融
  这就要认清虚拟经济与金融的关系,从发展的观点来看,虚拟经济初始阶段主要依托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运行,所以两者之间有天然的联系,然而虚拟财富更能体现财富的社会属性,随着“财富”越来越与物质财富相脱离,虚拟经济已远远超出金融的范围。
  3.认为虚拟经济是一种经济活动模式
  虚拟经济的概念是由马克思的虚拟资本衍生而来的,是指与虚拟资本以金融为依托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即以钱生钱的活动。李俊青(2004)认为,经济系统的商品集合是成本和心理连续变动的物质表现,因此,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看,上述三种观点具有内在统一性,即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经济运行模式,只不过两者对成本与心理依赖程度不同。由于虚拟经济逐渐脱离生产过程,与成本无关或关系很小,其价格主要取决于预期利益,而预期由心理因素支撑,虚拟经济成为“资本化定价”的经济范式,这样基于劳动价值学说的会计理论就面临着挑战。
  (二)虚拟经济定价方式及运行特征
  虚拟经济以“资本化定价”范式发展(刘惠杰,2005),凡具有这一特点的经济活动均可视为虚拟经济的形式。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向纵深发展,其“价值系统”特性愈益明显。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动因
(一)宏观上:会计关涉经济稳定
(二)微观上:公允价值计量引争议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际应用价值
三、研究现状评述
(一)金融工具与公允价值计量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价值相关性
(三)公允价值计量顺周期效应
(四)既有研究成果简要评价
四、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一)基本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公允价值计量理论基础
一、产权会计观
(一)产权概念
(二)产权的功能
(三)会计与产权
二、经济后果学说
(一)会计的“经济后果观”
(二)“经济后果”在危机中的体现
(三)“经济后果”诱发冲突与危机
三、会计计量理论
(一)资产定义的变迁
(二)资产计价目的演进
(三)收益确定方法的变迁
(四)公允价值计量与产权会计
四、虚拟经济理论
(一)虚拟经济概念的界定
(二)虚拟经济定价方式及运行特征
(三)虚拟经济与会计计量
五、价值理论
(一)经济学的价值理论
(二)价值转向价格
(三)均衡价格与公允价值的内在联系

第二章 公允价值计量演进
一、公允价值概念的演进
(一)各界对公允价值概念的探索
(二)各国会计机构对公允价值的界定
(三)计量属性与公允价值
二、公允价值计量历史沿革
……
第三章 我国公允价值计量运用总体情况概览
第四章 公允价值计量价值相关性研究——来自我国A股市场2007~2009年的证据
第五章 公允价值计量与上市公司业绩——基于2007~2009年年报的案例分析
第六章 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计量完善对策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