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期刊数字化发展及品牌延伸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5705847
  • 作      者:
    向飒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向飒,1969年生,湖南长沙人。毕业于郑州大学,获工学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2003年被评为副编审,一直在郑州大学学报社从事编辑出版方面的工作和研究。1999年被评为河南省高校学报系统优秀编辑;2001年被评为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系统优秀编辑工作者;2004年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工作者”称号;2005年荣获“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奖——骏马奖”;2006年荣获教育部“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工作者”称号。主持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媒介融合下的期刊数字化发展机制创新及品牌延伸”;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学术期刊网络化信息管理体系和运行模式研究”、“期刊网络化研究现状和影响的实证调查研究”等;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课题“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路径”;郑州市社会科学项目等,并参与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本研究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媒介融合下期刊数字化发展机制创新及品牌延伸”河南省人文社科项目“期刊网络化研究现状和影响的实证调查研究”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路径”的最终成果
  《新媒体研究前沿:期刊数字化发展及品牌延伸》作者从编辑实践应用的视角结合期刊数字化发展的变化历程,运用信息学管理学和传播学的相关理论,系统研究了媒介融合下期刊数字化转型发展以及期刊品牌建设问题,《新媒体研究前沿:期刊数字化发展及品牌延伸》探讨了期刊数字化发展的特征以及战略意义综述了中国数字出版的现状、国内外期刊数字化发展状况、期刊检索平台的建设状况,以及期刊数字化发展模式系统梳理了近11年期刊数字化发展的研究状况。作者还从编辑实践视角考察期刊网络化管理平台的具体构建、期刊网站的建设及其评价指标体系,讨论媒介融合下的期刊数字化发展机制创新问题,研究数字化传播下期刊品牌构建以及品牌延伸问题,并从实践应用角度提出了期刊品牌延伸的具体策略,值得期刊出版从业者、研究者关注和借鉴。
展开
精彩书摘
  2)出版集团和具有技术和渠道优势的合作伙伴共同完成制作、发行等工作。例如,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长虹集团、TCL集团等终端企业及中国出版集团、中南出版传媒集团等共同打造中国数字网络出版发行平台。
  3)出版集团开发教育类的专业网站,提供教育类产品的增值服务。例如,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的凤凰教育网、安徽出版集团的时代教育在线、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的一起学网、广东出版集团的广东新课程网、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推出的现在网、重庆出版集团推出的巴渝有声书网、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开发的名师网。名师网目前与全国500多名优秀教师签约合作,日访问量保持在2万人次左右。安徽出版集团从教育人手开通了“时代”网上教育平台,进行了第一份教育类手机彩信报等的探索。
  4)有实力的出版集团推出自主阅读终端,打通产业链。例如,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率先推出了“辞海悦读器”,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推出了自主品牌“大佳阅读器”。
  7.数字出版行业标准缺失
  数字阅读需求的迅速扩大,以及大众领域、专业领域和教育领域孕育的广阔市场空间,给数字出版产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数字出版原创内容不足、编校质量低劣、相关标准缺失、版权保护手段滞后、产业监管缺位等问题亟待解决。由于数字出版是新兴产业,加上数字出版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国家在各类数字出版物的技术标准上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特别是基础性标准和关键性标准存在缺失。于是各数字出版商在竞争中先后发展出了属于自己的技术标准,如方正的CEB、书生的SEP、超星的PDG、中文在线的OEB等。这导致用户在阅读不同数字出版商的产品时必须使用不同的阅读器,或使用软件进行格式间的转换,这既增加了用户阅读的成本,又不利于产业链各环节之间信息的交换和内容的整合。①应抓紧开展《数字出版标准体系》、《动漫出版标准体系》等多项数字出版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促进出版产业升级转型。
  8.数字版权争端纷杂
  数字版权保护在我国并无专门的立法,主要依据《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对出版物的著作权进行保护。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对作者、出版者的数字版权等问题没有十分明确细致的规定,目前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对侵犯版权行为的处罚力度还比较小,没有起到惩罚的作用,这一直困扰着数字版权执法。在知识产权保护的三大领域,诉讼案件90%集中在版权领域、文化领域。截至2009年底,各级版权行政执法部门及公安、工信部门共查办网络侵权案件541件,关闭非法网站362个。
  现阶段,数字出版的技术手段、授权模式和保护体系等版权保护机制尚不完善,数字作品的版权不能得到充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利和出版社的出版权益都无法得到基本保障和有效维护。再加上网民缺乏正确的版权保护意识,数字消费观念还没有形成等,导致数字出版产业链无法进行正常的产业循环,“数字盗版”转载呈蔓延趋势,缺少一个健康的运营环境。数字时代期刊内容的复制、拷贝、下载、打印等方法简易,虽然从技术上可采取权限限制、加密、签名、水印以及各种认证技术等进行保护,但保护有限。如果内容失窃,盗版盛行,数字化将严重危害作者、出版者的版权利益。因为利益的冲突,数字出版中作者、出版社、终端厂商之间的版权纠纷,较传统出版更为激烈,内容提供商“叫苦连天”。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期刊数字化概论
一、期刊数字化概念
二、期刊数字化发展的内涵特征
三、期刊数字化发展的战略意义
四、期刊数字化发展的战略规划
五、期刊数字化发展的战略方针

第二章 数字出版和期刊数字化发展状况
一、中国数字出版的发展状况
二、中国期刊数字化发展进程
三、国外期刊数字化发展状况
四、期刊检索平台建设情况

第三章 期刊数字化发展的研究状况分析
一、早期期刊数字化发展的研究概况(1992-2000年)
二、近期期刊数字化发展的研究状况分析(2000-2010年)
三、研究发现(学科、论文、刊物、基金、方法、内容)
四、期刊数字化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媒介融合下期刊数字化发展模式
一、媒介融合及其特征
二、媒介融合对传统期刊提出的挑战
三、媒介融合给传统期刊带来的机遇
四、期刊数字化发展模式
小结

第五章 数字环境下的期刊网站建设
一、建立独立网站的必要性
二、期刊网站的建设情况
三、期刊网站的管理
四、期刊网站的指标评价
五、期刊网站品牌的网络保护
六、期刊网站建设应关注的问题
小结 

第六章 期刊网络化信息管理平台
第七章 期刊数字化发展机制创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