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周易文化研究.第四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41269
  • 作      者:
    张涛主编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周易》为六经之首,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化经典,是中华文化重要的源头活水,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智慧的集中体现。易学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变化,在各个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不同的易学家和易学派别从各个角度对《周易》一书进行解说、诠释,从而形成了异彩纷呈、博大精深的《周易》文化。《周易文化研究(第4辑)》内容丰富,为易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书中作者董治安、韩增禄等都是知名的哲学史专家,对易学有精深的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由本文分析可知,《周易正义》的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对卦爻辞和传文的注释,是作者自己观点的表达;二是对王韩二注的阐发,其中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孔疏诠《易》,除解释字义和文句外,对义理作了较多的发挥,并探讨了易学哲学问题。因此,作为形式上的注释《周易》之疏,实际上它是易学史和哲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在唐代,集中反映易学诠释新水平的是孔颖达的《周易正义》。可以说,孔疏从王弼易学基础出发,对两汉以来易学的诠释原则和方法作了一次综合。孔疏诠《易》的主要特点在于,坚持了取象与取义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企图将两汉象数易学与魏晋义理易学统一起来。这一特点贯彻孔疏始终,在方方面面得以充分体现。在对《周易》体例的理解上,孔疏基本上依据《易传》特别是《彖传》和《象传》,主张既取义,又取象,还讲爻位,认为“不可一例求之,不可一类取之”,反对将体例简单化、绝对化。由此将各种注《易》解《易》学说调和,特别是调和取义与取象说。实际上是有选择地具体地采纳汉易取象说,灵活多样地解释易卦的形成,解释卦名的由来以及卦爻辞,用以修正、改造、补充王弼的取义说。在对《周易》蕴涵的义理的诠释上,孔疏基本依据王弼义理派观点,又汲取了汉易阴阳二气说。认为《易》理备包有无,教之所备,本备于有。有无关系“以气言之,存乎阴阳;以质言之,存乎爻象”。刚柔者立本者也。刚柔即阴阳,论其气即谓之阴阳,语其体即谓之刚柔。孔疏主张“托象以明义”,反对汉易为象而象的复杂烦琐的象数学,不讲或少讲(经改造后)互体、卦变、纳甲诸说。同时,将“无”理解为阴阳二气的不为而自然,对贵无贱有的玄学易学作了改造。在对象数与义理关系的理解上,孔疏的基本倾向是调和、综合,并对体用范畴予以新的解释。认为“物生而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圣人“象其物宜、拟诸形容”而设卦。《易》“以无言之,存乎道体,以有言之,存乎器用”。强调象数易学与义理易学有统一性。可见,孔疏诠《易》以王弼易学为基础又汲收汉易,试图超越二派,寻求综合与创新。
  ……
展开
目录
孔子与《周易》
圣人何为?——以《易传》的讨论为中心
论孔子易学中的德与占
先秦儒家的修身立命思想——以易学为中心
试论魏晋时期“郑王之争”
论《周易正义》的意蕴与特色
变法思潮下的北宋儒学复兴与易学发展
和而不同:邵雍、程颐的易学诠释及思想之比较
南宋史事宗易学兴盛原因探析
《周易》与南宋功利之学
试述元代易学与文化
船山易学的学术渊源
浅析雍正帝与易学的关系
浅述尚秉和的治《易》方法
“生生为易”与生态文明探析
古代风水文献传播考论
北京古都建筑中的阴阳方位理念
从明代北京皇城的营建看易学的建筑理念
拟卦考略
《周易》中的“朋”及相关问题
二分与三分:《周易》与《太玄》的形式之差及其思想内涵
“用《易》居前”——《汉书·艺文志》六经次第新议
唐诗中的《易》及其他
《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朱修伯批本四库简明目录》及其异同——以经部《易》类为例
“圆而神”“方以智”:中国古代历史编纂的精神
董治安先生《周易》研究述略
寓经于文,详论于史——张涛教授《易学  经学  史学》评介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燕大旧藏易学善本叙录(上)
附录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易类》(一)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