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常协侍佛陀的左右,大多呈端正站立像,也有坐像或乘坐像。菩萨的手姿优雅,常持莲花、杨枝、宝剑、宝珠、净瓶等。菩萨像早期以释尊出家前的悉达多太子形姿为主,通常菩萨像都像在家时的装束,蓄发,身着裙带、领巾等俗装,全身都有华丽的装饰品;而佛的装束则与之相反,显得较为简单、朴素。另外,菩萨大都上身袒露右肩,头后方与佛一样有圆形光环。犍陀罗菩萨正是这样表现的,在犍陀罗曾出土一尊名叫“王子菩萨”的雕像,表现的是成佛前的释迦牟尼作为王子时的形象,雕像以青灰色片岩为材质。据说这尊雕塑是犍陀罗菩萨像的代表。雕像神情安详,气质优雅。他头戴宝冠,身着华美的服装,佩挂金碧辉煌的璎珞、臂钏和手镯。只见菩萨左手叉腰,右手持“无畏印”,显得威严高贵。据说,这尊菩萨像是第一尊菩萨塑像,它为信徒们呈现了菩萨像的最初面目。
四、千手千眼观音密宗本尊
千手千眼观音不仅在佛教显宗中为救度六道众生的菩萨,在密宗金刚密乘中是本尊,而且在藏传佛教巨大的密宗本尊神明体系中是重要的本尊之一,也是在藏传佛教寺院的殿堂中最为常见的本尊造像之一。
本尊是密宗修行者在修习密乘时作为观修的对象神明。按藏传佛教密宗的教义,主要神明都有各自的宇宙模式和神灵体系,在一个宇宙体系中心主要的神明就是本尊。坛城中本尊也是密宗的主要神明,通常本尊是由许多眷属神灵组成,围绕本尊的眷属神相互之间只是形体和显现标志不同,实际上眷属神也是一类神,而且与本尊神保持一致,并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神明体系。藏传佛教有数以千计的本尊神明,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即善相本尊;怒相本尊;善、恶相兼具本尊。
本尊造像往往有各种形象,与佛教显宗造像中的佛菩萨、罗汉等大不一样,有些造像呈多面、多臂、多腿等。千手千眼观音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密宗造像。而这些恰恰是藏传佛教造像艺术所要表现丰富的内容,也是藏传佛教造像艺术的主要特点之一。
藏传佛教中的“本尊”这个词的概念与一般汉传佛教中所说的本尊不同。本尊在藏传佛教叫“伊丹”,专指密宗修行中作为修行者观修的对象,也就是说,修行者为自己修行时依止的神明,或者预设的修行目标。密宗的本尊是佛教在印度发展到后期才出现,公元八世纪开始佛教传播到西藏,由于各种原因除了藏传佛教外其他佛教文化体系中没有密宗金刚乘的文化,使得金刚密宗成为藏传佛教所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藏传佛教密宗造像自然也是佛教造像中的一枝奇葩。
密宗中的本尊造像与佛教显宗的造像有很多不同。这是因为显宗密宗的修行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密宗的修行和密法的传承有很严格的规定,一般密宗法门主张随意传授,传法者和传授者要经过一定严格的程序后方可传授。密宗造像的内容、造像者的身份以及造像的供奉地点等方面也是有严格规定的。因此,密宗造像具有更加复杂的外表形式和内在的教义象征。要了解密宗造像首先要了解密宗。
那么,密宗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密宗本尊是什么?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密宗金刚乘。佛教在印度形成、发展到后期受印度教和印度其他宗教的影响,佛教又产生了新的思想和宗派,这就是佛教密宗,也叫密宗金刚乘。密宗在汉语中有多种称谓:“密教”、“秘密教”、“瑜伽密教”、“真言乘”、“金刚乘”等,自称受法身佛大日如来深奥秘密教旨传授。释迦牟尼圆寂后,印度人龙树菩萨持诵大日如来真言,从金刚萨埵受法,传《金刚顶经》、《大日经》,并撰
《发菩提心论》,后世大德便以此“两经一论”建立
“密教”或“密宗”。八世纪初,印度僧人莲花生大
师等先后入藏传播密法,形成藏传佛教密宗,简称“藏
密”。佛教密宗与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的修行方式不
同,密宗金刚乘认为,密乘的教义,受法身佛大日如来
深奥秘密教旨传授。
那么藏传佛教密宗有什么意义及其基本特点是什么呢?所谓“密宗”就是对“非器”者的不传与不授,而秘密修行之法门,密宗有“金刚乘”、“方法乘”、“果位乘”等多种称谓。藏传佛教密宗分四部,即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密宗修行主要有四大特点:首先是无惑。佛教认为一个普通的人,具有贪、嗔、痴三种毒或者烦恼。修密宗金刚乘,非但不需要断灭以上三种烦恼,反而在不同的修行阶段去借助不同的世俗之毒,使修行者的法力不断提高。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