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恢复性司法手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5305023
  • 作      者:
    (英)格里·约翰斯通(Gerry Johnstone), (美)丹尼尔·W. 范内斯(Daniel W. Van Ness)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与目前关于恢复性司法的其他文集不同,《恢复性司法手册》是恢复性司法领袖人物对这场运动进行的百科全书式的、令人信服的全面论述。对于关心恢复性司法及刑事司法之未来的学生、实践者、政策制定者等人而言,这是一部必读文献。
展开
作者简介
    格里·约翰斯通(Gerry Johnstone),英国赫尔大学(University of Hull)法学院教授,讲授恢复性司法、刑事政策与刑法。著有《治疗理念与刑罚政策》(Medical Concepts and Penal Policy)、《恢复性司法:理念、价值与争议)》(Rcstorative Justice:Ide as,Values,Debates),编有《恢复性司法读本》(A Rcstorative Justice Reader)。
    丹尼尔·W.范内斯(Daniel W.Van Ness),国际监狱团契司法与和解研究中心主任,恢复性司法网站www.restorativejustice.org的总编辑。20余年来,他致力于研究恢复性司法作为一项公共政策的意义及其可能性,并在多个国家协助开展了恢复性司法项目。与卡伦·希特德克斯·斯特朗(Karen Heetderks Strong)合编《恢复正义:恢复性司法导论》(Restoring Justrce: An Introducti on to Restorative Justice)。
    王志亮,男,1962年生,山西省左云县人,法学博士。现为上海政法学院教授。
    狄小华,男,1963年生,江苏省溧阳市入,法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南京大学犯罪预防与控制研究所所长。
    吴啟铮,男,1982年生,广东省汕头市人,现为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安文霞,女,1981年生,山东省日照市人,现为中旧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展开
内容介绍
    恢复性司法是在犯罪学和司法研究领域发展最快的现象之一。同时,它在处理学校、单位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不端行为与纠纷(甚至是严重侵犯人权事件)方面,也是异军突起。恢复性司法方案在全世界都蓬勃发展,吸引着来自学术界、专业人士以及政策制定者的关注。
    恢复性司法的成长是与大规模的、多样化的、并且日渐成熟的学术研究密不可分的。目前,我们能够——并且也必须——对该领域进行全面的、权威的、可行的审视。《恢复性司法译丛(4):恢复性司法手册》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了这一需求:探究了恢复性司法的核心概念和原则;检视了它为何在今天能够成为具有影响力的社会运动;描述了多样化的恢复性司法实践,及其在不同地区和环境下如何得到发展,特别是分析了各种实践的基本原理及其效果;厘清了恢复性司法运动内部的重要紧张关系和问题;阐明了其与更为传统的刑事司法理念之间的关系,检讨了将其整合到应对犯罪和不端行为之主流措施之中的各种路径;总结了恢复性司法方案的评估结果及其实效。
展开
精彩书评
    这本手册汇集了多位恢复性司法领袖的思想,它在视角上是多元的、国际性的,提出创见的方式也十分精到。
    ——约翰·布雷思韦特(John Braith Waite),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展开
精彩书摘
    现在,我们简要探究的是恢复性司法的这个补偿概念如何与前面阐述的会面概念相关联。乍一看,两者似乎无法区分,因为倾向于认为,为实现补偿损害的目的,会面程序不可缺少。这个结论以许多观点为基础。特别是认为,被害人据以受犯罪侵害的主要方面之一是他们失去个人力量的自我意识(泽尔,1990:27)。泽尔认为,犯罪为什么对它的被害人有如此伤害的理由之一是它颠覆了他们的个人自治信念(1990:24)。
    因此,为补偿犯罪损害,需要给他们找回个人力量的这个意识。然而,当案件在当时通过传统刑事司法程序处理的时候,传统刑事司法程序中被害人大部分被忽视和被遗忘了,并且,在专业人员作出所有重要决定的时候被害人只被希望扮演消极的角色,被害人的个人力量意识进一步受到损害而不是得到恢复。为启动恢复,被害人应有控制意识或参与解决他们自己案件的需要(1990:28)。为了从犯罪造成的损害中恢复过来,根据泽尔和其他人的观点,被害人需要做的其他事情是回答问题,即只有“他们的”犯罪人能回答(而且也许只能在面对面的会议上有信服力地回答)而且有机会表达他们对自己所发生的一切的感受以及被其他人证实的他们的感受(如愤怒、痛苦和恐惧)(1990:第2章)。要想发生这些事情,相会程序是非常必要的。
    再看看犯罪人。确实除了他们可能在过去(犯罪人经常是过去不公平待遇的被害人)遭受的任何伤害之外,他们也受到自身犯罪行为的伤害,因为这经常导致他们受到疏远——或进一步使他们疏远他们自己的社区①,以上观点是恢复性司法运动(广义上来看)的主要贡献之一。如果这个伤害得以修补(也就是说,如果犯罪人被重新整合进社区),就需要启动措施去修补这个裂痕(伯恩赛德和贝克,1994)。 
    ……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恢复性司法的理念
第一章 恢复性司法的含义
第二章 补偿的理念
第三章 参与和授权的概念
第四章 恢复性的价值
第五章 报应性司法与恢复性司法
第六章 恢复性司法的替代观点

第二编 恢复性司法的根源
第七章 复活恢复性司法传统?
第八章 《圣经》经文中的报应和恢复
第九章 女权主义理论、女权主义与反种族差别主义政治以及恢复性司法
第十章 被害人运动和恢复性司法
第十一章 犯罪人、赔偿与国家

第三编 恢复性司法程序、结果、利益关系人
第十二章 恢复性程序
第十三章 满足利益关系人的需求和利益
第十四章 满足被害人的需求和利益

第四编 社会情境中的恢复性司法
第十五章 未成年人司法、刑事法庭和恢复性司法
第十六章 警察与恢复性司法
第十七章 监狱与恢复性司法
第十八章 学校与恢复性司法
第十九章 真相委员会与恢复性司法

第五编 评估与恢复性司法
第二十章 恢复性司法的评估
第二十一章 再犯和恢复性司法

第六编 恢复性司法的全球呼声
第二十二章 恢复性司法在国际上的发展
第二十三章 区域述评
第二十四章 南非的冲突解决:一个案例的研究

第七编 恢复性司法的未来
第二十五章 整合刑事司法与恢复性司法
第二十六章 人权与恢复性司法
第二十七章 恢复性司法的批判视角
第二十八章 道德、普遍原则与恢复性司法
术语表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