Ø 浓郁的古典气息,鲜明的民族特色
断桥残雪、苏堤春晓、柳浪闻莺、双峰插云、花港观鱼、曲院风荷、三潭印月、南屏晚钟、平湖秋月、雷峰夕照,作者将这具有古典韵味的西湖十景融入作品之中,并巧妙地运用了历史故事和诗词典故,贯通古今,穿越时空,为作品增添了诗意、想象与柔美的气息,同时彰显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Ø 承继中国系列小说传统,融合西方现代小说技巧
作者在作品中借鉴、吸收中国古典文学通俗易懂、故事性强的特点,同时也运用了现代主义隐喻、象征的表现手法,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
Ø 塑造了一批知识分子的形象,寄托了个人的理想
作者在作品中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知识分子形象,比如《南屏晚钟》里的尹君,《平湖秋月》里的徐白,《曲院风荷》里的赫明等,通过描写他们在社会转变期内心的挣扎、精神的苦闷以及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体现现代知识分子的性格与坚守,表现了对良好精神文明的追求。
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的作品《西湖十景》是以杭州西湖为背景,以历史上的“西湖十景”为切入点的小说集。十部中篇小说既独立成书,又相互联系,构成了这部浸透着江南韵味的丛书。本书《三潭印月》是其中的一部中篇小说。“我”因偶然看到一张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拍于西湖的老照片而引发杭州城鼎鼎有名的关于“穗庐茶主”的往事。作者讲述从这位茶主在白俄罗斯流亡到“穗庐”的现在的故事,为我们揭开了一段尘封已久的岁月故事。
年轻人是直接从平台上跳下朝我打招呼的。他身袭青布长衫,头戴瓜皮帽,背拖假辫子,手拎黄铜长流壶,一副自来熟神情,说:王老师到底还是来了,我老爸还担心等不着你呢。
我们站在保和堂药店门口许仙雕像前,这位传奇中与白娘子演绎旷世情缘的杭州市民,据说曾是这个药店的伙计,与眼前这个“茶博士”打扮的小伙子倒真是一对。
我不认识他,亦不知其老爸何许人,但又不想悖他热情,正琢磨如何搭腔,年轻人继续自说自话:王老师你等我换衣服,我这就带你去见他。
看来他老爸是歪打正着了。其实我访吴山茶会纯属偶然,读报起念,临时发兴,倒也算是饱了一回眼福。吴山本在闹区,南宋小朝廷的皇城根下,自然市声鼎沸,年来茶事花样翻新,山脚下摆开阵势,各路神仙尽施其法。从前一把壶泡七盏茶,如今申报吉尼斯,泡三十盏了。那大茶壶竖起壶嘴,高人一头,六个茶博士随心所欲把玩其中,仰面弯腰,长流穿顶,做出种种惊险奇异动作——苏秦背剑,长虹贯日,海底捞月,双龙戏珠……茶与杂技与武侠扎堆整合,看客心眼吊起,哪里还记得冲茶原本是为了品饮。
年轻人出来,换了一身行头,顿时就从前清一朝回到二十一世纪。其人中等个子,掐腰紧身米色灯芯绒外套,绷一条牛仔裤,前额头发挑染得黄黑斑澜,且如水帘洞水般挂下,遮住大半张面孔,衬着很秀气的尖下巴,脸就小了。我注意到他走路时腰板笔挺,肩向后拗,脚呈外八字,有职业训练之痕迹。
他的右耳垂挂了一枚银色耳环,自鸣得意地闪烁在五月江南的莺飞草长之中。
我说对不起,你们父子俩我都不熟,事先又不曾相约,恐怕……
怎么没有,年轻人便说,十多年前就约过,你那时候还在茶叶博物馆工作。
他见我依然茫然不知所措,便又提醒:穗庐茶主?你拿着那张登着老照片的报纸来,我还见过你……
我噢——了一声,想起来了。
王旭烽完全继承了鲁迅、茅盾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浙江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现实主义传统诞生地。从总体精神上说,我认为王旭烽就是继承了现代文学当中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在新的时代写出来一部重要作品。
——曾镇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