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华师大教授李向平等人撰写的对于当代美国宗教社会学理论的综述和研究,全书分为八章,每章围绕一位学者,分别分析了帕森斯、罗伯特•贝拉、赵文词、罗伯特•伍斯诺、罗伯逊、彼得•伯格、劳伦斯•艾纳孔、罗德尼•斯达克这八位学者的学术历程和宗教社会学理论,全面细致地反映了当代美国宗教社会学领域的前沿和高水平研究,其中的梳理、综述、归纳也反映出了作者对于当代西方宗教社会学理论的思考和研究。
《当代美国宗教社会学理论研究》以宗教作为社会学研究的一扇窗口,选取了八位在美国宗教社会学领域成就突出的著名学者,分别介绍、梳理、分析其相关的学术演变脉络和学术理论,从他们学术思想的承继与转换之中展示出一幅当代美国宗教社会学理论思潮变迁的多样化图景,探讨了宗教与社会、宗教与现代化、世俗化理论、全球化理论以及宗教市场理论等宗教社会学的前沿问题及其理论、方法论等问题。
《当代美国宗教社会学理论研究》:
正如前文所述,宗教现象自经典时代以后就从主流社会学中被排除,这引起很多理论家的不满,一些学者意识到,“社会理论的困境,很有可能部分地是由于它拒绝思考宗教问题”。①而宗教社会学也存在着局限于一些只与教会事务有关的话题,从而变得越来越封闭的倾向。而上述宗教社会学的四大理论进路,正体现了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优秀的理论家试图将宗教社会学重新引入主流社会学、打破宗教社会学与普通社会学之间隔阂的努力。
本书所选择的八位美国社会学家,正是这个取向的杰出代表。他们的研究并不局限于宗教本身,而是试图将宗教与更广阔的现代社会中各种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联系起来思考。本书对他们的整体研究和理论特征作了相对完整充分的介绍与分析。在此,只以本书所选定的八位理论家为纲,概括这四个进路的基本特征,并且对他们与这四个理论进路的关系作一简要的梳理,以形成对八位宗教社会学家的理论脉络的一个整体把握。(一)规范功能主义进路:帕森斯通过对马克斯·韦伯、涂尔干等社会学创始人的理论思想加以再阐释与综合,从而形成了一度在社会学中雄居霸主地位的“规范功能主义”(normativefunctionalism)及其理论架构。
帕森斯并没有对作为一种制度或复杂行动体系的宗教作单独的、完整的研究,而且,由于他强调理论架构对于经验研究的优先性,他对宗教的分析也主要是理论性而不是经验性的,宗教被置于他关于价值系统与文化系统的宏大理论中加以思考。如同马克斯·韦伯一样,帕森斯也对现代文化的宗教根源感兴趣,并认为基督教,尤其是它的禁欲主义清教形态,在此岸动机与超越性宗教志向之间形成强大张力,这种张力对西方社会的发展有特殊的贡献,它使得宗教在西方社会维持着关键性的文化角色,恰好与经济思想与行为的潜在优势相抗衡;如果这种张力消失,那么西方历史将终结。
因此,帕森斯反对韦伯认为清教注定在理性化社会中失去其社会影响力的悲观主义,声称清教的世界观在现代社会仍然是重要的,继续形塑着20世纪的美国社会。尽管帕森斯反对涂尔干把教会与社会等同的观点,但他无疑赞同涂尔干所强调的一个社会必须是一个“道德共同体”的思想,从而认为在某种意义上那些属于这个社会的人必定要共享一种宗教。①所以,帕森斯的“规范功能主义”视角下的宗教观,其要点在于:高度重视价值、信仰等规范性成分对行动与社会系统的规制和控制功能,强调在任何行动系统中,策略选择由规范与价值所控制;制度化实践的稳定性以及它们之间的一致性程度是价值取向的产物。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帕森斯的功能主义是一种“规范功能主义”。宗教,也因此在帕森斯的社会行动与社会系统模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罗伯特·贝拉是规范功能主义进路最杰出的实践者。贝拉关于日本德川宗教的分析是基于韦伯式的问题意识,但分析方法却是帕森斯的,通过辨识新教伦理在日本的等价物——德川时代的宗教,剖析价值系统与政治、经济诸系统之间的互动,来解释前现代文化价值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角色,并像帕森斯一样,强调任何能生存的社会都立基于一套共同的道德理解。
贝拉最广为人知的是他的“公民宗教”理论。贝拉论证了在美国有着精巧且良好组织的公民宗教是深受新教所影响的、对美国经验的终极的和普遍的理解,,这种理解通过仪式得以表达,给予美国人的生活以宗教性的、超越性的维度。稍后,贝拉又强调公民宗教的原则超越国家并且代表一种“更高标准”,人们可以根据这个更高标准来对国家加以判断。事实上,公民宗教虽然不是传统的历史性宗教,但它正发挥着以往作为全社会共享之道德理解的宗教的诸多功能,这体现了帕森斯“规范功能主义”的核心立场。
……
绪论:美国宗教社会学理论变迁的学科背景与基本框架
第一章 帕森斯宗教社会学理论述评
一、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
(一)学术生平
(二)社会系统
(三)结构功能主义的转向
二、帕森斯宗教社会学的理论渊源
(一)韦伯的宗教研究
(二)涂尔干的宗教研究
三、帕森斯的宗教社会学研究
(一)帕森斯的宗教社会学理论概述
(二)系统中的价值体系
(三)宗教与美国社会
四、影响与评价
(一)一般社会学影响
(二)宗教社会学的影响
(三)帕森斯宗教社会学研究的评价
五、小结
第二章 罗伯特·贝拉的宗教社会学思想
一、学术背景
二、宗教之本质及分析路径
(一)宗教本质论:整体感与象征符号
(二)宗教研究认识论:象征实在论
三、宗教与现代化
(一)德川宗教:韦伯命题的日本诠释
(二)中国当代社会的宗教象征化
(三)相关的反思
四、宗教进化
(一)进化与宗教进化
(二)宗教进化的阶段
(三)心理进化、宗教进化与现代性
五、公民宗教
(一)公民宗教论的提出
(二)公民宗教论的进一步发展
(三)公民宗教之外及公民宗教问题的延伸
六、小结
第三章 赵文词的宗教社会学研究
一、赵文词学术思想简述
(一)学术经历:宗教社会学的耕耘者
(二)理论关怀:公民社会何以可能
二、宗教现代性与公民社会研究
(一)现代宗教的实践模式研究
(二)宗教复兴与公民社会的兴起
三、社会学的宗教研究
(一)宗教与公民社会
(二)宗教与公民精神
(三)赵文词研究的中国意义
四、小结
第四章 罗伯特·伍斯诺的宗教社会学研究
第五章 罗伯逊:宗教、文化与全球化
第六章 彼得·伯格的宗教社会学理论
第七章 理性选择理论的宗教社会学研究——以劳伦斯·艾纳孔为主线
第八章 罗德尼·斯达克的宗教市场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