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毓老师说论语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659022
  • 作      者:
    爱新觉罗·毓鋆讲述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讲解国学重要典籍《论语》,为您呈现正宗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达、活泼的国学思想,和丰富、实用的人生智慧。

  真读明白《论语》了,就不会效“愚忠”,不同于腐儒、奴儒有“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的观念。

  古书是作为启发头脑的东西,用以应世,应世必要有智慧。

  想出门,得先“知路”。不是世事难,而是你想通难。

  要向下扎根,根本解决问题。做任何事,必自根上入手。革命,不过是扬汤止沸而已。

  ——爱新觉罗·毓鋆


展开
作者简介

  爱新觉罗·毓鋆,在台湾被尊称为毓老。毓老的百岁人生堪称传奇。他是清朝王室后裔,幼年为溥仪伴读,师从陈宝琛、王国维等学习,打下深厚的国学基础。后来追随溥仪到天津张园、静园,心心念念于“复国”大业。“满洲国”时期,毓老担任“御前行走”,负责情报工作。毓老没做汉奸,还伺机刺杀日敌、保全抗日人士。光复后,经国民政府审查,毓老证得清白。1947年,蒋介石下令将毓老监管到台湾。“复国”梦碎,毓老重拾13岁就已经背熟的四书五经,潜心研习中国传统文化。1950年代,经胡适推荐,毓老开始为美国的汉学博士讲解中国古代经典。此后,毓老先后创建“天德黉舍”“奉元书院”,受教弟子万余人,遍及学界、政界、商界,蒋勋、江丙坤等都出自毓老门下。毓老讲授的不是考据、训诂的国学,而是充满救世情怀、人生智慧的活泼泼的国学,带来思想与智慧的强烈冲击和巨大的精神力量的国学。


展开
内容介绍

  《毓老师说论语》以1999年至2000年毓老师在奉元书院讲述《论语》的内容加以整理而成。《毓老师说论语》将《论语》《大学》《中庸》《春秋》等经籍打通开来,阐明中国古典思想的精髓;以平视的眼光解读孔子,还原了孔子活泼、生动的本来面貌,使读者如同面对一个德望、智慧、学识兼具的温厚师长,怡然领会儒家思想的美与智慧。

  毓老认为,《论语》中孔子的思想发展分三个层次:一、“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二、“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矣!”三、“吾其为东周乎?”孔子的思想随着年龄、智慧的增长而发展变化。


展开
精彩书摘

  有子(有若,字子有。小孔子四十三岁)曰:“其为人(做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少)矣。”

  孟子谓孔子殁后,子夏、子张、子游以为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曾子以为不可。《论语》记孔子弟子皆称字,闵损、冉求各一称子,曾参、有若皆称子;编辑次第,又以有子、曾子为前,盖为二人弟子尊师之故。

  孔子“志在《春秋》,行在《孝经》”(《春秋公羊传何氏解诂》何休序)。《孝经·开宗明义章》称:“夫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其中“中于事君”一句,是汉儒加的,因为汉室以孝治天下。

  儒家特别注重伦常,有其层次。“孝为德本”,德者,得也,得于道之宜。孝弟立,道就生。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尧舜之行,本乎孝弟。五伦,常道也,即经,永不能改变的。

  “天地之性,人为贵”,“故亲生之膝下”,“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孝经·圣治章》)。父子之道,天性也。

  善事亲曰孝,善事兄长曰弟。孝,老、考,得尽老与考的责任,才完成孝。父死曰“考”,得好好地安葬他。

  “老吾老”,养老,责无旁贷,但伟大处在“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善推,推己及人,己立立人,己达达人。

  “孝,教之所由生也”(《孝经·圣治章》)。“教”,小击也。

  《说文》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从孝。”“攴”,甲骨文字形是手中拿着小棍、教鞭一类的东西在敲打。“攴,小击也。”“教”字,一面是孝,一面是手执东西在敲打。

  棍头出孝子,打一棍,爱在其中,“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孔子家语·六本》云:曾子耘瓜,误斩其根。曾晳怒建大杖以击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顷,乃苏,欣然而起,进于曾晳曰:“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晳而闻之,知其体康也。孔子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曰:“参来勿内。”曾参自以为无罪,使人请于孔子。子曰:“汝不闻乎?昔日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殪死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杀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参闻之曰:“参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谢过。

  一切教育,都自“孝”字引申出来,都是人性的。孝生你的,自老(孝父母之老,尽之以孝)与考(父死曰考,葬之以礼)尽责。

  你生了他,必教之,慈,所以“(养)子不教,父之过”。我小时常被罚跪,面对祖宗背书,必背好书才能起来。

  人生最近的,莫过于父母、子女,孝慈;一奶同胞,兄弟友恭。

  夫妇之密,义之本,“夫妇以义合”(《新语·道基》)。夫妇之道不能尽,其他的义皆假的。

  要发大家之深省,“性相近,习相远”,改正习气为第一要义。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语尾词,肯定的)?”

  《论语述何》:本立道生,谓始元终麟,仁道备矣。尧舜之行,本乎孝弟。夫子“志在《春秋》,行在《孝经》”,二经相表里也。

  “犯上”,“上”即今之主管。

  今天虽已无“君臣”了,但是“主从”关系永远有。

  要学治事之道,并不是经书误了你,而是你误了经书,“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务”,“专心致志”(《孟子·告子上》“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当务之为急”、“急先务”(《孟子·尽心下》),“君子务本”,“物有本末”,君子成德,以本为要。

  立本,本立,立本而后本立,“本立而后道生”。

  立本,自“元”出发,由此立说,则可以百家争鸣。

  不谈人性问题,问小孩:“为何要如此做?”也许,他想对了!不谈人性好坏,就从“性”与“情”谈,看问题在哪儿,能被接受否。

  “孝弟”,是行仁道之本。仁之本,你、我,相偶,没有高低之分,是群、己的关系。

  “率性之谓道”,孝弟立了,道就生。为人之道,必尽到责任:孝、慈。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夫妇以义合。

  “孝、慈、义”弄清楚了,一生才会有幸福。

  “天地人”,天灾、地震、人祸。最大的人祸,莫过于战争了。要避免此三者,要用中道;贯串天、地、人的,即为“中”,《中庸》讲如何用中道。

  中国人天天求的是平安,要平平安安。安,想平安,要平平安安,要找一个女的。“安”字,“宀”的下面为“女”,即表示如有一位标准的女人,那这个窝就安了。今天社会问题这么多,就是因为人人不安。

  “夫妇以义合”,夫妇之所以能够相安无事,乃是一个“义”字。其实,每个人都差不多,有所长亦有所短,人就是人。“义,宜也”,柔性。恋爱时,一定要好好挑选,而婚后则永远不要忘记第一眼——那个“非她不可”的情境。

  过家之道——孝、慈、义,内圣;创业,则不能忘记——智、仁、勇,外王。

  “孝慈义,智仁勇”此六字,既有幸福,亦有成就。幸福,还得幸幸福福。一个人的幸福,完全系于一个女人的身上。

  人生短暂,千万不要自己制造痛苦。人不要在福中不知福,婚后要彼此照顾,也不要时常吵架,这才是人生。

  人生就一次而已,绝对没有轮回。既是如此,那何不平平安安地过日子?何必天下本无事,而庸人自扰之?如你嫁娶错了,那错到底就是对的,绝对不可以把痛苦、罪孽带给第二代。

  要注意台湾的未来,其他不必妄求。台湾在思想上太出轨、太反常了。“九二一”大地震,震力逾于阪神大地震十倍,五个乡镇受难,台湾当局为之紊乱。

  你们要努力维护这块土,必要善用智慧,要好自为之,绝对不能与同胞为敌。

  “九二一”大地震,将台人的才智完全暴露无遗。

  “九二一”大地震,又称“集集大地震”,是1999年9月21日凌晨1时47分15.9秒(当地时间),发生于台湾中部山区的逆断层型地震,造成台湾全岛均感受到严重摇晃,共持续102秒,是台湾近百年来伤亡损失最惨重的天灾。

  不要妄想,妄想与志,是两回事。

  我不喜你们变成少数民族,千言万语,你们要懂得用智慧!

  你们应会背几篇文章,否则下笔不能成文。至少也要会背五十篇。

  旧社会每个家,男女皆有家学,刘师培(1884-1919)家,五代传《左传》。

  康熙真是千古一帝,但不如万古一平儒。孔子真是“历劫弥新”,每遭一次难,就漂亮一次。真理就是一个,邪说永远是邪说,都会过去的。

  一个人贵乎能有“正知正见”,此乃“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经》)。人如能过智慧的生活,就不会庸人自扰了。家里天天冷战,谁也不说话,人会舒服?又有何意义?不过是庸人自扰罢了!做正经事,就可以优游自在。

  细思量,宇宙间能动的都是臭货。动物之所以没价值,就一个“臭”,而清香的多是植物。许多人为了满足一己臭皮囊,而坏事做绝了!天下事皆“有德者居之”。要学做人,要知道怎么处理生活,要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必要善用智慧,人生就“愉快”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权势”也不代表“幸福”,此为真学问、真知识、真才智!

  你们会看书,但会用书吗?无比“正知正见”再高的了!人如果每天都有挫折感,那绝对没有幸福可言。历史给人留下宝贵的什么?

  诸葛亮临终之前,还装神弄鬼的,何不顺着人性?“顺性之谓道”,不违背良知做事,就是道。

  多少聪明的糊涂人,假话说尽了,丑事做绝了,到底所为何来?有些人造的孽,真是孽,净是指空卖空。

  读书,是为了什么?所为何来?求学的目的,应是在学怎么样生存。“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此为中国人的生活价值观。

  文史哲是有其价值,但就看怎么用了。中国没有将文史哲分开,分开绝对没法通。

  ……


展开
目录

毓老师的话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