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道德经:老师不告诉你的道德圣典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756275
  • 作      者:
    姜正成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财富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道德经》是老子告全人类书,是对历史和现实生活“成败存亡祸福”现象的哲学概括和理论总结,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光彩耀人且持久永恒的明珠。《道德经》不仅在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道德经 老师不告诉你的道德圣典》将《道德经》译成白话文,译文在如实传达每则故事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力求做到文字的通顺和晓畅。
展开
精彩书摘
  《道德经 老师不告诉你的道德圣典》: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和别人进行语言交流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进行交流的时候,怎样才能既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又不会留下一些漏洞让人指责,这很重要,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完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又不被人挑出漏洞的人才是真正会说话的人。其实遭到别人的误解和非议,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言多语失,我们往往会因为多说话而出现过失。所以,真正会说话的人不是滔滔不绝的人,而是能说到点子上、逻辑又严密的人。
  我们知道有一种人善于心算,他们不需要借助任何计算工具就能准确地计算出结果来。这种人可以默记一些事物的各种变化,从各种变化中寻求到适合自己理想的生存方式和状态,这种用心默识、默算的处世态度是老子处世哲学的一部分。
  真正会封闭的人是不需要利用锁和闩的,这里的封闭具有积极意义,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封闭自己不求更新。而是为了防止同类残害而不得不采用的一种手段,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需要。
  不用绳索就能将人牢固地捆绑起来,是高明的捆绑者。在这里也是一种手段的比喻,借指对事物的掌控能力。而这种掌控能力的获得,是一个人能够聪明行事的结果。
  二、孔镛平定峒人明孝宗年间,孔镛被任命为田州知府。到任才三天,州内的军队全都被调动到别处去了。这时,峒族人突然进犯州城,情况危急。孔镛问大家该怎么办,众人都提议关起城门来固守。孔镛却说:“这座城孤立无援,内部又空虚,守城能坚持几天?只有因势利导,用朝廷的恩威去说服他们,也许他们就会自动退兵。”大家都觉得这样做很难成功,不过是新到任太守的高谈阔论。
  孔镛说:“不这样,我们又能做些什么?难道就在这里束手待毙吗?”“就算这样,可谁去合适呢?”他们都清楚峒人的习性,他们不会按照汉人的规矩办事,一不高兴,不管什么来使不来使,先杀了再说。
  “当然是我去。”孔说,“我是这里的太守,我不去,谁去?”“大人,不可呀!”众人齐声劝阻。但孔镛已经命人备马,吩咐打开城门放他出去。
  城门打开了,城外的围兵以为是军队出来交战,却只见一个当官的,骑着一匹马慢腾腾地走出来,没有兵,只有两个随从牵着马。
  峒人大声喝道:“什么人,你是来送死的吗?”孔镛说:“我是这里新来的太守,我要见你们的头领,请带我到寨子里去。”峒人带着孔镛进入林子,孔镛的随从就已溜掉了一个。等到进人峒人的地界,另一个从人也不知什么时候溜了。到了首领的寨子,峒兵列出刀枪,让孔镛从下面经过。
  孔镛站在寨子里,看着站在一边的峒人首领说:“我是新来的太守,是你们的父母官,请拿座位来,你们也好参见。”首领一摆手,下面人就把一个坐榻放在地中间。
  孔镛坐下。又说:“各位请靠前些吧。”众人不知不觉向前靠了几步。
  峒人首领问:“你叫什么?”孔镛说:“我姓孔,就叫我孔太守吧。”首领惊奇地问:“你姓孔,是孔圣人的子孙吗?”孔镛回答说是,这些峒人都一齐下拜。
  孔镛对大家说:“我本知你们是良民,但由于饥寒所迫,才聚集在这里,求得个免于一死。前任官员不体谅你们,动不动就用军队来镇压,想把你们剿尽杀绝。我现在奉朝廷的命令来做你们的父母官,我把你们看成是晚辈,怎么忍心杀害你们呢?你们如果真能听从我的话。我将宽恕你们的罪过。你们可以送我回州府,我把粮食、布匹发给你们,你们以后就不要再出来抢掠了。你们如果不听从我的话,可以杀掉我,但是接着就会有官兵向你们兴师问罪,一切后果就由你们来承担了。”峒人被孔太守的胆量惊呆了,说:“要是真的像您说的那样体恤我们,在您任太守期间,我们绝不再骚扰进犯州城。”孔镛说:“我一言为定,你们又何必多疑?”于是,众人再次拜谢。
  孔镛住了一晚,第二天孔镛回到州城,送给峒族人许多粮食布匹,峒族人道谢而归。后来峒族人就不再做扰民的事了。
  ……
展开
目录
上篇 《道德经》智慧直播
第一章 上善若水,宠辱若惊
一、道可道,非恒道
二、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三、不尚贤
四、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五、天地不仁
六、谷神不死
七、天长地久
八、上善若水
九、持而盈之
十、载营魄抱一
十一、三十辐共一毂
十二、五色令人目盲
十三、宠辱若惊
第二章 以道佐人,善为道者
十四、视之不见
十五、古之善为道者
十六、致虚极
十七、太上,不知有之
十八、大道废,有仁义
十九、绝圣弃智
二十、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二十一、孔德之容
二十二、曲则全
二十三、希言自然
二十四、企者不立
二十五、有物混成
二十六、重为轻根
二十七、善行,无辙迹
二十八、知其雄
二十九、将欲取天下而为之
三十、以道佐人主者
第三章 物极必反,盛极而衰
三十一、夫兵者,不祥之器
三十二、道常无名
三十三、知人者智
三十四、大道泛兮
三十五、执大象
三十六、将欲歙之
第四章 上德不德,大成若缺
三十七、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三十八、上德不德
三十九、昔之得一者
四十、反者道之动
四十一、上士闻道
四十二、道生一
四十三、天下之至柔
四十四、名与身孰亲
四十五、大成若缺
四十六、天下有道
四十七、不出户,知天下
第五章 出生人死,以正治国
四十八、为学日益
四十九、圣人常无心
五十、出生人死
五十一、道生之
五十二、天下有始
五十三、使我介然有知
五十四、善建者不拔
五十五、含“德”之厚
五十六、知者不言
五十七、以正治国
五十八、其政闷闷
五十九、治人事天
六十、治大国,若烹小鲜
六十一、大邦者下流
第六章 清静无为,报怨以德
六十二、道者万物之奥
六十三、为无为
六十四、其安易持
六十五、古之善为道者
六十六、江海之所以能为白谷王者
六十七、天下皆谓我道大
六十八、善为士者,不武
六十九、用兵有言
七十、吾言甚易知
第七章 万物不争,无道无亲
七十一、知不知
七十二、民不畏威
七十三、勇于敢则杀
七十四、民不畏死
七十五、民之饥
七十六、人之生也柔弱
七十七、天之道
七十八、天下莫柔弱于水
七十九、和大怨
八十、小国寡民
八十一、信言不美

下篇 《道德经》深度报道
第一章 “无为之治”的道德观
一、“道”的革命性和合理性
二、闪光的朴素辩证法
三、无为而治乃大治
四、思想的放荡
五、“天”的新发现
六、怪异思维何曾怪
第二章 以退为进的哲学
一、萧何委曲保全
二、低头无妨
三、王翦谨言慎行
四、徐生预知霍家亡
五、在拐弯处谨慎小心
六、陈馀轻敌
七、轻敌必败
八、智者有功不骄
第三章 善于向一切人学习
一、荣誉与玩具
二、孔镛平定峒人
三、逆反心理
四、燕昭王以退为进
五、有关道、名、有、无等概念
六、不言之教
七、失去勋章的科学家
八、智伯瑶害人害己
九、存钱罐和白纸
十、公仪伯看透事物本质
第四章 物极必反的智慧
一、丰田公司进军美国市场
二、张良功成身退
三、一凡“出错
四、忍受极限
五、无私其实就是在成就自己
六、感谢竞争对手
七、轻松愉快地学习
八、大彻大悟的曾国藩
九、曾国藩的修身养性之道
十、袁了凡的故事
第五章 以德服人的处世原则
一、诸葛亮七擒孟获
二、亡国之君南唐后主李煜
三、一心为民的范仲淹
四、“顺其自然”
五、让长线变短
六、富兰克林制辩
七、无凭无据的信义
八、国王与三个儿子
九、自己与别人
十、张辽交友
十一、对手与潜能
第六章 敢于认错
一、孔子认错
二、萧何月下追韩信
三、廉颇负荆请罪
四、茶师求死
五、曹操的两次战役
六、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七、楚庄王灭蜡定心
八、尧帝禅让
九、制楚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