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谁都不能伪装的微反应:你也要懂的微反应知识
微反应,即心理应激微反应,它是由人类本能出发,不受思想的控制,无法掩饰,也不能伪装。即便是再会伪装的人,一旦遇到有效刺激之后的第一瞬间也会出现微反应,掩饰的行为只能出现在微反应之后。
第一节 揭开微反应的神秘面纱
微反应的全称,应该是“心理应激微反应”,它是人们在受到有效刺激的一瞬间,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来的不受思维控制的一刹那真实反应。假如我们一定要为“微反应”这个心理学领域的新词找到一个其他心理词汇来对应的话,那它的英文原文应该是“Micro-expressions”,通常我们会称之为微表情。
Micro-expressions这个词汇是怎么来的呢?随着美国电视剧的迅速风靡,许多人都已经知道了这个词汇——微表情。实际上,这个词汇并不是电视剧制造出来的,而是源于一个心理学概念词汇。微表情,即时间非常短的或不充分的面部表情,主要用于判断被测试人的真实情绪,可用于测谎。不过,一旦我们翻开英语词典,就会知道“expression”这个词语的中文意思不但指的是表情,而且涵盖了表达、表现、词句等多种意义,最标准的译法就是“表达方式”。
举个例子,著名美剧《六人行》(Friends)第二季第一集,瑞秋意外得知罗斯找到新女友后,表现失常,脱口而出一句“isn’t that just kick-you-in-the-crotch,spit-on-your-neck fantastic?”(直译的话,这个表述就很有力度了:这难道不是很爽吗?爽到如同一脚踢在裆里,然后再往脖子上吐一口痰。)
罗斯的妹妹莫妮卡有点窘,替瑞秋解围性地解释道:“It is an expression.”翻译过来应该是:这是一种表达方式(瑞秋当时处于羡慕妒忌恨的状态,她的潜台词是很有力度、很刺激、很让人兴奋的)。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知道“expression”这个词语包含的多种意义。而“面部表情”对应的英文原文应该是“facial-expressions”。这表示当我们需要分析一个人的真实心理状态,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他的面部表情,还需要通过观察并分析其表情、肢体动作、语言意义等表现,才能准确而全面地进行判断。所以,“micro-expressions”一词直译过来不仅仅局限于面部的微表情,这里的“expression”一词可以翻译为“表现”。表现,有可能是故意做出的行为,我们可以用此来判断其心理状态,甚至用来测谎。
1.微反应注重“微小”
心理学家认为,大量研究表明,大多数人的动作表现都是可以进行主观控制的,不过有少数情况是例外的,比如说眼睛瞳孔的变化。不过,我们都应该清楚,人具有动物性,他们在受到刺激时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反应以及表现,而且这些行为不可能是故意而为之的。在刺激有效的情况下,当事人的最初刹那间反应大部分都是不受大脑控制的,也就是说是真实可靠的。不过,这样的反应并不是持久的,很快就被控制和修正了,而且动作幅度较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只注重“微反应”,因为这个反应是微小的,不容易发现的。
2.微反应表现的是“刺激—反应”的过程
当然,我们要想一个人表现出最真实的心理状态,那需要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有效的刺激。由于“有效刺激”的研究与“表现”的研究同样的重要,不可或缺,所以心理学家决定用“反应”一词来涵盖“刺激—表现”这个完整的过程,并把全部的内容提炼成一个词语,就是micro-expressions,即微反应。
3.微反应的含义
严格意义上而言,“微反应”是一个广义的词汇,其中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我们都耳熟能详的“微表情”,属于“面孔微反应”;二是除了表情以外的,其他可以映射心理状态的身体动作,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小动作”,或者可以称为“微动作”;属于身体微反应;三是语言信息本身,包括使用的词汇、语法以及声音特征,称为“微语义”,属于“语言微反应”。
不过,从通常汉语语境的角度下,微反应这个词语可以让我们联想到身体的动作反应,也就是我们说的微动作。因此,微反应也可以从一个狭义的角度来理解,这可以让人们更容易理解。在这里,我们需要探讨的就是身体微反应。
微反应是怎么产生的呢?
当一个人在受到意外刺激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减少身体动作,保持瞬间静止,便于弄清楚状况并判断应对策略。从这种身体忽然僵直或减弱活动的反应中,能够判断出对方感到吃惊,随后可能产生恐惧、愤怒或者喜悦的心理感受。当一个人故意将原本完整的动作或表情被压缩到极致的时候,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不是一个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而是一个极小的反应,这很容易被人们所忽略,这种反应其实就是一个微弱的反应。
实际上,这种轻微反应的本质就是隐藏,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注意。比如,在被捕猎的过程中,较弱的一方不能战斗,或者说打不赢,他们只有选择逃跑,假如跑得不快,那就只有隐藏起来。而隐藏的时候,假如呼吸不注意隐藏,那气流的流动和呼吸的声音还是会将自己的位置暴露出来,这是极其危险的事情。所以,长时间进化积累的本能就是隐藏自己时会减弱甚至停止呼吸。在现代社会,在视觉上的隐藏除了军人、特工和罪犯以外,已经很少有人需要了,不过他们在遭遇尴尬时还是会有这样“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的心态。不过,他们遭遇压力的时候,心理主观上还是希望通过隐藏的手段来保护自己,主动减弱或者停止呼吸,希望通过这样减少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尽管客观上是不可能的,但他们还是忍不住会这样去想。
心理启示:
心理学家认为,通常情况下,一个人遭遇负面刺激是会不知不觉地减弱甚至停止呼吸的。按照这个推论进行推断,假如上司骂人的时候,挨骂的人竟然呼吸比较急促或强烈,那是值得注意的反常反应,这往往意味着挨批的人隐藏着委屈、不服甚至是反抗的情绪,假如你是这位上司,那就要想办法进一步去了解信息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