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海德格尔与哲学的开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8052803
  • 作      者:
    王庆节著
  • 出 版 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庆节,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南京大学学士,北京大学硕士,美国杜兰大学博士。加盟香港中大前,曾先后任教于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哲学系,获终身教授职。

展开
内容介绍

《哲学,这是什么?》是海德格尔晚年一篇关于哲学之本质理解的文章。回到哲学-科学的希腊开端,对“哲学”重新发问,尤其是要发问这一希腊式的发问方式,从而揭开西方-欧洲思想文化的秘密,进而对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时代发问,这是《哲学,这是什么?》一文的基本立意。在本讲稿中,王庆节教授对海德格尔的这一重要文本作了精彩的讲解:首先将其与苏格拉底《申辩篇》作互文性解读,揭示海德格尔《哲学,这是什么?》的问题意识指向;进而对《哲学,这是什么?》整个文本进行分段细读,带领读者一窥海德格尔堂奥之哲思。全书风格亲和,分析透辟,可以称得上是深入浅出。

展开
精彩书摘
  也就是说,“无知”揭示的是人的知识的有限性这一真理。人的知识就其本质而言,永远都是有限的,比较起作为“无限”的知识本身,这就像一个分母无限大的分式,无论作为有限数的分子有多大,其等值依然近乎于零。所以,我们人在“神”面前,在“知识本身”面前,永远是无知,这是一切人类智慧和认知活动的本质与起点,也是哲学知识的本质与起点。苏格拉底的故事所隐含的另一个关于人类智慧的启示在于,尽管“无知”是我们人类智慧的命运,但“自知己无知”这一命题就还隐含着我们人类并不自甘于“无知”,而是一定想要突破和不断地突破“无知”的束缚,这种对自身界限之突破和不断突破的“欲求”就是作为希腊文□ιλο(爱)的意涵,也是哲学作为“爱智慧”的苏格拉底式的解释。
  “有智慧”不是“爱智慧”,对“智慧”的“爱欲”而不是“拥有”,这才是哲学活动的本质,也是我们人之为人的本性。所以,哲学是属人的,神不需要哲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哲学家们才说,“形而上学是人的天性”,而世间也才有“人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说法。
  ……
展开
目录
讲稿 
第一讲 
一引言:最 艰深的与最 简单的 
二哲学的开端:爱智慧 
三爱智慧与爱知识 
四为什么叫“哲学博士”? 
五两个“R”与两个“C” 
六苏格拉底:为哲学辩护 
七“和阴影作战” 
八苏格拉底的“爱智慧” 
九“对人来说,未经察验的生活不值得去活” 
十在哲学的“源头”思考与发问 
十一阅读海德格尔与“脑筋急转弯” 
十二后现代的问题意识 
第二讲 
十三《哲学,这是什么?》的标题和架构脉络 
十四哲思活动与“上道” 
十五“在本质的深处触动着我们” 
十六哲学是执掌理性之权杖的CEO吗? 
十七“倾听”哲学的“开端” 
十八希腊哲学的发问形式:“这是什么?” 
十九“是”抑或“不是”? 
二十“是什么”与“什么性” 
二十一“树是什么?”与“人有几个脚趾头?” 
二十二“我们走在大道上”与“瞥一眼圈子” 
二十三哲学之“爱”的原本:“欲爱”还是“关爱”? 
二十四从智慧之“惊讶”到哲学之“爱欲” 
二十五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完结者和西方传统的开启者 
二十六哲学的“对话”:对存在之“劝说”的“应合”与“调音” 
二十七哲学之“调谐—定音”的“情调” 
二十八哲学:“惊讶”中的“开端” 
二十九近现代哲学的“情调”与“走向语言”/“召唤诗人” 
文本 
这是什么——哲学? 
建议阅读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