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实践与真理新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70900
  • 作      者:
    杨树桢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杨树桢,男,汉族,1968年5月出生,山西省原平市人。198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7月参加工作。1996年7月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部,获哲学博士学位,被分配到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工作至今。行政级别为正局长,专业职称为副研究员。1986年9月,考入山西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学习。在本专业成绩全部达到优秀的同时,选修了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80%的课程。用三年时间修完四年的本科学业,于1989年7月提前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并考取山西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1989年7月,响应国家号召,到山西省长治县苏店中学任教。1990年9月,回到山西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1993年9月,考入中央党校攻读哲学博士学位,师从崔自铎教授,研究方向为认识论。1996年7月,分配到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工作。1997年3月,到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罗庄镇挂职锻炼一年,任镇党委副书记。1998年2月,回到中办调研室工作。2009年4月起担任中办调研室五组组长,2013年至今担任综合调研组组长。
展开
内容介绍
  自1978年以来,关于实践、真理及其关系问题的讨论一直是哲学领域的热点。《实践与真理新论》结合古今中外大量具体事例,提出了两个重要论断:其一,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本身也存在一个是否具有合理性的问题,存在一个被评价和检验的问题;其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研究的真理范畴,不只是传统意义上那种以主观符合客观为唯一要求的认知真理,更主要的是包含价值内容和效率内容的实践真理。
展开
目录
导 论
第一节 实践活动评价与检验论提出的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第二节 学术界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实践活动评价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西方哲学史上对实践活动的评价
一 古希腊罗马时代
二 中世纪封建时代
三 马克思主义前的资本主义时代
四 现代西方社会
第二节 中国哲学史上对实践活动的评价
一 前封建社会时期
二 封建社会时期
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第三节 对实践活动评价历史考察的结论
一 哲学史上对实践活动的评价始终贯穿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倾向的对立
二 社会历史进步与实践活动的评价之间存在作用和反作用的辩证关系
三 真正科学的实践活动评价论只有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才成为可能

第二章 实践活动的正确性评价
第一节 实践活动正确性的内涵、特点及评价根据
一 实践活动正确性的内涵
二 实践活动正确性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三 实践活动正确性的评价根据
第二节 实践活动正确性的评价标准
一 实践活动正确性评价的最高标准
二 实践活动正确性评价的一般标准
三 实践活动正确性评价的具体标准
第三节 实践活动正确性的评价原则
一 唯物主义原则
二 辩证法原则
三 阶级分析原则

第三章 实践活动的成功性评价
第一节 实践活动成功性的评价标准
一 实践活动成功性评价的显性标准
二 实践活动成功性评价的隐性标准
第二节 全面理解实践活动的成功性
一 实践活动正确性和成功性的关系
二 马克思主义成功观与实用主义成功观的区别
三 实践活动成功性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第三节 实践活动成功的决定因素
一 实践主体符合实践本身的要求
二 实践客体符合实践本身的要求
三 实践中介系统符合实践本身的要求
四 实践目的符合客观实际
五 实践过程符合客观规律
六 实践结果要素的反馈机制

第四章 实践活动的效应性评价
第一节 正确地理解实践活动的效应性
一 实践活动效应性的内涵及评价标准
二 实践活动正效应、负效应与“主体性效应、反主体性效应”以及“人化、异化”的区别
三 实践活动的效应性评价与其他评价的关系
第二节 实践活动正、负效应的表现及根源
一 实践活动正效应的表现及根源
二 实践活动负效应的表现及根源
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实践活动效应观
一 反对两种片面的观点:历史自然进化论和理性悲观主义
二 树立“正、负效应统一”的观念和“负效应可以减少”的观念
三 由传统实践观念转向现代实践观念

第五章 实践活动的效率性评价
第一节 实践活动效率性的根源、内涵及评价
一 实践活动效率性的根源
二 实践活动效率性的内涵
三 实践活动效率性评价的意义
第二节 提高实践活动效率性的途径
一 增强主体的效率意识
二 评估客体的效率价值
三 提高中介系统的效率性
四 改善环境系统
五 强化制约要素系统的整体控制

第六章 实践活动的创造性评价
第一节 实践活动创造性的本质、特点及评价
一 实践活动创造性的本质
二 实践活动创造性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三 实践活动创造性的评价标准
四 实践活动的创造性评价与其他评价的关系
第二节 提高实践活动创造性的途径
一 提高主体的创造力
二 提高实践中介系统的创新水平

第七章 实践活动的检验
第一节 “实践活动的检验”辨析
一 评价和检验
二 “评价实践活动”、“检验实践活动的评价”和“检验实践活动”
三 检验标准和检验标志
第二节 实践是检验实践的标准
一 实践是检验实践的标准的原因
二 实践作为检验实践的标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第三节 实践检验实践的机制
一 实践活动的自我检验机制
二 实践活动的外部检验机制

第八章 实践真理论
第一节 实践真理论的提出
一 实践真理论提出的必要性
二 实践真理论提出的可能性
三 实践真理论提出的现实对应性
第二节 实践真理的内容
一 实践真理的认知真理内容
二 实践真理的价值内容
三 实践真理的效率内容
四 实践真理内容的相互关系
第三节 实践真理论的意义
一 实践真理论的理论意义
二 实践真理论的现实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