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学”及其对人的研究
在当代中国,“人学”业已成为一门显学,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与研究。之所以如此,就在于中国人与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能够引领时代的思想意识与理论观念。当代中国人和中国社会所面临的时代,可以说“既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又是一个糟糕的时代”。就“美好的时代”意义而言,中国人及其中国社会在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发展,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它正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和宏观意识,在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激励下,稳步走向未来。而在“糟糕的时代”意义上说,中国在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之中同时亦承受着现代性以及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危机,如“金融危机”、“能源危机”、“粮食危机”、“气候危机”、“环境危机”、“生态危机”、“生存危机”,等等。在这种时代状况中,当代中国人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压力前所未有。如何保证中国人和中国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协调的发展,无疑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根本问题。
面对理解、把握、分析、解决这一根本问题,“人学”作为一种理论研究模式与实践观念范畴就应运而生并不断丰富与完善。但就目前国内学术界的实际情况而言,自20世纪90年代明确提出“人学”说法至今,包括如何理解和看待“人学”,如何展开“人学”的具体研究,“人学”与马克思“人本思想”究竟是什么关系,等等,仍是需要反思与慎辨的前提性问题。具体而言,正如我们在“引言”中已经指出的那样,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人学”颇有代表性的看法主要有以下三种:其一,人学就是哲学,哲学就是人学;其二,人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或称为一种部门哲学;其三,哲学既不等同于人学,人学也不是哲学的一个部门分支,人学是哲学的当代形态。
主张“人学就是哲学,哲学就是人学”,这是高清海先生基于其哲学观变革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哲学观点。不言而喻,正确理解和合理把握这样一种理论观点,需要从根本上转变哲学观念。对此,高清海教授曾指出:“人作为面对整个自然的世界性存在,很明显,我们只有具备了有关世界各种学科的知识基础,然后才有可能彻底地认识人。所以对人必须多学科、多角度地去进行研究。人的‘是一切又不归结为一切’的性质,表明人不是其他,‘人只是人’。从这一意义说,即使我们认清了一切存在,也并不等于就是把握了人,对人又必须进行专门的研究。这里就是人学存在的必要和根据,而这样理解的人学,从根本上说来必然同时也就是世界观理论,即哲学。人超越了物种限制,即意味着突破了形式逻辑的方法规则,从逻辑观点看来,人已变成非逻辑或超逻辑的存在。对于这样的对象,如果我们仍然按照通常的认识方法,从个体身上去寻找共同点、从他物身上去寻求区别点、把人解剖为构成因素去进行分析,这样的认识不是不可以,只是由此得到的只可能是物而不会是人的结果。这可以说是认识人的最为困难之所在。在长时期里,人们总是把人的本质抽象化、以非人的形式表达人,这是一个重要原因。”①显而易见,在此高清海先生明确提出了“人学就是哲学”的观念,反过来,也可以说“哲学就是人学”。按照我们理解,高清海教授并不是在对“人学”进行一种概念界定,而是在实质与核心意义上,对哲学本质的一种觉解,对哲学与人的内在关系的一种揭示。换句话说,将哲学等同于“人学”,用“人学”来阐释哲学,并不代表高清海教授对“哲学”或“人学”的全部观念,而只是在特定意义上对两者及其关系的一种简要表达。他并未否认对人的研究需要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视域。但就人学实质及其研究方式而言,他认为应避免以“形式逻辑”的方式将人分裂、抽象,以非人的方式把握人,而应以“人的方式”去阐释人、觉解人、看待人。进而,就哲学本质及其研究方式来说,也不能脱离开人去理解哲学,而应当将人视为哲学的秘密所在,把哲学看作是一种人的自我意识、自我理解、自我把握、自我引导的思想理论。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