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心净国土净: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074407
  • 作      者:
    星云大师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当今社会迅速发展,问题千变万化,而这所有问题,均与“人”有关。如何活得豁达清明,如何解脱烦恼困惑,星云大师智慧开示,提出解决现实人生之道。本丛书收录星云大师于五大洲弘法的精华内容,篇篇针对人的现实困境与心灵需求提出建设性见解,精辟智慧,风趣幽默,既发人深省,又为人喜闻乐见。
展开
作者简介
  星云大师,1927年生,江苏江都人,为禅门临济宗第48代传人。1949年赴台,1967年开创佛光山,致力推动佛教文化、教育、慈善、弘法等事业,先后在世界各地创设200余所寺院道场,以及18所美术馆、26所图书馆、12所书局、5所大学、50余所中华学校和16所佛教丛林学院等。
  大师于1977年成立“佛光大藏经编修委员会”,编纂《佛光大藏经》《佛光大辞典》。1997年出版《中国佛教白话经典宝藏》,1997年创立人间卫视,2000年创办佛教第一份日报《人间福报》,2001年将《普门》杂志转型为《普门学报》论文双月刊,同时成立“法藏文库”,辑成《中国佛教学术论典》《中国佛教文化论丛》各100册等。
  星云大师著作等身,著有《释迦牟尼佛传》《星云大师讲演集》《佛光教科书》《佛光祈愿文》《迷悟之间》《人间佛教的戒定慧》等,并译成英、德、日、韩、西、葡等十余种语言,流通世界各地。

展开
内容介绍
  《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丛书将星云大师近年来,弘法五大洲于各地,针对不同领域的社会人士所作的讲演、座谈,结集成册,提供大众参酌,从中读出应对现实人生之道。《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2:心净国土净》为丛书的第二册,为族群伦理探讨,此单元有八篇精彩论述,大师提出对族群、宗教之间、人生、家庭、青少年教育,乃至对杀生以及生命教育的看法。大师的开示,均针对人们的现实困境与心灵需求提出建设性的见解,并给与疗愈,继而启发人之善言、善心、善行。
展开
精彩书摘
  ◆大师,您曾经说过世间上的问题,都是人为所造成,唯有靠人自我觉醒才能彻底解决。针对族群问题,可否请大师提供一些意见,让人们有个自觉与反省的方向?
  星云大师:讲到族群问题,族群的形成,先从家族开始;在一个家庭里,有父母、儿女、兄弟、姊妹、叔伯、妯娌等长辈、晚辈,男女、老少成员,这就是一个小族群。
  从家族慢慢展衍开来就是亲族,在中国叫作宗族。同宗、同族的亲人就是一族;从一个亲族慢慢发展到一个地区,或是文化、习惯、语言都相同,也就自成一个种族。
  不同的种族之间,往往因为思想、理念、习惯等不同,尤其当利益发生冲突时,时常造成对立、仇视的情结。例如在台湾省,族群意识经常被一些政客操弄,挑起族群仇恨,造成本省人、外省人的裂痕,让台湾社会受到很大的伤害。
  不同的种族固然容易引生纷争,即使同一个种族,也有亲疏之别。多年前,马来西亚的华人领袖时常找我去讲演。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民族的国家,有2200万人口,华人占总人口的30%左右。但是华人没有凝聚力,不够团结,华人喜欢组成宗亲会,诸如王氏宗亲会、张氏宗亲会、李氏宗亲会……乃至成立同乡会,广东同乡会、福建同乡会、潮州同乡会。宗亲会或同乡会多了,大家就分别你姓王、我姓张,你是广东人、我是福建人,因为彼此互组小团体,所以不容易团结。所幸华人之中以信仰佛教居多,后来许多华人的领袖就找我去讲演,希望以佛教的信仰来团结华人。
  族群之间的问题,在我认为,一个族群本来就应该像一家人一样,只是在我一生的岁月里,我感觉越是亲近的人,越会排斥。我二十多岁时初到台湾,那时台湾人就认定我是外省人,不是本省人;我是一个出家人,很多佛教人士也不是很喜欢我,反而是不同的宗教人士,或是在家信徒对我比较友好。我是一个男众比丘,但是男众比丘也不喜欢我,反而女众比丘尼对我比较和善。越是靠近的人,有的时候排斥力越强,所以就算是父母、兄弟、姊妹一家人,如果大家没有包容心,不能相互和谐、友爱,这一个家庭也不会幸福。
  因此,要想消弭种族之间的分歧,促进族群之间的融和,唯有大家效法常不轻菩萨的“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当做佛”。佛教主张“人人皆有佛性”,因此常不轻菩萨把一切众生都当成未来佛,尽管你骂他、打他,他都恭敬地表示:“我不敢轻视你们,因为你们将来都会成佛。”这就是对人的尊重,也是慈悲的表现。佛教讲“慈悲”,有时候我们也想要待人慈悲,但是慈悲心不容易生起。如何才能长养慈悲心?如果我们能有“立场互换”的同理心,凡事设身处地为人着想,就比较容易生起慈悲心。
  最近网络上流传一则故事,很有意义。有一位家庭主妇,家人都上班去了,她把家里打扫过后,到外面丢垃圾。看到四个老人瑟缩在寒风中,看起来又冷又饿的样子,一时心生悲悯,就亲切地上前招呼:“四位老先生,请到我家里去喝杯茶,取取暖好吗?”四个老人看看这位家庭主妇,问道:“你们家里有没有男人啊?”太太说:“我先生、孩子都上班、上学去了,家里没有男人。”老人说:“你家里没有男人,我们不方便去。”
  中午时分,先生、儿女都回家了,她把这件事告诉先生,先生一听,也生起慈悲心,就说:“太太,你再出去找找看,如果老人家还在,就把他们请进来吃顿饭吧。”太太到外面一看,还好,四位老人家还在,就对他们说:“我的先生、孩子都回来了。我先生邀请你们到我家里去。”四个老人当中的一个说:“我们四个人,一个叫财富,一个叫成功,一个叫平安,一个叫爱,我们四个人当中,只能一个人代表进去,现在你要我们哪一个人到你家里去呢?”太太说:“让我回去问一下我先生,再来请你们。”太太如此一说,先生直接就回答:“财富最好了,请财富进来吧!”太太随即表示不同的意见,说:“我们请平安进来好吗?”儿子在旁边加入意见,说:“成功啦!请成功进来好了!”小女儿也表示看法,她说:“爱最好了,还是请爱进来比较好!”最后先生就以小女儿的意见说:“把爱请进来吧。”
  太太出去就对四个老人家说:“我先生说请爱做代表,现在就邀请爱到我家里来。”那个叫爱的老人站起来,跟着太太朝家里走,但是后面的三个老人同时也站起来跟着一起走。这位太太觉得奇怪,就问:“咦?你们不是说只能一个人进去吗?怎么现在你们三个人也都一起跟进来呢?”后面的三个老人就说:“我们三个人有一个习惯,只要爱走到那里,我们就会跟着到那里。”
  人人都希望拥有财富、成功、平安,但是人间更重要的是要有爱。一个家庭里,夫妻、父母、儿女、亲戚、朋友都要相爱,有了爱心,则财富、平安、成功也会跟着一起来。爱的升华就是慈悲,慈悲就是佛法,有佛法就有办法。但是一般人的爱,都是有缘、有相的慈悲,尤其有亲疏、爱憎、人我的分别,故而有比较、计较,继而有人我纷争。因此,唯有以“国际宏观”来打破人我的界限,唯有人人发愿做个同体共生的“地球人”,大家互相包容、尊重,彼此才能共荣、共有,人间才能充满欢喜与祥和。
  ……
展开
目录
族群伦理探讨
第一讲  佛教对族群问题的看法
第二讲  佛教对宗教之间的看法
第三讲  佛教对人生命运的看法
第四讲  佛教对家庭问题的看法
第五讲  佛教对青少年教育的看法
第六讲  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第七讲  佛教对杀生问题的看法
第八讲  佛教对生命教育的看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