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全译方法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41618
  • 作      者:
    余承法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余承法,1974年生于湖北安陆,中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副院长,学术兴趣为翻译学、中外语言对比。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子项目1项、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校级社科基金项目2项,发表译学论文20余篇,主编教材3部。2012年初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访学一年,师从著名学者Mona Baker教授。
展开
内容介绍
  《全译方法论》借鉴成熟的汉语理论“小句中枢说”,遵循“三个充分”(观察充分、描述充分、解释充分)和“两个三角”(“表-里-值”小三角和“语-思-文”大三角)的研究要求,按照“何译法”(what)、“为何译”(why)-“如何译”(how)的研究顺序,构建以小句为中枢单位,词、短语、复句、句群、语篇为脉络单位的范畴体系,即:全译作为一种翻译类型(一级)、直译和意译两大基本策略(二级),对应、增减、转换、分合四种模式(三级),对译、增译、减译、移译、换译、分译、合译七种方法(简称“全译七法”,四级),以及词对译、短语对译、小句对译、复句对译、句群对译等三十余种相应技七(五级)。
展开
精彩书摘
  二全译原则
  全译原则是全译实践执行的标准和全译批评的准则,遵循全译行为的规律,反映其属性,归根结底源于全译的定义。全译是用乙语保留或改换甲语的语表形式来完整再现其语用价值和准确传达其语里意义,反映译文与原文之间的求似律,追求译文跟原文在意似和形似高度统一基础上的风格似,因此必须遵循语用价值优先、语里意义次之、语表形式第三的三大原则②。
  (一)全译极似律
  全译是追求信息量极似的智能活动和符际活动,涉及双语在语言、思维、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受到主体(原文说写者、译者、译文听读者)、客体(原文和译文)、主客观、信息传播、时空距离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不可能追求西方学者曾经主张的“等值”或“等效”。全译的内在规律只能是求极似,指译文跟原文极度接近或相像的规律,在内涵上分为近似和胜似③:近似是指译文模拟原文内容与形式的逼真程度,占全译实践活动的主体,应用文本比文学文本更为常见;胜似是指译文超过原文的程度,充分发挥译语优势,形成译文与原文的竞赛,有时译文甚至出原文头地。
  原文为纽约民众的游行口号,带有诗歌的节奏(四行的音节数分别为4、5、5、5)和韵律(aahb)。钱钟书不仅保留这一特色,还采用汉语中朗朗上口的四言八字,再现英语口号的气势,既对仗工整,又铿锵有力,汉译在表达手段和效果上更胜原文一筹,实为胜似!
  任何作品都包含语表形式、语里意义和语用价值三个要素,因此全译极似律的结构分为语表形似、语里意似和语值相似②。
  语表形式是指原语和译语都具备的外在的话语表现形式,可根据表述需要简称为“语表”或“表”,包括发音形式和书写形式。语表形似简称形似,是指译文保留原文的体裁、篇章、行文等宏观结构,尽量贴近原文的句法组造、音韵节奏、修辞手段等微观结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反过来影响或促进内容的表达,因此在追求译文跟原文意似的前提下,尽可能追求形似,再现原文的表达特色。
  语里意义是指原语和译语的语表形式所承载的信息内容,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或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词语意义、句子意义、段落意义、语篇意义等,可根据表述需要简称为“语里”或“里”。语里意似简称意似,是指译文跟原文在语里意义上的似,即信息内容方面的极似。“翻译即译意”,译者通过转移原文内容,帮助译文听读者获取新信息、了解异域文化,有时求得意似即可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为了准确把握原文的意义和内容,译者除了字斟句酌,还得借助上下文语境以及更大范围的文化语境,采用恰当的译文形式表达出来,否则可能出现言不尽意、意非所言的情况。
  语用价值是原语和译语在运用各种语表形式时所体现或蕴含的价值,可根据表述需要简称为“语值”或“值”,包括因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上下文语境以及运用不同修辞手段而产生的价值,分别称为文化值、语境值和修辞值。语值相似是指译文跟原文在语用价值方面的极度接近,是在意似和形似高度统一基础上的风格似。译者只有在努力实现意似的同时,尽可能追求形似,才可能达到风格似。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全译概论
第一节 全译概述
一 全译定义
二 全译原则
三 全译过程
四 全译单位
第二节 全译方法论概要
一 方法论及其密切相关的五个概念
二 全译方法论体系

第二章 对译
第一节 对译的界定
一 对译的由来
二 对译的内涵
三 对译的外延
四 对译的价值
第二节 对译的原因
一 原语和译语具有很强的互文性和兼容性
二 原语和译语之间具有同构的思维顺序和相同的表达顺序
三 原语和译语内部具有各自相同的思维顺序和表达顺序
第三节 对译的类型
一 词对译
二 短语对译
三 小句对译
四 复句对译
五 句群对译

第三章 增译
第一节 增译的界定
一 增译的由来
二 增译的内涵
第二节 增译的原因
一 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
二 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
三 汉英语言文字的差异
第三节 增译的类型
一 语素增译
二 词增译
三 短语增译
四 小句增译

第四章 减译
第一节 减译的界定
一 减译的由来
二 减译的定义
第二节 减译的原因
一 减译受经济原则驱动
二 减译受合作原则支配
三 减译受冗余理论管控
第三节 减译的类型
一 词减译
二 短语减译
三 小句减译
四 复句减译

第五章 移译
第一节 移译的界定
一 移译的由来
二 移译的内涵
第二节 移译的原因
一 原形移译的原因
二 有形移译的原因
三 无形移译的原因
第三节 移译的类型
一 原形移译
二 有形移译
三 无形移译

第六章 换译
第一节 换译的界定
一 换译的由来
二 换译的内涵
三 换译的外延
第二节 换译的原因
一 词类换译的原因
二 成分换译的原因
三 句类换译的原因
四 动静换译的原因
五 肯否换译的原因
六 主被换译的原因
第三节 换译的类型
一 词类换译
二 成分换译
三 句类换译
四 动静换译
五 肯否换译
六 主被换译

第七章 分译
第一节 分译的界定
一 分译的由来
二 分译的内涵
三 分译的外延
第二节 分译的原因
一 汉英不同的语言类型及其句法结构的差异
二 汉民族与英美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
三 逻辑思维转换的规律
第三节 分译的类型
一 词分译
二 短语分译
三 小句分译
四 复句分译

第八章 合译
第一节 合译的界定
一 合译的由来
二 合译的内涵
三 合译的外延
第二节 合译的原因
第三节 合译的类型
一 短语合译
二 小句合译
三 复句合译
四 句群合译

第九章 结论
第一节 全译七法的单用
一 全译七法的相互关系
二 全译七法单独运用的倾向性
三 全译七法组合能力的差异性
第二节 全译七法的合用
一 全译七法合用的总体情况
二 全译七法合用的具体情况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