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媒介赋权及意义互联网的兴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60031
  • 作      者:
    师曾志,胡泳等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师曾志,女,博士,曾为新西兰惠灵顿维克多利亚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大学计算机与传播学院访问学者,现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媒介研究、公共传播与新媒介赋权。著有《民营出版后的出版价值观解读》《杂志的“五四情结”与市场化——市场环境下杂志的创办与运营》《杂志的创刊指南》《当前我国出版业研究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新形势下出版价值观的追问》《奥运会与国家形象:国外媒体对四个奥运举办城市的报道主题分析》《没有任何借口的中国出版业》《内容创新与营销创新——美国两种异军突起的新类杂志》等。。胡泳,男,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政治学博士。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世界经济论坛社交媒体全球议程理事会理事。2014年入选南都报系·奥一网颁布的“致敬中国互联网20年20人”榜单。研究领域有中国当代纪录片的传播与影响力、世界电视现状及对中国的影响、新媒体业务与经营、媒体的商业运营、新媒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网络政治学。著有《网络为王》《众声喧哗》《时代英雄》《黑客:电脑时代的牛仔》《海尔中国造》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近年来,随着社会媒介化以及媒介社会化的速度加快,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边界开始打破,社会动员与治理方式也悄然发生改变。民间的、非营利的和自组织的力量借助互联网不断发展,个人和社会得以崛起。本书结合案例,试图回答新媒介环境下传播与权力、传播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新媒介赋权视域下意义互联网的兴起、想象的微共同体的形成、公共空间的开拓扩展、公民性的建构、公益传播的开展以及适当社会的到来。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新媒介赋权
第一章 新媒介赋权下的中国互联网治理合法性研究:失控在信息自由与控制之间/003
  一 新媒介赋权下的传播与权力/003
  二 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005
  三 大众社会与异质共同体/006
  四 新媒介赋权下互联网治理的合法性思考/007
  五 结语/008
第二章 新媒介赋权视阈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009
  一 公共传播:概念的提出/010
  二 公共传播:在理论与实践之间/012
  三 公共传播的基石:新媒介赋权/014
  四 赋权器:在组织赋权与社会赋权之间/017
  五 自我救赎:社会赋权的实现/021
  六 结语/024
第三章 新媒介赋权:一种农村电子商务实践性的社会研究/025
  一 问题的缘起/026
  二 有关研究的理论资源/028
  三 技术赋权下的自我赋权/032
  四 群体赋权与社会资本要素扩散的变化/034
  五 组织赋权与社会权力转移/036
  六 结语/039

第二编 想象的微共同体
第四章 微博下的人类灵魂:新媒体公共空间下对话与沟通的意义/043
  一 想象的微共同体/044
  二 微民的体验与幻象/046
  三 微民作为游荡者的吟唱/047
  四 微博社会资本所构建的公共精神/049
  五 媒介事件发展过程的改变/052
  六 微世界中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消融/053
  七 后慈善公益时代的来临/054
  八 结语/056
第五章 重返个体生命富生态话语的家园:微公益时代的命运共同体及公共自治/058
  一 微博技术带来的可能/059
  二 微公益实践带来的可能/061
  三 微公益是如何可能的?/064
  四 命运相连的共同体与公共自治/069
  五 结语/072
第六章 2013年媒体生态变局与媒体人的自我救赎/073
  一 2013年媒体发展现状/073
  二 2013年媒体变局下的媒体生态变革/075
  三 媒体生态中话语生产与再生产机制的改变/077
  四 通过误构的自媒体合法化/079
  五 媒体人的自我救赎/084
  六 结语/087

第三编 公共空间与公民性的建构 
第七章 沟通与对话:公民社会与媒体公共空间/091
  一 公民社会及主要特征/091
  二 公民意识与公民身份/095
  三 媒体公共空间中对话与沟通何以可能/098
  四 结语/101
第八章 网络舆论场与我国公民性的建构/102
  一 全球化背景下的“网络舆论场”与公民及公民性/103
  二 因特网与公民性的建构/105
  三 因特网空间的舆论活力与经济力量的制约/110
  四 公民性建立的道德基础/112
  五 结语/114

第四编 公共传播与公益传播 
第九章 公共传播视野下公民社会的发展以及媒体角色/117
  一 风险社会与公共传播意识的建立/118
  二 公民社会的概念/120
  三 救灾重建中政府主导下的NPOs和志愿者的参与/123
  四 法律法规支持下的企业公民参与/125
  五 救灾重建中社会参与的合法性/127
  六 媒体所形成的公共空间/129
  七 结语/131
第十章 新媒介环境下公益传播如何可能:在表达与行动之间/133
  一 社会变迁下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公共事务的政策转变/134
  二 公益传播的概念及意义/134
  三 公益传播中表达与行动的可能/135
  四 公共传播中知识生产与传播的特征/136
  五 结语/137

第五编 意义互联网与适当社会 
第十一章 何种意义?哪个互联网?/141
  一 互联网时代的意义与意义互联网/141
  二 意义互联网的结构转型/144
  三 意义互联网的特征/148
  四 结语/150
第十二章 意义世界一:互联网经济体/151
  一 标准化生产与消费社会/151
  二 信息时代的经济/154
  三 互联网经济体的表现形式/157
  四 结语/162
第十三章 意义世界二:网络国家/163
  一 权力的集中和主体性/164
  二 新趋势:网络国家的诞生/167
  三 结语/172
第十四章 意义世界三:数字化社群/173
  一 工业社会与大规模社群/174
  二 团结性与现代社会/177
  三 数字化社群的兴起/178
  四 结语/182
第十五章 意义再生产与适当社会/183
  一 市场、利益与个人自由主义/183
  二 信息社会的意义再生产/185
  三 适当的社会特征/186
  四 结语/18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