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稳:自洽地接住生命中的所有未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7083436
  • 作      者:
    (日)加藤谛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
收藏
作者简介

加藤谛三

1938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东京大学教养系、社会研究科硕士。日本知名心理学家、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哈佛大学赖肖尔研究所研究员、日本精神卫生学会顾问。

著有《情感暴力》《不乖》《性格中的蜜与毒》等数十部经典的大众心理读物。


展开
内容介绍

面对人生未知的一切,怎样才能不惊慌失措?

很多人越在乎什么,就越会被什么影响、干扰和伤害。

当你患得患失、质疑当下、胡思乱想时,人格核心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就被外在的冲突消耗掉了,只会觉得内在空虚无比,根本没有力量支撑自己。

哈佛心理导师加藤谛三表示:稳的感觉,就是让自己变成一个足够大的容器,可以装得下很多的情绪、问题,以及更多的智慧和创造,沉稳、扎实地立足当下。

稳,源自内在的安全感,是情绪的耐受度的考验。容纳自己的无力、焦虑、失望、悲伤、恐惧,而不是越陷越深。

稳,源自内在的洞察力,是核心人格稳定的体现。客观地审视问题,容纳他人的指责、抱怨、依赖、脆弱和局限,不被冲突影响,不被情绪带跑。

稳,源自内在的创造性,是提升综合素质的根基。在复杂的局面中抽丝剥茧,不再非黑即白看问题,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方可扫除前进的障碍。

稳,是一种可以习得的心境澄明、宠辱不惊的境界,更是一种能让自己持续向前的心理力量。


展开
精彩书摘

 

未被满足的“撒娇欲”会妨碍一个人的内在稳定

▲为什么会依赖父母——“安心”的构成

 

对于小孩子的成长来说最为重要的是,父母是否能够接受他的缺点、弱点,接受他不够好的那一面。小孩子软弱、利己、懒惰等“不够好”的部分,父母是否能够以“真拿你没办法”这种温柔的心情去接纳它,这将影响孩子今后性格的形成。

自己的“不够好”,是得到了父母“这也没办法”的温柔接纳,还是受到了斥责或侮辱,对孩子而言意义重大,因为没有什么事情能比被自己的“生命之柱”——父母惩罚更可怕。

弗洛姆[艾瑞克·弗洛姆(Erich Fromm,1900年3月23日—1980年3月18日),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曾如此评价过这件事:“……那种心情就像是被人硬塞进关着饥饿的狮子的笼子里,或是被人丢进满是毒蛇的洞穴中一样。”(《关于恶》「悪について」日版铃木重吉译,纪伊国屋书店)

也就是说,孩子对母亲的恐惧等同于这样的恐惧。虽然弗洛姆说的是对母亲的恐惧,但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是对父母的恐惧。

于我而言,虽然不觉得自己得到了多少母亲的理解,但是我并不害怕我的母亲,反而我非常恐惧自己的父亲。

而我也确实做过如弗洛姆所说的那般被毒蛇追赶的噩梦,或是真如弗洛姆所写的那样被人扔进满是毒蛇的洞穴中的噩梦。梦中的我想要逃跑,却连落足的地方都没有。

那种恐惧感很难用言语去表述清楚。不只是蛇,我还曾做过自己被关进飞舞着数千只熊蜂的箱子里,或是要被恶犬咬到脚却动不了之类的噩梦。

现在想一想,正如弗洛姆所说的那样,这些梦表现出了我心中的依赖与恐惧,同时也是我内心无力感的一种体现。

“对母亲有情感固着(固着在心理学上,是指一种对刺激的保持程度,或不断重复的一种心理模式和思维特征。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如果在性心理发展的某个阶段得到过分的满足或者未被充分满足,就会导致固着,固着将导致无法正常地进入性心理发展的下一个阶段。)的人,会给类似于异常依恋关系这种情感关系找合理化的理由。例如,他们会认为自己的使命就是为母亲服务,或是觉得母亲太辛苦了,或是认为母亲是这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等等。假如情感固着的对象不是母亲个人而是国家的话,其合理化的过程也是一样的。”(《关于恶》)

因为对母亲存有情感固着,所以会把这种依赖合理化。那这个人这般服从以及服务于母亲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追根究底,这个人只能通过得到母亲的认可来获得满足感。比起其他人的认可,母亲的认可更能让他获得满足。这便是对母亲的心理依赖。

当然并不是说母亲以外的人的认可不会让他感到高兴。但是,他最想要得到的实际上是来自母亲的认可。正因如此,他才会倾尽所有地为母亲服务。

自己活下去的动力,全部来自那个人的肯定。换一种说法就是,极度恐惧来自那个人的侮辱或责罚。

从共生的情感固着中脱离出来、自我独立则意味着不再会那么重视那个人的评价,也就是说他找到了其他更让自己感到满足的东西。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正视自己的感受 就能化“焦躁”为“稳”

未被满足的“撒娇欲”会妨碍一个人的内在稳定

压抑“撒娇欲”会导致缺乏自我意识

试着接纳自己“原本的样子”

过于追求“完美”的人容易得心病

在“真实”与“应当”之间分裂的自我

正视自己的感受才能情绪稳定

有得有失的交往才能增进人与人的关系

了解“真实的自己”会给你的人生带来改变

换一个目标会轻松很多

找到“合适的目标”才能确立自我

 

第二章 了解“弱小的自己” 就能化“焦躁”为“稳”

总是做“别人目光下的奴隶”,就会生出自卑

“自卑会像弹簧一样越抻越长”,是真的吗?

自我保护过度的人都有不愿暴露的弱点

抛下恐惧那一刻,人才能变得自由

希望别人“属于自己”是一种错误的生活态度

对精神上的自律有益的事

渴望“威信”的人心理上是分裂的

克服自恋情绪,人就能自然而然地稳住内心世界

“没有意义的一天”能够让心获得安稳

 

第三章 了解自己与对方“内心的真相” 就能化“焦躁”为“稳”

要求“只有我最特别”的人是有问题的

“一言不合就变脸的人”想要的是什么

马上就去指责别人的人没有自我延展性

从对自我形象的热爱中解放出来才能开始新的人生

在工作中追求威信会导致错误的工作方法

喜欢工作或讨厌工作能够极大地左右人生

实现新的自我从脱离父母开始/154

 

第四章 “不勉强”的交往 就能

不要错误解读别人行为的意义

不要被对方“一体化”而失去了自我

从现在开始不要理会“窝里横”

“不强求、不勉强”是构建人际关系的基本

强加于人的“亲切”会适得其反

过于区分“里外”的人很难产生心灵上的交流

对虚伪的良心敏感的人,对真正的良心反而很迟钝

不刻意隐藏自己的“弱点”便能建立稳定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信自己的价值便能建立稳定良好的人际关系

不恐惧“他人的目光”便能建立稳定良好的人际关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