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晨钟暮鼓。
清晨时分,位于洛阳城东十二公里外的白马寺传出悠扬庄严的钟声,方圆数里地的居民都听得分明,此乃洛阳八大景之一的“马寺钟声”。
做完晨课,两名小沙弥像往常一样来到清凉台旁边的藏经阁清扫,先拎着桶进右侧小天井里打水,前面的小沙弥突然尖叫一声,水桶“咚”地落地,指着井边一具尸体瑟瑟发抖,后面的小沙弥探头一看也腿脚发软,两人相互搀扶着仓皇逃离。
正午,两辆吉普车疾驰而至,在白马寺山门前轧然刹住,伊宫承亲自率领侦缉队的精干人马勘查现场。
井边尸体经确认是前几天来白马寺挂单的日本和尚,前天傍晚已在大佛殿行了抽单礼准备离开,不知为何丧命于水井边。因死者身份特殊,洛阳县政府勒令伊宫承三天内破案,以防止日本军方借题发挥。须知僧侣在日本的地位很高,倘若被质疑“虐杀”之类,必将引发日本朝野舆论汹涌,激发正在前线交战日军的戾气。
吴探员等人一路小跑直奔藏经阁,左侯却伫立在山门前半晌都没挪步。
伊宫承奇道:“你对着石头发什么呆?快走!”
左侯叹道:“别小看这两尊石雕马,本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女儿永庆公主与驸马爷右卫将军魏咸信合葬墓前的镇墓兽,后来被一个叫德结的和尚搬过来看守山门,可谓大有来历呢。”
“在我眼里就是石头。”伊宫承冷冷道,看都不看便转身进去。
进山门没几步左侯又走不动了,目光像黏在石碑上似的。伊宫承不耐烦道,又怎么了?
左侯指着西侧说,这是《重修西京白马寺记》石碑,宋太宗赵光义下令重修白马寺时苏易简撰写,碑文不是从上到下通写到底,而是分五节矩形书写,人称“断文碑”。左侯再指着东侧说,那是《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石碑,元世祖忽必烈下诏修建白马寺时文才和尚撰写,后来赵孟頫刻碑立于寺,人称“赵碑”。
“叫你来协助破案的,不是让你来游览风景名胜的!”伊宫承皱眉道。
左侯悠然道:“白马寺处处古迹,且保存有大批文物,如元代夹纻干漆造像、贝叶经等,日本人觊觎我国古玩文物已久,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局座觉得日本和尚死在藏经阁旁边,意味着什么?”
伊宫承怔怔想了良久,道:“不管这个死鬼想干吗,须得查出凶手,给日本政府一个交代,这是死命令!”
第一章
尸体横卧在水井边,脑袋跟井壁不足半米,仰面朝天,全身血迹斑斑,有几十处伤痕,都非致命伤,显然生前遭到凶手凶残的折磨。没有行囊,半旧的僧袍空空如也,没有任何证明身份的东西。
尸检结果是日本和尚死于一种烈性毒药,舌根青紫,眼睑泛黑,脸上却带着若有若无的微笑,似乎那种情况下死亡是最好的解脱。吴探员本以为凶手在食物或水里下毒,现场解剖后发现胃部并无残余毒素,倒是血液隐隐呈灰黑色。查遍全身没发现伤口,探员们面面相觑,良久王探员猜测道:“听说欧美流行无色无味的化学气剂,在瓶口一闻当场丧命。”
吴探员换了副手套,手指在死者鼻孔里摸了两圈,拿出来后摇摇头,“化学气剂有很强的腐蚀性,首先会破坏鼻孔黏膜,不像。”
“把他翻过来。”
左侯看了半晌道,戴上手套在死者后脑勺仔细摸索了四五分钟,小心翼翼地拈起根细若游丝的钢针,长仅三四厘米,针身泛着诡异的灰紫色。
吴探员往针上滴了两滴药剂,“滋”的一声冒起一股白烟,探员们急急后退,王探员叫道:“好厉害的毒,好高明的手法!”
等烟雾散去,吴探员碰了碰针,道:“这么细的针,若掌握不好力度和角度很容易折断,也很难一针刺入要害。”
“此乃江湖暗器——牛毛针,据说晚清就失传了,没想到还有人能使得这么出神入化……”左侯似乎有所顾忌,说到一半便停住。
首座僧昙智大师在玉佛殿禅堂接待伊宫承和左侯等人,缓缓介绍了日本和尚药师寺宽挂单的经过:
五天前,药师寺宽来到白马寺请求挂单。兵荒马乱,中原地区的寺庙大都山门紧闭不接外客,何况是日本人。但药师寺宽拿出了显通寺的戒碟——显通寺是五台山汉僧寺院的领袖,其初建时间与号称中国始建年代最早的白马寺非常接近;又说自己来自东京最著名的浅草寺,此趟洛阳之行是为了瞻仰唐代高僧僧伽大师的舍利子……
“僧伽大师……舍利子?”这些词对伊宫承过于生僻,他有点发怵。
左侯解释道:“僧伽大师即民间观音菩萨的原型,舍利子则是高僧火化后骨骼形成的结晶体,佛典认为是生前因‘戒定慧’的功德熏修而自然感得,非常珍贵。”
听说“非常珍贵”,伊宫承下意识地问:“值多少钱?”
昙智大师很不满意地诵道:“阿弥陀佛!”
“在下失礼了。”伊宫承连忙双掌合十致歉,并狠狠瞪了左侯一眼。
昙智大师继续说道:“见那药师寺宽态度诚恳,且有显通寺戒碟背书,贫僧请示方丈昙真大师后同意他小住三天,即三日单。第一天,他在寮院僧昙源大师的陪同下进入法宝阁,瞻仰存放于八重宝函的舍利子后,当即打坐默念佛经,十多个小时未进茶饭,直到夜幕降临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禅堂休息;第二天全天和第三天上午,他一直待在藏经阁孜孜不倦地阅读《龙藏经》《中华大藏经》《西藏大藏经》《敦煌大藏经》等佛典……”
“没人陪着?”伊宫承问。
昙智略一沉吟,道:“堂主僧觉慈大师专司藏经阁管理……觉慈大师也来自日本寺庙,那是十六年前的事了。”
“啊!”伊宫承和左侯相顾失色,伊宫承难以置信道,“你……你们偌大的白马寺竟竟竟……竟然让日本和尚看管藏经阁?”
“阿弥陀佛,”昙智大师道,“本寺珍藏典籍除《中华大藏经》,其他均为梵文所着,自贫僧先师澄通方丈仙逝后,本寺竟无人能解。觉慈大师到访后每天上午讲经说法,下午翻译《龙藏经》,三年时间译完全套十七册。昙真方丈苦苦挽留,以堂主僧之位特许他长住藏经阁,每月开坛说法三次,其余时间都用于翻译藏经,至今已译出大半。”
左侯问道:“就是说一天半内藏经阁里只有两个日本人叽里呱啦地说日语,纵使有人偶尔经过也不明白他俩说什么?”
昙智大师摇摇头:“存放于藏经阁的佛典都是抄本,真正的古籍全部锁在密室之内,贫僧以为没什么好担心的。”
“供奉在八重宝函里的舍利子也是假的?”左侯反问道。
“呃……”
昙智大师脸色大变,急急唤来昙源大师,声音都有些颤抖了:“快,去法宝阁!”
从玉佛殿到法宝阁步行了七八分钟,途中左侯轻声告诉伊宫承,舍利子固然是佛家珍宝,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古玩界更看重的却是供奉舍利子的八重宝函!
伊宫承不以为然地笑道:“我想起了买椟还珠的典故。”
“我打赌绝对不是!”左侯道,“八重宝函始于唐懿宗年间,是为供奉佛祖释迦牟尼真身佛指舍利而定制的函盒,此后‘八重’便成为供奉舍利子的顶级待遇,有史料记载,能享受这一殊荣的除了释迦牟尼,只有僧伽大师。”
“哦,八重宝函也算年份久远的古玩。”伊宫承总算有点明白了。
“八重从外到内分别是,第八重银棱盝顶檀香木宝函、第七重鎏金四天王盝顶银宝函、第六重盝顶银宝函、第五重鎏金如来说法盝顶银宝函、第四重六臂观音纯金盝顶宝函、第三重金筐宝钿珍珠装纯金宝函、第二重金筐宝钿珍珠装武夫石宝函、第一重宝珠顶单檐四门纯金塔,”左侯不愧博闻强识,一口气背了出来,然后道,“舍利子就供奉在纯金塔里……”
“不必说了。”伊宫承挥挥手道,“我虽不懂古玩,听这架势也明白一二,别说八重宝函,从中随便拿一件出来也值个大几十万吧?”
“八重宝函不单有檀香木、金银珍珠,更承载平雕刀法、宝钿珍珠装、盝顶等精美的大唐工艺,也展现了佛家密宗的深刻内蕴,可谓价值连城。”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