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幸福之路(诺奖得主长销近百年的经典作品 王小波 爱因斯坦推崇的哲学大师用一生总结出来的幸福方法论)
0.00     定价 ¥ 4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6123803
  • 作      者:
    [英]伯特兰·罗素
  • 译      者:
    易思婷
  • 出 版 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5-01
收藏
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 著

Bertrand Russell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文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一生驰骋于数学、逻辑、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道德、宗教、教育等各个领域,写下了六十多部著作和大量文章,对20世纪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人们誉为“世纪的智者”。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心的分析》《幸福之路》等。

 易思婷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计算机博士。热爱攀岩和写作,著有《睡在悬崖上的人》。

展开
内容介绍

《幸福之路》是英国哲学家罗素的经典名著。

在这本书中,罗素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论述了自己对何为幸福、如何获取快乐的观点。罗素认为,现代人之所以不幸福,往往是由错误的世界观、伦理观或是生活习惯所导致的,不幸福的人并非更理性;幸福并非天赐,而是需要我们努力追求的。他还从夫妻关系、亲子关系、职业生涯、个人爱好等方面谈论了关于幸福的见解,谈论了嫉妒、自恋、无聊、孤独等心理因素对快乐的影响。

作者将这本书献给普罗大众,“书里没有深奥的哲学,也没有难解的学问”,每一个人都能从中获取快乐的处方。

展开
精彩书评

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爱因斯坦

罗素的《幸福之路》虽然写于大半个世纪前,但书中对快乐与不快乐的原因的分析却是历久弥新。无论处于任何时代,人都会经历快乐与不快乐的时刻,作者特别指出导致不快乐的原因,教读者多认识自己,更提出一些可以引领大家走向幸福之路的方法,甚富启发性。

——香港电台十大好书精选

罗素的书是《圣经》的现代替代品。

——《时代周刊》

他说他写的只是常识,事实上却是不平凡的智慧。

——《观察家报》

罗素正确提问,清晰作答。一部深入人性的悲悯之作。

——理查德•赖亚德(英国经济学家)

作为最近大量出版的自助书籍的原型,很少有像罗素的这本小书一样值得一读。

——丹尼尔•丹尼特(美国哲学家)

我最赞成罗素先生的一句话:“须知参差多态,乃是辛福的本源。”而是大多数的参差多态都是敏于思索的人创造出来的。

——王小波

很少有人能像罗素一样,横跨文理,在哲学、数学、历史、文学、教育学等领域,同时取得超常的建树。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何怀宏

罗素的哲学具体地体现了诺贝尔先生创立这个奖(诺贝尔文学奖)的初衷,他们对人生的看法是十分近似的,两个人不但都接受怀疑论,而且都怀有乌托邦理想,并且由于对当前时局的共同忧虑而共同强调人类行为的理性化。

——瑞典文学院

展开
精彩书摘

什么样的工作会让人快乐? 

▎ 长远看来,幸福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就是能够持续地认定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 

工作该归类为造成快乐还是不快乐的原因,真是让人很难决定。当然总是会有让人心生厌烦的工作,而过多的工作的确让人痛苦。然而,我认为,只要工作量不是特别大,对大部分人来说,再无趣的工作也比无所事事要好。根据工作的性质和工作者的能力,工作可以分为很多种,有单纯打发时间的工作,也有给予人深层愉悦的工作。大部分人的工作都不怎么有趣,但就算是这样的工作也有优点。

首先,工作能填满一个人一天的主要时间,让人不需要老想着该做些什么。大多数人一旦能自由地按照自己的选择来打发时间时,反而会茫然不知所措,想不出什么令人愉快也值得去做的事。而不管他们最后决定做什么,总是觉得别的主意更好。能够明智地享受闲暇时光是文明的最后产物,现代社会中,很少有人能达到这个水平。此外,做决定本身就很累人。除了那些主动性很强的人以外,其他人宁可让别人来告诉他们该做些什么,只要该做的事情别太烦闷即可。很多富有的人都有种说不出的苦闷,仿佛这是免除劳动必须付出的代价。他们偶尔到非洲去打猎,或者去环游世界来放松心情,但在青春逝去之后,这些活动带来的快乐也实在有限。因此,聪明的有钱男人还是像他们穷苦时一样辛苦地工作,有钱的女人则忙于她们自以为重要的无聊琐事。

因此,人是需要工作的。首先且最重要的原因是,工作可以防止无聊。人们从无趣的工作中产生的无聊感,远远不及无事可做的无聊感。工作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让假日更加令人期待。只要一个人的工作不至于让他忙到耗尽体力,他就一定可以在空闲时找到比任何一个游手好闲的人更多的乐趣。

有薪工作或某些无薪工作的第二个好处是,它带来成功和满足抱负的机会。在大部分工作中,成功与否是以收入来衡量的,只要资本主义社会仍在,这样的衡量方式就不可避免。只有当一个人认为他从事的工作是最好的工作,这样的衡量方式对他而言才会自动失效。工作者想要更多的收入,背后的原因是渴望更多的成功,因为更多的收入可以提供更舒适的生活。一份工作再无趣,只要它可以建立起个人在世界上或自我社交圈的名声,那它的无趣也变得可以容忍。长远看来,幸福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就是能够持续地认定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而大部分人借由工作来达到这个目标。这样看来,那些被家务占满时间的女人,的确比男人或职业妇女更加不幸。家庭主妇没有薪水,也没有自我实现的方式,丈夫把她的存在当作理所当然(他基本上看不到她的贡献),她在丈夫眼中的价值来自其他的特质,和她做的家事毫无关系。当然,这样的情况可能不适用于那些特别能干的家庭妇女,她们把家布置得漂漂亮亮,整理美丽的花园,让邻居都羡慕不已。但是这样的女人很少,大部分情况下,家务带给主妇的满足远远比不上工作带给男人和职业妇女的满足。

消磨时光,或多或少满足抱负,是大部分工作可以提供的满足,足以让一个从事无趣工作的普通人,比起游手好闲的人,得到更多的快乐。但是有趣的工作不仅能够让人从无趣中解脱,还能够带来更高程度的满足。根据有趣程度,这类工作分为相当多的层级。我要先从只是稍微有趣的工作谈起,最后谈到值得一个伟大的人贡献全部能量的工作。

让工作有趣的主要元素有两种:技巧性和建设性。

任何学到某些特殊技巧的人,都喜欢持续地运用这份技巧,直到它变得平凡无奇,或者无法再精进为止。我们从幼儿时期就可以看到这种倾向:学会倒立的男孩变得不情愿用脚站立。很多工作都可以提供类似从游戏中获得的乐趣。律师或政治家的工作想必提供了类似玩桥牌能得到的乐趣,甚至更加美妙。当然,在这个例子中,他们不但需要运用技巧,还必须比敌手更机智。然而,就算拔除了竞争这个元素,光是完成困难的任务就让人心满意足。一个在飞行表演中当替身的人,一定觉得其中乐趣无穷,值得他赌命。在我的想象中,尽管外科医生处在压力巨大的工作环境中,他必然也从手术的精准中得到了乐趣。从技术性次一等的工作中也可以获得一样的乐趣,尽管密度不会那么高。我曾经听说有水电工热爱他的工作,不过我运气不佳,还没有遇过这样的水电工。所有需要技巧的工作都有带给人乐趣的共性,只要这技巧有价值和无限的进步空间。如果缺乏这些条件,那么当工作者将他的技巧练习到极致,这份工作也就不再有趣了。一个中距离跑步运动员,当他超过可以破纪录的年龄时,就不会再认为这份工作有趣。幸好,很多工作都有技术提升的空间,所以工作者可以持续地进步,直到中年。不过,对于有些工作,愈老者愈干练,像是在政坛上,似乎六十到七十岁之间是最好的年龄,因为与人相处的经验对这份工作很重要。因此,一位七十岁的政治家可以比同样岁数但从事别种工作的人更快乐,唯一可以和他们媲美的,是商场上的巨头。

有趣的工作还拥有另外一个元素,从快乐来源的角度来看,这个元素比运用技巧更加重要,就是建设性。在有些工作中,可以建立起某种完成后依旧存在的纪念碑。也许可以用以下的条件来区分建设和破坏。在建设中,事物的初始状态是偶然的,但是在最终阶段,人们得以建立起为了某种目的存在的东西。破坏则是把上述过程颠倒过来:开始时,事物的存在体现了某种目的,最后的状态却很偶然,换句话说,破坏者刻意制造出不为任何目的而存在的东西。

这样的定义也适用于最直接浅显的例子,也就是建筑物的建设和破坏。盖一栋房子时,我们必须要依照之前设计好的计划工作,拆建过程中难免有破坏,但此时的破坏只是整体计划中的一部分,并不影响这个计划的建设性。某些人只破坏,之后却没有建设。他也许常常欺骗自己,这样做只是扫除建设新事物的障碍,但如果这个信念只是一种借口,只要问他接下来如何建设就可以揭穿他。面对这个问题,他铁定回答得模棱两可、毫无热情,但如果谈及的是建设初期的破坏,他就会兴致勃勃地给你精准的答复。不少革命家、军事家及他种暴力的信徒皆然,也许他们并不觉得自己是被憎恨驱动才进行毁坏。摧毁他们憎恨的东西是他们的真正目的,至于之后会发生些什么,他们很少关心。

展开
目录

序 

不幸福的成因 

走出自我陷溺的怪圈 

拜伦式不幸 

拼命工作,直到永远失去快乐 

无聊与刺激 

现代人的精神疲劳 

人为什么容易嫉妒? 

用理性检视我们的罪恶感 

被迫害妄想 

与环境格格不入的人 

幸福的成因 

幸福离我们并不遥远 

用兴致充实自己的灵魂 

勇敢去爱,真诚去爱 

为人父母的快乐

什么样的工作会让人快乐? 

大开心灵之窗,拓展闲暇兴趣 

努力奋进还是听天由命? 

幸福的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