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创新的先知:熊彼特传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7317952
  • 作      者:
    托马斯·K.麦克劳
  • 译      者:
    陈叶盛、周端明、蔡静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出版日期:
    2021-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   在技术不断创新的今天,重读熊彼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熊彼特被誉为创新经济学之父,“创新理论”的鼻祖。1912年,其发表了成名作《经济发展理论》一书,提出了“创新”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轰动了当时的西方经济学界。《经济发展理论》创立了新的经济发展理论,即经济发展是创新的结果。其代表作有《经济发展理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经济分析史》等。

近年来,熊彼特在中国大陆声名日隆,特别是一谈到“创新”, 熊彼特的“五种创新”理念时常被人引用和提及,几乎到了“言创新必称熊彼特”的程度。不仅仅是中国,作为“创新理论”和“商业史研究”的奠基人,熊彼特在西方世界的影响也正在被“重新发现”。据统计,熊彼特提出的“创造性毁灭”,在西方世界的被引用率仅次于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

★   本书是普利策奖得主托马斯·K.麦克劳创作的经典传记

麦克劳教授曾于1976年至2007年在哈佛商学院任教,1985年获普利策奖,在麦克劳的笔下,熊彼特生活的时代画卷跃然纸上。本书的亮点在于生活和学术的两条线索交叉进行,满足持有不同视角读者的需求。专业读者在了解到一位自成体系的经济学家厚重且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人生之后,也能对其学术理论进行学习。若只想了解一个才华横溢的伟人的一生,本书也能满足需要。比起熊彼特的其他传记,本书在“创新”这一话题上也更为深入。

★   除中文版和英文版外,已授权出版德语、日语、韩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等多语种版本,畅销海内外,影响深远。

★   本书囊括六项国际知名奖项:

2007–2009 Alfred and Fay Chandler Book Award in Business History, Business History Review

2008 Joseph J. Spengler Best Book Prize, History of Economics Society

Co-Winner, 2008 Schumpeter Prize, International Joseph A. Schumpeter Society

A Spectator Best Read of 2008

A Library Journal Best Business Book of 2007


展开
作者简介

托马斯·K.麦克劳(Thomas K. McCraw)

美国商业史专家,1985年普利策奖获得者,擅长用传记方式书写经济学家和讨论理论议题。主要作品有《创新的先知》《管制的先知》《1920年以来的美国商业》《建国者与金融》等。

 译者简介

 

陈叶盛,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供职于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译有《解读亚当·斯密》《国富论(下卷)》等。

 

周端明,安徽师范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蔡静,安徽师范大学经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由哈佛大学商业史学者、普利策奖得主托马斯·K.麦克劳创作。熊彼特是 20 世纪享有盛誉的世界著名经济学家,他对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的强调,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的分析,以及他对经济思想史的梳理,无不影响深远。 在中小企业大发展、技术不断创新的今天,重读熊彼特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以熊彼特一生的经历为线索,以熊彼特所处的时代背景为基础,以熊彼 特的心路历程为依托,以熊彼特的感情生活为点缀,以熊彼特的学术贡献为旨归,以熊彼特的工作情况为补充,向读者讲述了熊彼特的主要思想是什么、他是如何提出这些思想的、他提出这些思想的依据是什么这三方面的问题,全面真实地展现了熊彼特波澜壮阔、别开生面的一生。


展开
精彩书评

这是一本受欢迎的书——一本对颇具影响力的金融资本主义理论家真正有穿透性 的传记。

——埃德蒙德·菲尔普斯,2006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这本节奏紧凑、文笔优美的书不仅阐释了熊彼特的著作,也解释了现代资本主义快速变化的现象。熊彼特的能量和魅力,以及他的观点的力量跃然纸上,麦克劳相当巧妙地将这位经济学家丰富多彩和充满冒险的个人生活同他的观点的发展联系起来。这本书是对一位伟大思想家的杰出献礼。

——哈罗德·詹姆斯,普林斯顿大学

 

这是对一位性格复杂的人最引人注目的描述,阅读他对我们如何看待创新有着深 远的影响。

——阿玛尔·毕海德,哥伦比亚大学

 

熊彼特的个人生活和他的公开信息一样吸引人。在《创新的先知》一书中,哈佛大学商业史名誉教授托马斯•麦克劳巧妙地将这两者交织在了一起。

——丹·塞利格曼《华尔街日报》

 

约瑟夫·熊彼特被尊为经济预言家,在他去世半个世纪后,这本涵盖了他的思想、生活和时代的精彩传记才问世。这是托马斯•麦克劳撰写的一本内容丰富的传记。麦克劳在熊彼特身上找到了完美的主题。他成功地进入了经济学家的头脑,不仅解释了他的想法,还解释了他为什么会这样想。除此之外,他还成功地描绘了他所处的时代。19世纪末的维也纳、德国魏玛、一战前后的哈佛大学,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

——《经济学人》


展开
精彩书摘

前言

有必要说明的是,这本传记包括了两位主角: 一位是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1883~1950),另一位则是资本主义创新这种现象。熊彼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不仅如此,他还有着令人称奇的性格特点。他对资本主义的研究几乎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而他的洞察力与他所处的发生经济巨变的时代、他自己在几次战争期间的动荡经历及其个人的不幸生活密不可分。

熊彼特作品的影响力如此之大,以至于当前有关资本主义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都与他相关,尤其是与他对创新、企业家精神、企业战略和创造性毁灭的强调相关。商业分析方面的专家认为,他与“创新和企业家精神”这两个术语密不可分,而第三个术语——“企业战略”则是在他的帮助下得以普及的,至于第四个术语“创造性毁灭”则是他发明的。熊彼特之于资本主义正如弗洛伊德之于人的心智: 他的思想已被普遍接受而且根深蒂固,以至于让我们的思想与他的基本思想密不可分。我写作本书的目的在于重温熊彼特的生活和工作,以便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评价熊彼特这个人及其影响。

尽管熊彼特本人对数字十分感兴趣,但本书不会是一部涉及过多统计数据的作品。不过,在我们认识熊彼特之前,先让我们用一种他很喜欢的快速统计预览法来简单考察一下他的研究对象——资本主义。

当今普通美国人的现金收入是1800年时的二十多倍。如果你是美国人,试着想象一下你只花你收入的二十分之一来生活,由此所造成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可能让你不得不去种植自己生活所需的粮食,就像你的大多数先祖在1800年所做的那样。

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上大约80%的人口仍然非常贫穷。尽管许多富裕国家的人们知道这一点,但他们依然很难想象大规模贫困的残酷现实,尤其是那些极端贫困人口的悲惨境况。全球几乎有一半人口每天靠不足2美元的收入艰难度日,而美国的人均日消费额大约是100美元。最富有的20个国家的人均收入是最贫穷的20个国家的人均收入的37倍。尽管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绝大多数国家仍然未能成功地让资本主义造福其国民。

不过,也有一些国家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回想一下日本和联邦德国是多么迅速地走出“二战”的混乱状态,这都是一国企业家精神和国家增长政策促进创新的生动写照。当然,美国也向这两个国家伸出了援手,这是因为美国想要日本和联邦德国成为自己的强大盟国,以便在冷战中共同对抗苏联。

另一个例子则与捷克有关。捷克是熊彼特的出生地,地处德国和奥地利中间。在移居美国之前,熊彼特也曾在德国和奥地利生活过一段时间。捷克人民拥有漫长而繁荣的工业化历史。不过,当纳粹以及后来的苏联强制实行其政治和经济体制后,捷克的经济遭受重创,这种伤害到1990年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存在。1995年,捷克的人均收入只有德国和奥地利人均收入的五分之一。到2005年时,这一比例上升到了三分之二。

这些数字中的绝大部分反映了资本主义的累积性力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比如在18世纪之前的几千年里,西欧国家的人均收入每630年才翻一番。而在现代资本主义广泛普及开来之后,西欧国家的人均收入每50年或60年就能翻一番,在美国只需40年,在起步较晚却从欧美的先例中获益良多的日本只需25年。甚至连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在《共产党宣言》中承认:“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而当《共产党宣言》于1848年首次发表时,“资本主义引擎”(熊彼特如是称呼)才刚刚预热。马克思及其追随者率先运用了资本主义一词,他们还为资本主义发明了一个反义词——社会主义。不过,要弄清资本主义的真正含义,我们还要看熊彼特是怎么说的。


展开
目录

出版者的话Ⅲ

前言Ⅴ

 

第一篇

年幼的不幸遭遇(1883~1926): 创新和经济学001

序他是谁?他做了些什么?002

第一章离开家乡009

第二章性格形成022

第三章学习经济学037

第四章游学欧洲056

第五章崭露头角066

第六章战争和政治083

第七章荒废的岁月103

第八章安妮111

第九章心碎124

 

第二篇

成年(1926~1939): 资本主义和社会141

他学到了什么?142

第十章新的思想方向148

第十一章政策和企业家精神164

第十二章穿梭于波恩与哈佛之间181

第十三章哈佛201

第十四章苦难与慰藉218

 

第三篇

哲人(1939~1950): 创新、资本主义和历史241

序熊彼特如何以及为什么运用历史分析242

第十五章经济周期和商业史246

第十六章欧洲的来信272

第十七章离开哈佛?292

第十八章格格不入302

第十九章她的信念和勇气314

第二十章疏远324

第二十一章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333

第二十二章战争与困惑359

第二十三章自省381

第二十四章荣誉与危机391

第二十五章有关混合经济403

第二十六章经济分析史421

第二十七章不确定性原理447

第二十八章结局461

结尾遗产47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