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西北哲学讲坛(2019)
0.00     定价 ¥ 10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375160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2-01
收藏
内容介绍
  这里汇集的是国内哲学专家2019年在西北大学哲学学院所作报告的部分记录稿。专家们的精心准备和不辞劳苦,不仅使当时聆听的院内外师生受益良多,而且也给广大读者提供了时间机会。所以,这里首先要感谢专家们的倾情奉献,感谢他们对新生的哲学学院的关注和支持,感谢他们授权在此出版。
  将这些报告分属不同栏目,多多少少算是权宜之计。这意味着,我们的读者要尽可能跳出对哲学学科分类的某些狭隘理解。对哲学这种深深扎根于文化和生活的学问来说,一定时期的学有专攻也许不可避免,但是若要深究其根基并进行理论创造和现实助益,则必须走出相对狭小的领域。《西北哲学讲坛(2019)》所汇集的报告一个重要特点便是,在看上去属于某一二级学科的标题下,却探讨了远远超过二级学科甚至远远超过哲学的问题。也许,哲学真正能够让我们受益的正是这种融会贯通的大视野、广角度、深层面。
展开
精彩书摘
  《西北哲学讲坛(2019)》:
  现在有一个问题,物化的世界观真的揭示了世界本来的面目吗?这是我们理论研究要思考的。如果物化的世界观过于简单化、过于经验化,那我们就要去批判,就需要批判理论,揭示出这个东西的本来面目,这时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实践世界观就出场了。那么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实践观是怎么认为的呢?马克思主义实践的世界观认为这个世界其实不是由物构成的,这个世界其实是由社会实践活动构成的。这里思考一下就会发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所要表达的是:物的背后更丰富的内容,这个更丰富的内容就是实践的内容。这个内容是什么?其实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表现。这个物是社会实践活动的载体,要么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前提,要么就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对象,要么就是社会实践活动的结果。我们这个楼难道就是经验上的楼吗?不是,我们这个楼是西北大学哲学学院的一个教室,是师生进行社会实践、进行学习的一个场所,但是我们却看不到这个场所。如果说这是楼,那么就错了,这是物化意识。因此不是马克思主义把这个问题讲复杂了,实际上马克思主义讲的是正确的。社会实践的世界观必须要把世界理解成社会实践活动,世界是由社会实践活动构成的,不是由物构成的。这是对中国传统的“事”的世界观的发展,“事”的世界观只是在讲个人之事,马克思主义是讲社会实践的大事。这也是对西方的那些世界观的一个发展。如果个人受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严格训练,那么其看世界应当看到的是一个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所有直观看到的具象都是经验之物,不管是人还是物,是河还是树,抑或其他什么,都应当被理解为社会实践活动中间的一个要素,因此这就是具象背后更为丰富的东西。还要说明的是,更为丰富的东西其实是它本来的内容,不是添油加醋的东西。如果物化地去看它,那么个人的世界观只是经验主义,其世界观是物化的世界观,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1845年之后马克思就不再谈论经验之物了。大家有没有见过马克思直接谈人、树、一台机器、一栋房子?没有。对马克思来说,机器已经不再是机器了,机器是经验之物,我们每个人看到的都是机器,可是在《资本论》中哪有机器这个概念,机器是个经验之物。马克思把它发展成什么?是资本,叫固定资本。对于这个问题,大家一定要理解,你说它到底是固定资本还是机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为,任何一台机器,如果它真是机器的话,它一定不会在角落里面,在角落里面的是一堆废铁,说它是机器那就冤枉它了,因为这真的不是机器;凡是能看到的机器一定是在工厂中间,机器是运行状态的机器,是在特定生产活动中的机器,它一定叫固定资本。我们永远不可能发现一台机器在工厂中间,它只是完成了机器的内容,而不完成固定资本的内容,这就是把机器放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间来理解的一个结果,所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什么会写出《资本论》来,为什么不会写出一台机器论?刚才我说的“机器论片段”这个翻译是不对的,这是西方学者翻译的。我们国内的翻译是“固定资本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个是准确的,这是体现马克思主义研究水平的一个标题。从西方学者的这个标题中可以看出西方学者永远理解不了马克思主义,居然叫“机器论片段”。那不是“机器论片段”,是“固定资本论片段”。国内翻译的标题是对的,《全集》第一版中根据俄文版翻译过来的就是“固定资本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现在我们可以做一个小结,什么是唯物史观?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就是一种世界观,如果受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严格训练,如果我们真正地理解了历史唯物主义,那么我们的眼里将不再有单一经验之物,而将出现具有社会实践过程性的东西,由此才能够揭示出它非常深刻的内容。任何一种解释都会用自己独特的眼光来注解看到的经验之物,马克思主义就是以这样一种独特的眼光来看待经验之物的。就比如说存在主义,它也用它的角度来看待经验之物,就是把现实中间的东西当作人的存在的缺失或者丧失等,这总是从单一的角度出发,其实可以对比一下,哪一种解释更加到位。当然我们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那就要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它讲的世界观到底是什么?只有具备这样的世界观,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工作者,所有的问题只有放在这个平台上来加以理解,我们才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现实。比如说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我们国家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这个问题跟我们的世界观连在一起。有的人不能理解为什么新中国70年的成就、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下取得的。恰好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曾经经历了“文革”的挫折,也曾经历了不断探索,以及改革开放之后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
  ……
展开
目录
总序
马克思主义哲学
《资本论》与现代性问题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前提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空间化问题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构建何以可能
中国哲学
庄子的两个梦
《易经》的“易”与“易道”
外国哲学
西方早期近代哲学几个基本问题——解读霍布斯、斯宾诺莎和洛克
批判性思维和创新
知识论视野下的”理解
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做哲学
黑格尔哲学的当代性和中国性
科学技术哲学
新中国科技哲学的学科建构与创新发展
新生命哲学与生活世界经验
科学与社会秩序共生的理论探讨
生态文明呼唤一种高生商的生态人
伦理学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伦理学基本问题及其范例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