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接近泥土的,越是能品尝到生命过程中的芬芳。顾名思义,农民兄弟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辍,从土里刨食,向庄稼要粮,整天跟泥巴打交道,风里来,雨里去,离天最远的是农民兄弟,离地最近的也是农民兄弟,在天地之间,唯有农民兄弟最了解泥土的肥沃与贫瘠,最了解庄稼的芳香与饱满,最了解收获的喜悦与兴奋。书写农民兄弟的生存与困境,书写他们的发展与未来,书写他们的奋进与懒惰,就是书写人类与大自然相互交融迸发出的思想火花。文学会因为他们的生存发展而忠诚厚道,也会因为他们的悲欣交集而千姿百态。
没有农民耕种的土地必定荒芜,没有土地耕种的农民只能去流浪;没有农民兄弟参与的文学是苍白的文学,没有文学书写的农民一定是愚昧无知的农民。
《墙上的脸》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实力作家少鸿以农村生活为创作背景,字里行间直击农民兄弟平凡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情感上的悲欢离合:他们一生勤劳却老无所依,他们一生追求最终化为乌有,他们在自己命定的圈子里原地踏步或停滞不前,可他们内心深处却充满着火热的理想追求,向往着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向往着外面五彩缤纷的花花世界。作家洞悉人心世情,用悲天悯人的目光观照现实,用文字在湖湘大地上涂抹着一幅社会百态世相图,塑造了一系列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形象:他们原汁原味得近于愚昧的普通生活,会让你阅读时悲欣交集;他们在困境中坚强不屈、冲破精神束缚以及物质生活瓶颈状态的坚忍与顽强,又会让你奋发向上,努力打拼。小说字里行间解读了一条简单而又朴素的人生哲理:只有农民生活解决了温饱所需,才会有一个国家的稳定繁荣与富强;只有农民兄弟思想深处的觉醒与奋进,才能唤醒民族沉睡的愚昧与落后,才能改写几千年农耕生活中的杂乱无章。
都说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少鸿青少年时期成长于农村,后来远走高飞长期生活在城市里:农村生活是他记忆里的宝库,城市生活则是他直面前行的人生,在记忆与前行之间来回穿梭,在农村与城市之间游刃有余,左手写农村题材,右手写城市生活,双手互搏,亦城亦乡,开创出“跨地域、跨年代却又不失当代都市风采”的小说风格。如果说他的乡村小说是一幅曲径通幽的山水画卷,那么他的城市小说就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凹凸不平的底粉、浓抹重彩的色泽常常令人沉思,唏嘘不已。总之读他的短篇小说,既有恍如隔世之感又有近在眼前之鲜活,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不失为当代文坛一位极具个性的实力小说家。
少鸿的小说语言朴实流畅,细节设置常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当中,故事精彩好读又时常给人以警醒,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和心灵启迪。欢迎各界关注、收藏。
温暖的小身子
醒酒汤
大雪
寒露
荷叶山庄
鬼柳
打皮箩
墙上的脸
当王羊遇上梅姐
雷子与表妹那事
回家
擦皮鞋的王秀珍
欲望飞翔
崩溃
苗刀
猴戏
迟归
盆景
空谷足音
谁变成了一只鸟
老等
忌日
月晕
乡村罪案
殊途同归
抚
爱之病
挖孔鸟
乌麂
红衫
飞狐
生命的颜色
饭熟了没有
不如归去
八哥
残夜
趔丧
山上的屋
麻
有节疤的梭
谎祸
赶山狗
附:少鸿小说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