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S&M系列(新装版·全10册)
这套书是包括森博嗣先生的出道作品在内的悬疑小说系列丛书文库本“全10册”的新装版。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非常不容易。
小说的主人公是N大的助教犀川,他用其科学而深邃的洞察力,发现事件解决方案的线索,而且他还不断变换观察事物的方法。他不会被事物的表面——颜色、形状和质感等所迷惑,而是通过自己独特的过滤方式找到事物的本质。这样的做法,简而言之,就是以森博嗣先生本身的视角来观察事物,我能否将这种观察事物的方法形象化地表现出来呢?这就是我想要追求的目标。
最初浮现在我脑海里的是艺术家名和晃平先生制作的“PixCell”系列作品。“Pix Cell”就是用玻璃球密密麻麻地粘贴成动物标本之类而制成的艺术品(您如果没有见过这些作品,恐怕不知道是什么,建议您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这样的话,您就会知道该类作品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表现出物品的其他变化形态。我诚惶诚恐地联系了艺术家本人,希望他能“给小说中登场的物品做一下这样的艺术处理,而且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十本书所用的物品”,我正在为自己这样的请求感到唐突和失礼的时候,对方却表示对此很感兴趣。但是因为时间上要求太紧,最终还是没能实现。
于是我最后想出的方案是,不在物品上粘贴什么,而是采用剥去什么的方法。
正如您现在所看到的图书装帧,我们首先尝试着将小说中登场的物品进行漂白,去掉物品的色彩,简化信息,注重结构本身。
创意虽然确定下来了,但具体如何实现却遇到了不少困难。首先是选定可以实现的、能够到手的物品。“天球仪”“坛子”“钥匙”“鸠”“天使”这几样东西,在和编辑一个个确认成本和完成时限的同时,我们找到了这些东西并且买了下来。为了买到“耳机”“国际象棋”“伞”“显像管示波器”,我们跑遍了大街小巷。
这些东西都凑齐了,接下来就要涂成白色了。我们在公司办公室前的停车场上铺上一块大大的蓝色塑料布,也顾不上影响街坊四邻,就在此处喷白漆,进行涂装。因为必须将各个物品的表面都涂上,让它们看上去是同样的材质,所以先薄薄地喷上一层,然后等这一层干了,再喷上一层,就像制作塑料模型时经常做的那样来回喷上几次。然后对这些东西进行拍照。
上面这些事情都不是我亲自做的,而是让我的女助手做的(笑)。这件事已经远远超出了设计师的领域……
在这之后,这些纯白的物品就整齐地摆在了办公室,成为可以向人炫耀的艺术品。
02你幸福吗?
《你幸福吗?》描写了矢泽永吉先生的畅销书《一举成名》(1978)出版之后发生的事情。书中叙述了亲人的背叛、离婚、商务、赴美、家庭、音乐等,总结了矢泽永吉先生通过其波澜万丈的人生经历而得出的幸福论。
CAROL乐队1最为繁盛的时期,我还是个中学生,那时候,我虽然会向朋友借来LP2听一听,但还从没有去现场看过该乐队的表演。所以借此机会,我第一次去观看了他们在静冈县的演唱会,也是为了装帧设计做些调查,寻找灵感。我想要找到“只有矢泽永吉本人才具有的特点”。在这次装帧设计中,我该如何简练地表现出大名人“矢泽永吉”才好呢……
在音乐会前面的广场上,到处都是身穿皮夹克、留着飞机头,或是上下一身白西服的观众,他们肃然而立,我在他们中间,当时感觉真是来错了地方(笑)。
在那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白色西服的后背上YAZAWA(矢泽的日语发音)的字样,以这些字为中心,绣上了各种争奇斗艳的彩色刺绣。我当时觉得这些狂热的粉丝对矢泽先生的赞美之举真是很有意思,于是想到“那么就用刺绣来装帧这本书吧”。
如果用布来做书的护封,再一本一本地去实际刺绣是不可能的。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达到逼真的效果,只有通过印刷和加工来再现了。
首先要做的是确定文字的设计,我让新宿的一家刺绣店将这些文字做成刺绣,然后再对这些文字进行拍摄。护封也尽量选用摸起来与布相似的纸,并且按照文字的形状在后面进行凸纹加工,使文字凸起来。将这本书拿在手上,你一定会有种文字仿佛是用丝线绣出来的感觉。和冈本太郎的书相同,在装帧设计上,这本书也只是使用了文字,而文字本身的存在感足以令人眼前一亮了吧。
腰封使用了“biotope”牌的纸,那时候这个品牌的纸张市面上很多(2000年上市),初次见到这种纸的时候,我的心就被震撼了,这在从前是没有过的。纸的质感和各种颜色相配真是绝妙无比,作为纸的存在感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我曾经参加过大型造纸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基本上来说,大部分纸张都可以按照设想制造出来。但是,后来人会不会继续使用就是另外的问题了。我记得在泡沫经济时期,很多奇特新颖的产品真是层出不穷。
最近,我想大概是因为库存管理有难度吧,出现了一种倾向:厂家不断地减少生产一些不受欢迎的颜色的纸或停止生产某种纸。因此,有些书在加印时不得不变更装帧设计。更过分的是,我做的装帧有时候没有得到任何通告就做了变更,在书店见到这样的书,不免让我大吃一惊。
厂家制造这种“biotope”牌的纸,不是突发奇想,而是要将其“留下来”,我能真切地感到厂家将品牌传承下去的愿望。尽管如此,我认为在没有强行推广的情况下就能应用广泛,作为一种品牌用纸是非常成功的。该系列用纸以艺术色彩(自然界的某种颜色)为中心,令人印象深刻。特别是偏暗的颜色种类丰富,
能激发人的想象力。这些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不太容易理解……和这本书护封上书名的颜色相配,腰封我选择了浆果红,作者名使用了不发光的银色箔。
03《厌恶时事报道》
《厌恶时事报道》是由爵士乐歌手写成的有关时事报道的散文集。
在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中,因为书名的含义非常强硬,使用现实中的时事报道的版面进行设计的话,可能不好处理,我苦思冥想,试图找到一种办法能够让读者察觉到这种强硬气息。
书中多次提到“伊势丹新宿总店”,这本书本身也仿佛是时事报道的百货商场,虽然这样说有些牵强附会,但我还是考虑以伊势丹百货商场为素材设计一下试试看。可问题是怎么将百货商场展示给读者呢?如果只是拍个照片,原封不动地使用照片也没什么意思,而且看上去会让人觉得照片放错了地方。伊势丹百货商场最多只能作为装帧设计的一个引子,到底我该怎么做才好呢?
我到伊势丹百货商场新宿总店去实地看了看,从新宿三丁目的交叉路口看过去,这座建筑物不就是一本书打开90度时立着的样子吗!我忽然来了灵感,从这里开始进行设计不就行了吗?我渐渐充满信心。
于是,我首先拍摄了商场大楼外观的照片,试着将其按照护封的尺寸进行了设计,并尽量将交叉路口的拐弯处放到书脊的位置。
这些照片是从地面往上看,是对竖着的三列窗户依次拍摄而成的,一共有14张。为了尽可能有从正面看上去的感觉,我将这些照片在电脑中去掉一部分后进行了合成。然后,大胆地去掉了建筑的外形,只将“窗户”和“窗户以下的部分”(方形网格和圆形的凸起部分)进行勾画,让这些轮廓作为图案留下来,从这些被留下来的窗户中可以看到“时事报道”。这就是我的想法。
设计可分为三层构图,①最下面一层铺垫黄、红、蓝三种颜色(特色)的图形,②在此图形上加上一系列时事报道的文字,③将刚才勾画的伊势丹的窗户的图形作为白色遮罩盖在最上面。这就是我采取的设计方法。
去掉护封,书的封面上印满了机械般重复的时事报道。也就是说这些时事报道才是内容,而护封作为“百货商场”的外观,从其丰富多彩的窗口中可以进一步看到,五颜六色的各种时事报道若隐若现。
书名和作者名是由作者菊地先生亲自书写的。护封上满眼色彩,在设计上反而给人以静止之感,因而手写体文字是不是可以更加增添活力呢?为达到这样的效果,我就请了菊地先生
01 S&M系列(新装版·全10册)
这套书是包括森博嗣先生的出道作品在内的悬疑小说系列丛书文库本“全10册”的新装版。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非常不容易。
小说的主人公是N大的助教犀川,他用其科学而深邃的洞察力,发现事件解决方案的线索,而且他还不断变换观察事物的方法。他不会被事物的表面——颜色、形状和质感等所迷惑,而是通过自己独特的过滤方式找到事物的本质。这样的做法,简而言之,就是以森博嗣先生本身的视角来观察事物,我能否将这种观察事物的方法形象化地表现出来呢?这就是我想要追求的目标。
最初浮现在我脑海里的是艺术家名和晃平先生制作的“PixCell”系列作品。“Pix Cell”就是用玻璃球密密麻麻地粘贴成动物标本之类而制成的艺术品(您如果没有见过这些作品,恐怕不知道是什么,建议您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这样的话,您就会知道该类作品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表现出物品的其他变化形态。我诚惶诚恐地联系了艺术家本人,希望他能“给小说中登场的物品做一下这样的艺术处理,而且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十本书所用的物品”,我正在为自己这样的请求感到唐突和失礼的时候,对方却表示对此很感兴趣。但是因为时间上要求太紧,最终还是没能实现。
于是我最后想出的方案是,不在物品上粘贴什么,而是采用剥去什么的方法。
正如您现在所看到的图书装帧,我们首先尝试着将小说中登场的物品进行漂白,去掉物品的色彩,简化信息,注重结构本身。
创意虽然确定下来了,但具体如何实现却遇到了不少困难。首先是选定可以实现的、能够到手的物品。“天球仪”“坛子”“钥匙”“鸠”“天使”这几样东西,在和编辑一个个确认成本和完成时限的同时,我们找到了这些东西并且买了下来。为了买到“耳机”“国际象棋”“伞”“显像管示波器”,我们跑遍了大街小巷。
这些东西都凑齐了,接下来就要涂成白色了。我们在公司办公室前的停车场上铺上一块大大的蓝色塑料布,也顾不上影响街坊四邻,就在此处喷白漆,进行涂装。因为必须将各个物品的表面都涂上,让它们看上去是同样的材质,所以先薄薄地喷上一层,然后等这一层干了,再喷上一层,就像制作塑料模型时经常做的那样来回喷上几次。然后对这些东西进行拍照。
上面这些事情都不是我亲自做的,而是让我的女助手做的(笑)。这件事已经远远超出了设计师的领域……
在这之后,这些纯白的物品就整齐地摆在了办公室,成为可以向人炫耀的艺术品。
02你幸福吗?
《你幸福吗?》描写了矢泽永吉先生的畅销书《一举成名》(1978)出版之后发生的事情。书中叙述了亲人的背叛、离婚、商务、赴美、家庭、音乐等,总结了矢泽永吉先生通过其波澜万丈的人生经历而得出的幸福论。
CAROL乐队1最为繁盛的时期,我还是个中学生,那时候,我虽然会向朋友借来LP2听一听,但还从没有去现场看过该乐队的表演。所以借此机会,我第一次去观看了他们在静冈县的演唱会,也是为了装帧设计做些调查,寻找灵感。我想要找到“只有矢泽永吉本人才具有的特点”。在这次装帧设计中,我该如何简练地表现出大名人“矢泽永吉”才好呢……
在音乐会前面的广场上,到处都是身穿皮夹克、留着飞机头,或是上下一身白西服的观众,他们肃然而立,我在他们中间,当时感觉真是来错了地方(笑)。
在那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白色西服的后背上YAZAWA(矢泽的日语发音)的字样,以这些字为中心,绣上了各种争奇斗艳的彩色刺绣。我当时觉得这些狂热的粉丝对矢泽先生的赞美之举真是很有意思,于是想到“那么就用刺绣来装帧这本书吧”。
如果用布来做书的护封,再一本一本地去实际刺绣是不可能的。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达到逼真的效果,只有通过印刷和加工来再现了。
首先要做的是确定文字的设计,我让新宿的一家刺绣店将这些文字做成刺绣,然后再对这些文字进行拍摄。护封也尽量选用摸起来与布相似的纸,并且按照文字的形状在后面进行凸纹加工,使文字凸起来。将这本书拿在手上,你一定会有种文字仿佛是用丝线绣出来的感觉。和冈本太郎的书相同,在装帧设计上,这本书也只是使用了文字,而文字本身的存在感足以令人眼前一亮了吧。
腰封使用了“biotope”牌的纸,那时候这个品牌的纸张市面上很多(2000年上市),初次见到这种纸的时候,我的心就被震撼了,这在从前是没有过的。纸的质感和各种颜色相配真是绝妙无比,作为纸的存在感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我曾经参加过大型造纸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基本上来说,大部分纸张都可以按照设想制造出来。但是,后来人会不会继续使用就是另外的问题了。我记得在泡沫经济时期,很多奇特新颖的产品真是层出不穷。
最近,我想大概是因为库存管理有难度吧,出现了一种倾向:厂家不断地减少生产一些不受欢迎的颜色的纸或停止生产某种纸。因此,有些书在加印时不得不变更装帧设计。更过分的是,我做的装帧有时候没有得到任何通告就做了变更,在书店见到这样的书,不免让我大吃一惊。
厂家制造这种“biotope”牌的纸,不是突发奇想,而是要将其“留下来”,我能真切地感到厂家将品牌传承下去的愿望。尽管如此,我认为在没有强行推广的情况下就能应用广泛,作为一种品牌用纸是非常成功的。该系列用纸以艺术色彩(自然界的某种颜色)为中心,令人印象深刻。特别是偏暗的颜色种类丰富,
能激发人的想象力。这些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不太容易理解……和这本书护封上书名的颜色相配,腰封我选择了浆果红,作者名使用了不发光的银色箔。
03《厌恶时事报道》
《厌恶时事报道》是由爵士乐歌手写成的有关时事报道的散文集。
在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中,因为书名的含义非常强硬,使用现实中的时事报道的版面进行设计的话,可能不好处理,我苦思冥想,试图找到一种办法能够让读者察觉到这种强硬气息。
书中多次提到“伊势丹新宿总店”,这本书本身也仿佛是时事报道的百货商场,虽然这样说有些牵强附会,但我还是考虑以伊势丹百货商场为素材设计一下试试看。可问题是怎么将百货商场展示给读者呢?如果只是拍个照片,原封不动地使用照片也没什么意思,而且看上去会让人觉得照片放错了地方。伊势丹百货商场最多只能作为装帧设计的一个引子,到底我该怎么做才好呢?
我到伊势丹百货商场新宿总店去实地看了看,从新宿三丁目的交叉路口看过去,这座建筑物不就是一本书打开90度时立着的样子吗!我忽然来了灵感,从这里开始进行设计不就行了吗?我渐渐充满信心。
于是,我首先拍摄了商场大楼外观的照片,试着将其按照护封的尺寸进行了设计,并尽量将交叉路口的拐弯处放到书脊的位置。
这些照片是从地面往上看,是对竖着的三列窗户依次拍摄而成的,一共有14张。为了尽可能有从正面看上去的感觉,我将这些照片在电脑中去掉一部分后进行了合成。然后,大胆地去掉了建筑的外形,只将“窗户”和“窗户以下的部分”(方形网格和圆形的凸起部分)进行勾画,让这些轮廓作为图案留下来,从这些被留下来的窗户中可以看到“时事报道”。这就是我的想法。
设计可分为三层构图,①最下面一层铺垫黄、红、蓝三种颜色(特色)的图形,②在此图形上加上一系列时事报道的文字,③将刚才勾画的伊势丹的窗户的图形作为白色遮罩盖在最上面。这就是我采取的设计方法。
去掉护封,书的封面上印满了机械般重复的时事报道。也就是说这些时事报道才是内容,而护封作为“百货商场”的外观,从其丰富多彩的窗口中可以进一步看到,五颜六色的各种时事报道若隐若现。
书名和作者名是由作者菊地先生亲自书写的。护封上满眼色彩,在设计上反而给人以静止之感,因而手写体文字是不是可以更加增添活力呢?为达到这样的效果,我就请了菊地先生
展开
——洁尘
有这样的装帧家存在,对作家而言真是幸福。再也没有哪位装帧设计师像他一样,能让作者看到自己的书时,有种眼睛一亮的感觉。
——村上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