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类善恶小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6125098
  • 作      者:
    (西)策妄·阿拉布坦著
  • 出 版 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
收藏
作者简介

[西]策妄·阿拉布坦(Tsevan Rabtan)

西班牙极其受欢迎的神秘作家,至今身份成谜。以清朝时期准噶尔蒙古大汗之名“策妄阿拉布坦”行走世界,在拥有百万粉丝的“世界四角”博客上讲述震撼人心的历史故事。

[智]亚历山德拉·雅科斯塔(Alejandra Acosta)

智利著名插画师,智利天主教大学插画教授,曾获2012、2013、2015年度IBBY(国际儿童图书评议会)插画奖。

姚云青 译

西班牙语文学翻译,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专业,译有多部西班牙及拉美现当代文学著作,包括《吃鸟的女孩》《营救距离》《如此苍白的心》《小蜗牛慢慢来》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人类史上既有侵略、屠杀、殖民在内的种种罪恶行径,又有闪耀着救援、互助、传承等光辉的动人故事。

1813年,德国犹太人加入军队,共同抵御拿破仑的侵略,而在仅仅4年后,全德就掀起了“反犹暴动”,无数犹太人因此家破人亡、流离失所;1876年,印度遭遇旱灾,英国殖民政府故意阻挠抗灾行动,调离“太有同情心”的印度当地官员,导致600万至1000万人死亡;1940年,多国外交官顶着纳粹德国的巨大压力,为犹太人提供进入本国的签证,挽救了万千犹太人的性命…… 

西班牙神秘的匿名作家策妄·阿拉布坦以冷静克制的笔调,讲述了这一个个令人战栗的故事,生动再现历史上至好和至暗的时刻,让我们更透彻地理解了人性。国际知名插画师亚历山德拉·雅科斯塔为书中出现的部分历史人物和事件绘制了插画,为策妄引人入胜的故事增添更多色彩。


展开
精彩书评

当今时代独一无二的奇特文本。

——《机密报》

一趟穿越人类最好与最差处境的旅程。

——《文化》杂志

在尊重历史背景的前提下,如此深刻地审视人类的残酷罪行,同时又不失偏颇,需要强大的勇气与决心。

——曼努埃尔·贾布瓦(西班牙作家)


展开
精彩书摘

林肯与“竭尽所能”的艺术


在历史上,林肯的形象一直是一个政治家的典范。他揭露了奴隶制的丑恶,并尽全力为消灭奴隶制而斗争,甚至为此不惜一战。因此,当斯皮尔伯格在电影《林肯》中塑造了一个更有血有肉的形象后,有人接受不了影片中这位伟大的政治家竟然如此花言巧语、说谎成性,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电影本身其实并未夸张,在现实中,林肯确实有着种种缺点,而在历史记录中却被一笔带过。

美国的奴隶制问题可以说是突然爆发的。建国初期,伟大的《独立宣言》宣布人人平等,公民的生命和自由不容侵犯,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独立宣言》中所指的公民并不包括奴隶,但在18世纪末,奴隶只在有限的几个利润微薄的产业(主要是烟草业)中发挥作用,奴隶制本来就要自然消亡了。当时,北美各州担心大量的黑人移居到他们的疆域后,会在当地兴建黑人部落,造成暴力抢劫事件增多,并威胁到当地贫困的白人妇女的安危,于是决定禁止奴隶贩运,并计划将国内的黑人送回非洲,结果才导致了著名的分裂危机。宪法中几乎没怎么提到奴隶,只强调过一下数量:当时奴隶与自由民的人口比例约为1∶45。

棉花种植业的兴旺改变了一切。棉花在英国的销路很好,而只有黑人才能忍受种植和采集棉花的恶劣工作环境。这个突然的转变使得仍在美国境内的黑奴突然成了高价商品,黑奴的繁衍也变成了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这种转变给后来的南北冲突埋下了祸根——这场冲突的根源并非为了争取黑人的未来,而是为了争夺立法权。北方各州工业发达(当时规模已经很大,但还不足以与外国商品展开竞争),南方各州则仅靠棉花出口就能实现自给自足,无须与北方州之间开展人员流动和贸易往来。谁掌控了美国政府,谁就能决定政策是应该向贸易保护主义倾斜,以保护北方的工业发展,还是应该打开国门引进更便宜、更优质的外国商品,来满足南方自营型经济的需求。

南北战争的爆发并不令人意外。在此之前,整个19世纪就已经有两次差点爆发冲突,最后虽然勉强达成妥协,但平衡相当脆弱。1820年,蓄奴州与非蓄奴州之间划分了一条分界线(以北纬36度30分为界),从此,每当有新的州要加入联邦,参议院的平衡就要重新维护。然而,根据这条分界线,北方各州的领土要比南方大得多,这也导致了战争加速爆发。南方人的行为日渐狂热,他们主观地夸大了北方的激进分子(吵吵嚷嚷的废奴主义者)所拥有的权力。实际上,废奴主义者不过是更有组织性、社会活动更活跃一些而已。狂热分子却据此炮制出一套阴谋论,认定北方人正在密谋改变南方人的生存之道,设法利用宪法和政治手段夺走自己的财富。1857年,支持奴隶制度的最高法院在著名的斯科特诉桑福德案(黑人奴隶斯科特诉讼要求获得自由的案件,该案的判决成为引发美国南北战争的关键诱因之一)中宣判分隔蓄奴州与非蓄奴州的分界线违宪,并宣称任何公民在全境范围内都拥有对个人财产的所有权,其中也包括对自己奴隶的所有权。之后在1860年,由于内部分裂,民主党在选举中失利,共和党人林肯获选总统,更进一步掘下了南方派失败的坟墓。

谈到这里,让我们再回到政治中来吧。林肯本人并非激进的废奴主义者。他确实反对奴隶制,但他一向主张用现实的方法解决问题。他的获选纲领中并没有包括任何关于废除奴隶制的设想。相反,他提出的政治纲领是由政府向奴隶主付钱,以经济补偿的方式说服他们转让奴隶的所有权,以这种方式来征用这些劳动力。直到1900年为止,他都没有提过要“废除奴隶制”。

1862年,也就是南北战争正打得火热的时期,林肯在一封著名的信件中写道,他的目标是为了拯救联邦,他认为:“如果我能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一个奴隶,我愿意这样做。”(林肯在这封1862年8月写给报社编辑的信中表示,“如果我能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一个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所有的奴隶,我也愿意这样做。而如果我能通过解放一些奴隶,不管其他奴隶而维护联邦,我也会这么做。”)在战争初期,“维护联邦统一”始终是他的首要目标。林肯并非第一位宣布给奴隶公民权的政治家。在南北战争时期还有两人走在他的前面:1861年8月30日,约翰·C.弗雷蒙特(美国军官、探险家)首次宣布解放密苏里州的奴隶;1862年5月9日,一位名叫大卫·亨特(David Hunter)的将军宣布解放佛罗里达州、佐治亚州和南卡罗来纳州的黑奴。但这两项提议事后都被林肯取消,发起人也因此被解职。

直到安提塔姆会战胜利后,林肯才开始改变政治纲领。但为何在此时突然转变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很难了解他是忽然改了主意,还是早有预谋,只是为了不惊动他的反对者,之前才没有透露半点迹象。鉴于林肯是一位经验老到的政治高手,我更倾向于相信后者。有一个证据可以证明我的观点:战争中期,林肯发布了《解放宣言》,宣布从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反叛州的黑奴都将获得自由。但根据该宣言,忠于联邦政府的特拉华州、肯塔基州、密苏里州和马里兰州的白人奴隶主依然可以合法地拥有黑奴作为个人财产。通过这种方法,林肯成功地在南方各州挑起了黑奴与奴隶主之间的巨大矛盾。截至战争结束,超过2万名黑人加入了北军参与作战。

而当战争快要胜利之际(联邦军队成功赢得维克斯堡和葛底斯堡战役,并收复了亚特兰大之后),林肯又宣布,将以修订宪法的形式,将废奴写入法律,并将影响力扩大到全境。这样,即便他在战时的绝对权力被收回,也能确保奴隶制不再合法。在他的葛底斯堡演说(1863年,林肯在葛底斯堡公墓揭幕式中发表的演说,是他最著名的演说之一。)中,他以平易近人的语言,传达了这一极具前瞻性的理念,该演讲也因此成为史上最伟大的演说之一。

当时为数不多的几张照片记录下了林肯的几个历史性时刻(但照片中没有出现几个蓄奴州代表的身影):为推动宪法第十三修正案(美国著名的宪法修正案之一,内容为废除奴隶制和强迫劳役),1864年4月,林肯先在参议院争取到了足够的票数;之后又在1865年1月31日赢得了国会投票的成功。但直到他遇刺身亡,才有足够多的州批准了这一修正案,该法案自当年12月6日起正式生效。

然而到这里,这段历史还不算结束。林肯致力于尽快与南方各州和解。战争结束后,他的主要政治目标就是修复与南方州的关系。然而,由于遭到刺杀,他的这一夙愿未能及时实现。但讽刺的是,正是这场谋杀案的刺激,使得他领导的务实派政府变得激进,并强行在南方州执行报复性的政策,推进通过了宪法第十四和第十五修正案(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涉及公民权利和平等法律保护,最初提出是为了解决南北战争后昔日奴隶的相关问题,对美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宪法第十五修正案禁止联邦或州政府根据公民的种族、肤色或以前曾是奴隶而限制其选举权,增加了黑人对美国政治制度的参与程度)。许多林肯的传记中都忽略了后两条修正案的巨大作用:宪法第十三修正案只是解放了黑奴,但完全没有保障他们的任何政治平等权益,也没有从法律上禁止任何针对黑人的歧视行为。如果不是因为战后初期政府以激进的手段快速推进后续政策的实施,被解放的黑奴的法律地位势必变得岌岌可危,北美黑人在许多州的生活条件也会受到各种限制。通过第十四和第十五修正案的落实,联邦政府和最高法院才终于从法律层面上终结了20世纪60年代的诸种种族隔离现象。

但林肯的伟大形象并不会因此而受损。林肯并非宗教激进主义者、废奴主义者,他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国家,以及这个国家所秉承的理念而竭尽所能。如果一种手段有可能获得成功,他就会积极尝试,一旦胜利,接下来他就会快速与对手握手言和。在政治上,林肯是一名高手。他能够激励同胞,与他们并肩作战;也能通过灵活的应对,实现种种看似不可能的承诺。

亚伯拉罕·林肯竭尽所能,因此他获得了成功。而如今的政客却已经忘记了这个美德,认为自己只要尽到本分,就能交差了。

外交官

1940年的夏天,纳粹所带来的恐怖正在整个欧洲蔓延。在立陶宛,许多犹太人请求荷兰领事扬·兹瓦滕迪克(Jan Zwartendijk)给他们发放逃亡时所需要的签证。于是兹瓦滕迪克书写了一份官方声明,他表示,持有该声明的犹太人可以合法地入境荷属安的列斯的库拉索岛。当时确实有这样的规定:入境时可以不带护照,但需要出示当局的官方证明。兹瓦滕迪克签发了数千份这样的证明,这些证明,包括后来复制和伪造的证件,帮助了许多犹太人成功逃亡。出乎意料的是,这项壮举中还有一位日本领事的功劳——在这一年的7月中下旬,日本驻考纳斯(立陶宛第二大城市及旧都)外交官杉原千亩(Chiune Sugihara)向日本政府请求了三次签证许可未果后,自作主张地为犹太人签发了近万份过境签证。他亲自准备这些签证,没日没夜地狂热工作到最后一刻。直到他离开立陶宛的那天,他还从已经发动的火车窗口中扔下许多印有领馆印章和他本人签名的空白文书留给犹太人。这位日本外交官事后曾这样解释自己的伟大行动:“犹太人也是人,他们需要帮助。”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熟知复杂的国际法律规则的外交官们,在这一时刻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卓绝的行动:他们不接受任何借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制度漏洞,充分发挥自己有限的职权,有时甚至不惜造假欺瞒,只为坚守世间正义。他们为了弘扬正义而造假撒谎,世间很少有比这更伟大的谎言了。这些外交官们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希拉姆·“哈利”·宾厄姆四世(Hiram “Harry” Bingham IV),美国人。1940至1941年间曾任驻马赛副领事。他对法国当局的命令置之不理,数千名犹太人因此而获救。

何塞·阿图罗·卡斯特拉诺斯·孔特拉斯(José Arturo Castellanos Contreras)是萨尔瓦多驻日内瓦的领事。他曾签发了约1.3万份假身份证,挽救了众多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及罗马尼亚犹太人的性命。

乔治·费迪南德·达克维兹(Georg Ferdinand Duckwitz)德国人,曾任驻哥本哈根大使。当他得知丹麦的犹太人即将被送往集中营的消息之后,他及时联系了瑞典政府和丹麦社会民主党的领袖,成功帮助数千名犹太人逃亡。

弗朗西斯·爱德华·弗雷(Francis Edward Foley)的真实身份是一名英国间谍,不过他的官方职务是英国驻柏林大使馆的护照检察官。他所签发的假护照帮助近万犹太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逃离德国。

保罗·格吕宁格(Paul Grüninger),瑞士警察,曾负责圣加仑的边防。德奥合并事件后,奥地利被希特勒政权吞并,他为犹太人伪造了数千份官方文书与瑞士签证,并将签证签发日期全部改到1938年3月以前,来帮助犹太人合法地进入瑞士。此事被德国人揭发后,他在1941年遭到罚款并被解雇。格吕宁格最终在贫困潦倒中死去。

君士坦丁王子让·拉斯·安东尼·德米特里乌斯·卡拉贾(Jean Lars Anthony Démétrius Karadja),罗马尼亚人。他是一名律师和藏书家,通晓多种语言。1933至1934年间,他曾在罗马尼亚驻柏林领馆担任公职。他坚持主张国际人道主义法律,不断地与自己的政府抗争,并联合各国驻罗马尼亚使领馆共同保护遍布欧洲的罗马尼亚犹太人。他的行动拯救了数千人的生命。

路易斯·马丁斯·德·索萨·丹塔斯(Luiz Martinsde Souza Dantas),巴西驻巴黎大使。他曾发放了数百份非法签证,上面故意隐去护照所有人的种族信息,并假造了日期,帮助许多犹太人逃亡至巴西,躲过一死。

爱德华多·普洛佩·德·卡耶洪(Eduardo Propperde Callejón),西班牙驻巴黎大使馆的首席秘书。在法军战败后,他和其他外交人员一起逃离了巴黎。他来到波尔多,发现当地领馆的西班牙领事业已逃走,领馆也已经被关闭。于是,他在未获任何官方授权的情况下重开领馆,在四天时间中大量发放签证。随后,他又到维希(1940—1944年间被纳粹德国扶植的维希法国政权的实际首都)领馆继续发放签证。他所拯救的人数没有准确的数字,但据信有数千人。

塞巴斯蒂安·罗梅罗·拉迪加莱斯(Sebastiánde Romero Radigales),西班牙驻雅典总领事。在萨洛尼卡(又名塞萨洛尼基,希腊第二大城市)被摧毁后,他拼命工作,克服重重阻碍,从当地救出近千名塞法迪犹太人。

阿卜杜勒·侯赛因·萨尔达里(Abdol Hossein Sardari),伊朗驻巴黎领事馆总管。按照纳粹的愚蠢“逻辑”,波斯人被定义为雅利安民族,因此纳粹德国将伊朗人视作自己的精神同盟。萨尔达里利用这套理论,保护了数千名伊朗籍与非伊朗籍的犹太人。他为这些犹太人提供假护照,甚至为他们编造了一个种族,称这些人是“波斯雅利安族”,其祖上最早可追溯至居鲁士大帝[指居鲁士二世(约公元前600年或576年—公元前530年),波斯帝国的创建者,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第一位国王。]时期的摩西的追随者。和许多其他例子一样,我们不知道他具体共挽救了多少犹太人的生命。

何凤山,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无视自己的上司、中国驻柏林大使给他的命令,为犹太人发放了数千张前往上海的签证,帮助许多犹太家庭逃离了奥地利。

1944至1945年间,各国驻布达佩斯的外交官曾为拯救犹太人共同行动,一时传为佳话。这些外交官包括:瑞典大使馆的首席与次席秘书拉乌尔·瓦伦贝格(Raoul Wallenberg)与佩尔·约翰·瓦伦丁·安格尔(Per Johan Valentin Anger),瑞士副领事卡尔·卢茨(Carl Lutz),西班牙商务负责人安吉尔·桑斯·布里兹(Ángel Sanz Briz),葡萄牙大使及商务负责人卡洛斯·德·阿尔梅达·丰塞卡·桑帕约·加里多(Carlosde Almeida Fonseca Sampaio Garrido)与阿尔贝托·卡洛斯·德·利兹特谢拉·布兰奎尼奥(Alberto Carlosde Liz-Teixeira Branquinho),以及罗马教廷驻布达佩斯大使安吉洛·罗塔(Angelo Rotta)。这些外交官通过发放临时护照、开具国籍申请证明、提供保护护照等方式,挽救了成千上万匈牙利犹太人的生命。他们在许多不合法的文书上签字盖章,并不断更新序列号以防超过他们被授权的签证数量。这些国家的大使馆还在布达佩斯及其周边地区紧急购买或建造了许多房产为犹太人提供庇护,因为使馆名下的房产会被视为外国领土。这些外交官十分勇敢,其中一些人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亲自登上开往集中营的火车,将犹太人救下车。

这里援引的只是寥寥数例。还有许多其他的人也参与了拯救犹太人的行动:除了外交官以外,还有他们的家人、合作伙伴,以及使领馆的普通职员们。许多人已默默无闻地死去,历史上甚至没有留下他们的姓名。在这之中,有些人的行动比其他人要冒更大的风险。有些人因此被处罚、被停职,有些人则幸免于难。有些人听从政府的指令办事,另一些人则在无人指示的情况下行动,甚至是公然抗命。当然,这些人的个人经历并不个个完美。毕竟,这不是一篇圣徒的传记,但我们依然能从中感受到人性的光辉。


展开
目录

欧洲

002 21岁

008 绞肉机

014 文字与荣誉 

020 独裁者

026 虫子的美食 

030 外交官

037 纯属必须


美洲

042 可敬之人

048 黄金国

055 强盗资本家

060 阿克里(东)

067 阿克里(西)

074 林肯与“竭尽所能”的艺术


非洲

084 义举

090 一段恶名昭彰的历史

095 朱达尔帕夏与阿尔马斯族 

103 神对我言

108 罗克渡口

114 拉巴赫

119 伍雷—夏诺恩联合军团


亚洲

126 战乱

133 摩耶

139 蒙古人,西征欧洲 

145 蒙古人,回军冬撤 

155 砂拉越的吉姆爷

162 武则天


大洋洲

172 原始人

178 万岁

181 一个精彩的冒险故事 

188 和平主义

191 善与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