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孔林片思(论文化自觉)(精)/费孝通作品精选
0.00     定价 ¥ 5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8064875
  • 作      者:
    作者:费孝通|责编:冯金红
  • 出 版 社 :
    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21-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费孝通作品精选(12种)

 

◎  茧

◎  江村经济

◎  禄村农田

◎  生育制度

◎  乡土中国·乡土重建

◎  中国士绅

 

◎  留英记

◎  美国与美国人

◎  行行重行行:1983-1996(合编本)

◎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民族学文选

◎  孔林片思:论文化自觉

◎  师承·补课·治学(增订本)


展开
作者简介

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人。20世纪中国卓越的学者与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曾担任民盟中央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1930年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获学士学位。1933年入清华大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系,获硕士学位。1936年秋入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攻读社会人类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8年秋回国。曾先后在云南大学、西南联大、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从事教学与研究。

一生以书生自任,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代表作有《江村经济》《禄村农田》《乡土中国》《生育制度》《行行重行行》《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等等。


展开
内容介绍

20世纪80年代末,费孝通进入了他一生学术思想的新阶段,即由“志在富民”走向“文化自觉”,开始思考针对世界性的文明冲突,如何进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解释。到90年代,这些思考落实为“文化自觉”的十六字表述,即: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晚年费孝通从儒家思想获得极大启迪,贯穿这一阶段思考的大问题是:面对信息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全新世界格局,21世纪将会上演“文明的冲突”,还是实现“多元一体”的全球化?不同的文化和文明之间应该如何和平共处、并肩前行?中国如何从自己的传统思想中获得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从中国文明本位出发,建构自己的文明论与文化观?

本书收录了费孝通从1989—2004年的文章,集中呈现了费孝通晚年对人与人、人与自然、国与国、文明与文明之间关系的重新思考。


展开
精彩书评

甘阳(清华大学新雅书院院长)

三联版《费孝通作品精选》完美展示了什么叫“社会科学中国化”,什么叫“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

 

王铭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费先生一生知行合一,是一位置身于时代而又不拘泥于时局的大知识分子。先生文章朴素易懂而意味深长,思想日久弥新。

 

渠敬东(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这位最后的士人,在古今之际、中西之间的时代巨变中,行行重行行,为人民百姓谋求自立富强之路,为中华民族探寻团结一体之道;又以读书人的文化自觉,将自身与中国传统之始源与流变融为一处,担当起文明复兴的道义。他,将永远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楷模和典范。

 

周飞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古人说,读其书想见其为人。费先生一生著述等身,虽历经坎坷但乐天知命,充满了一个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费先生晚年提倡文化自觉,意识到自己正是渊渊其渊、川流不息的中华文明长河中的一滴水。他投身其中,融入其中,自己的生命也由此熠熠生辉,光耀后学。费先生有诗曰:“毁誉在人口,浮沉意自扬。涓滴乡土水,汇归大海洋。”这套《费孝通作品精选》正是他生命光辉的写照。


展开
目录

目 录:

“费孝通作品精选”出版前言

 

从小培养21世纪的人(1989)

孔林片思(1992)

对“美好社会”的思考(1993)

反思·对话·文化自觉(1997))

人文价值再思考(1997)

创见一个和而不同的全球社会(2000)

中国古代玉器与传统文化(2001)

再谈古代玉器与传统文化(2001)

人类学与21世纪(2001)

进入21世纪时的回顾与前瞻(2001)

文化论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再认识(2002)

经济全球化和中国“三级两跳”中对文化的思考(2002)

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2002)

试谈扩展社会学的传统界限(2003)

对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2003)

“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2004)

 

出版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