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白色病变是一组以瘙痒为主要症状、外阴皮肤色素减退为主要体征的外阴皮肤疾病。2006年国际外阴阴道疾病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Vulvovaginal Disease,ISSVD)对外阴皮肤疾病采用基于组织病理学的分类方法,用于病理学诊断。2011年ISSVD又提出了基于临床表现的分类,以补充组织病理学分类,并方便临床诊断和处理。依据2011年ISSVD分类,外阴色素减退性疾病属于外阴白色病变,其组织病理学类型包括棘层细胞增生型、苔藓样型、均质化或硬化型等,为外阴部位的非肿瘤性皮肤病变之一。
妇科临床常见的外阴白色病变,包括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外阴硬化性苔藓等。
第一节〓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
一、概述
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lichen simplex chronicus)属于2006年ISSVD分类中的棘层细胞增生型,先前的疾病名“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和“增生性营养不良”现已不再使用。
该病的病理特点为表皮层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棘层增厚,但上皮细胞排列整齐、无异型性。以外阴瘙痒为主要症状,确诊主要依靠组织学检查。主要的治疗手段为局部药物治疗结合物理治疗。笔者科室采取药物局部注射治疗,效果良好。
二、诊断
(一) 病因学
该病的病因不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又称为特发性,后者可继发于硬化性苔藓、扁平苔藓或其他外阴疾病,与慢性摩擦或搔抓刺激有关。有研究发现,病变可能与局部维A酸受体α含量减少有关。
(二) 临床表现
1. 症状
主要症状为外阴瘙痒,患者多难耐受而搔抓,搔抓又进一步加重皮损,形成所谓的“痒—抓”恶性循环。
2. 体征
病损常位于大阴唇、阴唇间沟、阴蒂包皮及阴唇后联合等处,可为孤立、多发或左右形态对称性病灶。病损早期皮肤为暗红色或粉红色,加重后则呈白色。后期则表现为皮肤增厚,有色素沉着,皮肤纹理明显,呈苔藓样改变。可有抓痕、皲裂、溃疡等。
(三) 辅助检查
根据患者症状及体征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主要依靠组织学检查。活检应在色素减退区,皲裂、溃疡、硬结、隆起或粗糙处进行,选择不同部位多点取材。先用1%甲苯胺蓝溶液涂抹局部皮肤,干燥后用1%醋酸溶液擦洗脱色,在不脱色区活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