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读客版《理想国》,从源头读懂西方哲学!
◆西方政治哲学奠基之作!乌托邦思想的源头!
◆柏拉图代表作!影响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文艺理论等各个领域!
◆读客版《理想国》四大必入理由:
原创图文导读,梳理《理想国》对两千年西方哲学的影响!
特别整理西方哲学思想导图,快速了解西方哲学发展脉络!
特别绘制柏拉图重要理论图示,生动简明呈现柏拉图思想!
精心收录全彩图文资料,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一,全书共分十卷。书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用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构建了一个理想的国家模式。内容涉及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文艺理论等各个方面,是西方政治哲学的奠基之作,也是西方乌托邦思想源头。
《理想国》是西方思想的源泉,也是我向青年推荐的惟一的西方哲学著作。
——朱光潜(美学家)
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但是任何时候都不能说是非柏拉图的。
——卡尔·波普(英国哲学家)
理想国: 第七章 教育之实在与影响
苏:那么接下来,让我们将受过教育的人和没受过教育的人的本质,用以下寓言来比喻。想象一个在地底下的洞穴,仅有一条长长的通道通向外面,能容纳和洞穴一样宽的一道光线照进来。有一群人从小就住在这洞穴里,因为颈部和腿部都被束缚着,所以他们只能待在原地,不能转头也不能随意走动,只能向前看着。而他们背后稍远、稍高点的地方,有火把燃烧着,从他们身后散发光芒。在火把和这些人背后之间,在上方有一条路,路边筑着一道矮墙。这道矮墙就像是傀儡戏表演时,操偶师在自己和观众之间设的屏风,方便他们把木偶举到屏风上表演。
格:好的。
苏:接着,让我们想象有一些挑夫举着各种物品从墙后面走过。他们拿着的各种东西高于矮墙,这些物品是用石头、木头或各种其他材料制作的雕像,包含人类和各种生物的塑像。当然,挑夫们有的在说话,有的不在说话。
格:好奇特的比喻!好奇特的囚徒!
苏:不,他们就像我们一样。你说说看,你觉得这些人除了看火光投射到他们对面洞穴墙壁上产生的影子,或自己和同伴之外,还能看到什么呢?
格:如果他们一辈子头部都被限制了不能转动,我不觉得他们能看见其他东西。
苏:那么后面路上挑夫举着过去的东西,除了它们的阴影之外,囚徒们能看到别的什么吗?
格:完全不能的吧。
苏:那么假如囚徒能彼此交谈,你觉不觉得他们会认为他们所看到的影子本身就是他们在讲的东西本身呢?
格:必然的。
苏:如果一个挑夫偶然发出声音,引起囚徒对面洞壁的回声,囚徒是不是会认为,这是他们对面洞壁上正在移动的影子发出的声音呢?你觉得呢?
格:是的,他们肯定会如此断定的。
苏:这样的话,这些人不会料到,这些物品除了阴影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真相。
格:必定如此。
苏:那么请设想一下,如果他们有可能被解除禁锢,错误得以揭穿,你认为这时会发生什么事呢?我猜想以下的情况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其中有一人被解除了束缚,被迫突然站了起来,转头四处环视,然后看着火光,向它走了过去。他在做这些动作时会感觉到痛苦,并
且由于光亮,他感到眼花缭乱,以至于他没法看清那些他原来只看过影子的实物。你猜,这时如果有人如果告诉他,说过去他看到的影子是虚假的,现在他看到的才是比较实在的器物,现在他比较接近真实了。你认为他听了这话会说些什么呢?或者有人把墙头上经过的器物一一指给他看,并且逼他回答每一个分别是什么东西,你觉得此时他会不会感到困惑,而且暗想过去他所看到的影子,比现在所看到的实物更加真实呢?
格:对他来说一定更为真实呀!
苏:假如他被迫看火光本身,他的眼睛会痛苦不堪,于是他会转身走开,仍旧逃向那些他能够看清的,并且认为这些比人家所指给他看的实物还更清楚,不是吗?
格:不错。
苏:现在我们再来想想看,如果有人硬拉他从那里走上一条陡峭崎岖的坡道,不让他中途停下,直到把他拉出通道见到了洞穴外面的阳光。他不会觉得这样被强迫着走很痛苦,而且感到生气。而当他终于来到阳光下时,耀眼的日光一下子进入他的双眼时,他有办法看见任何一样被称为真实的事物吗?
格:一时之间,不太可能。
苏:所以我认为,要他能在洞穴上面的世界看得见东西,需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看阴影是一开始最容易的过程,其次要看人和其他东西在水中的倒影,最后才是看事物本身。经过这些以后,他大概会觉得在夜里观察天象和天空本身,看月光和星光,会比白天看太阳和阳光容易。
格:是的。
苏:这么一来,我认为大概他终于能直接观看太阳本身,看见太阳在它本来的地方本身真正的样子了。可以不必再通过水中的倒影,或任何其他媒介中显示出的影像看它了。
格:必然的。
苏:经过这一切之后,他大概对此已经可以推理出,造成四季交替和年岁更迭,管理可见世界一切事物的正是这个太阳。它也就是他们过去通过某种方式,能看见所有那些东西的缘由。
格:是的,他终究会发现的。
苏:他假如回想起自己当初居住的那个地下洞穴,那个时候的认知,以及仍在禁锢中的同伴,你不认为,他会一边庆幸自己的转变,一边替他们感到遗憾吗?
格:应该会。
苏:假如囚徒会举办某种竞赛,对那些善于辨别而且最能记住经过的影子的,并最能预言出影子出现顺序的人,给予尊崇和奖励甚至奖品等。你认为这个既已解除束缚了的人,他会再热衷于这种奖赏吗?对于那些受到囚徒尊重的胜利者或是囚徒领袖的人,他会心怀嫉妒吗?或者还是如荷马所说的那样,他宁愿活在人世中做一个穷人的奴隶,忍受一切苦难,也不愿和囚徒有一样的意见,有一样的生活呢?
格:是的,我觉得他会宁愿忍受任何痛苦,也不愿再过囚徒的生活了。
苏:如果他又回到洞穴中,坐在他原来的位置上,你认为他会不会因为离开阳光,使他的双眼又再度因为黑暗而变得什么也看不到呢?
格:肯定会的。
苏:这时如果有人要他和那些始终禁锢在洞穴中的人,较量一下影子出现的规则。因为此时他的视力还十分模糊,还没来得及习惯黑暗(这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适应),他不会遭到众人嘲笑,说他去上面走了一趟,眼睛回来就坏了。他们会不会觉得根本不值得花费任何力气到洞穴外?如果可能的话,他们会不会打算把那个准备释放他们并把他们带到上面的人杀死呢?
格:非常有可能。
苏:亲爱的格劳孔,如果你很想听听我全部的看法,那现在我们必须把这个寓言应用到我们之前的讨论里,你便更能领会我所有的猜测了。把洞穴囚室比喻为可见世界;把火光比喻为阳光;把从洞穴走出到外面看见东西的上升过程和心灵上升到可知世界的过程联想起来。至于这一看法究竟对不对,大概只有神知道了,至少对我来说,在可知世界中花费很大的心血,最后才终于能看见的东西是善的理念,而一旦得见,就能推论出它必是所有对的和美的事物发生的原因,并且在可见世界中,它创造出光和可见世界的主宰,同时在可知世界中它就是主宰,真理和理性由它产出,而任何要在公开和私人的场合中依理性行事的人,必定要时刻注意着它。
☆ 《理想国》是西方思想的源泉,也是我向青年推荐的惟一的西方哲学著作。
——朱光潜(美学家)
☆ 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但是任何时候都不能说是非柏拉图的。
——卡尔·波普(英国哲学家)
☆ 烧掉所有的图书馆吧,因为它们的全部价值都在这本书里了。
——爱默生(美国思想家)
☆ 《沉思录》是否能达到《论语》这样的地位很难讲,在西方历史上,能达到《论语》地位的大约只有《圣经》和其他少数几本经典,如柏拉图的《理想国》。
——梁文道(文化学者)
☆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代、中古和近代的一切哲学家中非常有影响的人;在他们两个人中间,柏拉图对于后代所起的影响尤其来得大。
——罗素(英国哲学家)
☆ 柏拉图创造了我们所知的哲学。
——伯纳德·威廉姆斯(英国道德哲学家)
☆ 全部西方哲学传统都是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脚。
——怀特海(英国文学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