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这一生为何而来:海灵格自传·访谈录:Gesprache uber Schicksal, Versohnung und Gluck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1641964
  • 作      者:
    (德)伯特·海灵格(Bert Hellinger),(德)嘉碧丽·谭·荷佛(Gabriele ten Hovel)著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
收藏
编辑推荐

家排治疗大师海灵格生前亲自授权传记,全面了解海灵格本人和其思想的必读著作,爱的五个同心圆,良知与愧疚,和解,以全新视角看待世界和人生。樊登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伯特·海灵格(Bert Hellinger,1925.12.16-2019.9.19)

 

德国心理治疗师,“家庭系统排列”创始人。他是跨越20、21世纪,影响力深远的知名心理治疗师,也是心理疗愈领域的畅销书作家,除此之外,他还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心理治疗领域同时扮演着心理分析师、身体疗愈师、团体动力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等多重角色,他将一生的经验和智慧都倾注于工作当中。

 

他所创立的独特的心理疗法风靡欧美,并逐步影响到全世界,至今已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人,通过“家族系统排列”的帮助,找到了更和谐、更幸福的家庭生活。2001年以来,他曾两次来到中国举办“家族系统排列”工作坊,反响极大。他著述颇丰,影响深远,全世界有上百种译本,代表作有《谁在我家》《爱的序位》《在爱中升华》《活出内在的力量》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德国心理治疗师海灵格在访谈基础上的传记,是全面了解海灵格本人和其思想的必读著作。在书中,海灵格公开畅谈了自己的一生,畅谈命运、和解以及幸福之道。海灵格一生都在探讨人心该安于何处的问题。人的一生为何而来?这辈子会受到和平、喜悦、爱的序位的支配吗?通览本书,人们可以领略到海灵格在“爱的五个同心圆”“良知与愧疚”“和解”“幸福之道”“给予和接受”等重要议题上的独到见解,从而以全新的视角看待世界和人生。


展开
精彩书评

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其实是一个非常鲜活的有机体,大自然的各个不同层面是互相联结的。家族系统排列中的移动,也是这种变化的一部分,不再把每个人看成单独的个体,这使人们能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家族大系统的一部分。这个家族也并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家族,它在历史中和以前的整个家族系统相联结,而家族也是大集体中的一部分,那些大的集体一起构成了整个人类。每一个人都在系统中被教育,被影响,所以我们要从当中走出来,拥有更广泛的视角。
——鲁珀特·谢德瑞克(Rupert Sheldrake) 生物学家,剑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资深研究员,已在《自然》与其他科学期刊上发表了85篇学术论文


这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书。海灵格老师的思想有精粹的表达:“我允许”“我等待”“我尊重”“谁在我家”“一切如是”……他一直非常耐心、细心、谦卑、敬畏地工作。从他的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性的良知和对人心的洞见。这是一本值得细读的书。
——杨凤池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从海灵格的书中读到的是,愤怒是停滞的状态,面对愤怒,正视愤怒,才能走向真正的和解。和解是所有人的愿望,包括加害者、受害者,也包括旁观者和见证者。海灵格通过呈现真相,开启各种形式的对话,致力于实现和平,因为他深知,当愤怒得以表达,过去的便成为过去,内心深处的情感就会流动起来,那是人们之间自然深刻的联结。
——吴和鸣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应用心理学研究所


海灵格的理论可能没法用科学解释,但的确能疗愈很多人。也许我们应该有更多耐心,去了解我们和家族未知的部分。
——樊登 樊登读书创始人


海灵格是跨越两个世纪的心理治疗大师,在世界范围内有着深远的影响。这本书以访谈的形式,将海灵格一生的心路历程,抽丝剥茧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仅可以学习海灵格的理论,更能对大师本人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孙思远 远读重洋创始人


在正统心理咨询领域,海灵格和他开创的家族系统排列长期被边缘化。然而,对许多自小饱受家庭创伤的人来说,海灵格让他们第一次知道,长大后的痛苦都和早年家庭,甚至和父母的父母、家族有关。这些年国内对原生家庭的关注,离不开海灵格巨大的影响力。而这本书会帮助人们回溯海灵格的一生,以及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让人们在大历史的系统中找到他们的位置。
——陈鼎 上海一杯咖啡公益心理团队创始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这是一本充满生活哲学和人性光辉的好书。作者海灵格把自己一生的经历和感悟汇于温暖的语言,阅读时,你能看到作者用自己的包容力、理解力,穷尽毕生精力,治愈着来访者的创伤,帮助他们重获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糖心理

展开
精彩书摘

伯特·海灵格简介

 

伯特·海灵格(Bert Hellinger,1925.12.16—2019.9.19),德国心理治疗师,“家庭系统排列”创始人。他是跨越20、21世纪,影响力深远的知名心理治疗师,也是心理疗愈领域的畅销书作家。除此之外,他还是一名哲学家、教育工作者,在心理治疗领域同时扮演着心理分析师、身体疗愈师、团体动力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等多重角色。他将一生的经验和智慧都倾注于工作当中。

“家庭系统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已成为欧美应用心理学界一个热门的课题。作为社会性的生命,每个人都隶属于某些系统:每个人都是一个家庭的成员、某个社区的居民、某个组织的一员……而且每个人自身也是一个系统,一个由身、心各要素构成的系统。这些大大小小的系统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系统。家庭系统排列师通过现象学探究问题的引发根源,呈现隐藏在现实背后的影响因素。

家庭系统排列作为海灵格疗法的标志,触动了成千上万的生命,也改变了许多专业助人者的助人方式。

海灵格年轻时曾在南非学习和工作过很多年,他在那里对心理治疗产生了兴趣,后来离开南非回到欧洲,接受精神分析的系统培训,并从此专注于心理治疗领域。

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无疑对海灵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秉承一贯的作风,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精神分析的训练中。他读完了弗洛伊德的所有著作,以及很多相关的著作。

此外,诸多其他治疗流派也对海灵格的工作产生了影响,包括:团体动力中的现象学/对话定向、他从南非祖鲁人那里学到的人类要与自然力量保持一致的基本需求、在维也纳学习的精神分析,还有在美国学到的身体疗愈方法、家庭治疗的方法。他还和米尔顿·埃里克森(Milton H. Erickson)等人一起工作过,对格式塔疗法很感兴趣,并学习过多年人际沟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TA)。

那些熟悉心理治疗知识范畴的人会辨认出,海灵格在自己的治疗方法中对各种不同元素进行了独特的整合。通过对不同心理治疗方法和其他范式的整合,他创造了一种独一无二而又极具吸引力的疗愈方法。家族系统排列开始是作为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被用于处理个体问题,后来经过海灵格夫妇的共同努力和研发,家族系统排列在当今的欧美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康复、教育、商业、组织发展(如企业重组、企业并购、企业文化的改变)等方面。

海灵格曾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推荐信中写道:海灵格先生做出了很伟大的贡献,即对于长期存在于个体、团体和种族间冲突的成因提供了深刻洞见,并提出了让过去得以平息、让新的开始可以到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到目前为止,他的工作为那些长期处于冲突中的个人和团体带来了深度的和平。海灵格在他85岁高龄的时候依然笔耕不辍,他的著作平易近人,妇孺皆懂,引导着人们去寻找自己内在的和平。

在世界各地有很多感激海灵格的人,因为海灵格疗愈了他们的心灵,挽救了他们的关系,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及对生活的认识。

海灵格先生的洞见和方法已经在全球范围内的很多领域得到了较好的传播和广泛的应用。家庭系统排列这一方法向我们展示了系统性的方法如何对个体产生影响。海灵格指出,很多人站在了不属于自己的错误位置上,导致系统层面和个体层面发生各种问题。如果我们放弃只着眼于个体的方法,而从更大的系统的角度出发,让每个人都回归到自己的位置上(首先回归到父母身边作为孩子的位置上),那么在整个系统中爱就开始流动,个体的问题就有机会得以解决,这就是海灵格所称的“爱的序位”。而家族系统排列的所有秘密,就是帮助个体看向被中断的联结,将其带回到父母身边。

海灵格迄今已经完成了110多本著作,其中部分图书被翻译成38种语言。他的许多工作被记录在CD、DVD、有声书和电子书中,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

 

(上图为伯特·海灵格被提名2011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推荐信,在图中可以看到,来自全球许多国家的人们联合署名支持伯特·海灵格。)

海灵格生平

1925年12月16日,伯特·海灵格出生于德国雷门,是父母的第二个孩子。两年后,他们举家前往斯图加特,三年后去了科隆,他在科隆上了小学。海灵格曾说,父母和童年经历对他日后的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0岁那年,他被送往洛尔的寄宿学校。在那里,他度过了5年时光,他将其描述为自己童年和青年时期最美好的时光。

当寄宿学校在战争期间被转为军人医院后,他在卡塞尔上了初中。两年后,在17岁时,他入伍服役,进入军队成为士兵。

1944年11月,19岁时,他成为战俘,经历了战争、被俘以及在比利时战俘营被关押的人生。

一年后,他从监狱逃脱,想办法回到了德国。6周后,他成为神职人员行列中的一员,开始了在静默、学习、沉思和静心冥想中漫长的身心灵净化过程。经过一年的准备,他去了乌茨堡的神学院,并在乌茨堡大学开始了他的神学研究。

5年后,他被任命为神父。之后,他被派到南非工作,并在那里的大学继续学业,获得了大学教育学位。他与南非的祖鲁人一起度过了16年时光,那是一段对他后来的工作有深远影响的经历。他在那里管理一所很大的神学院,从事教学工作,后又升职为校长。

他学会了祖鲁人的语言,并将歌曲翻译成他们的语言。作为一个欧洲人,海灵格和祖鲁人在一起感到十分自在。离开一种文化,然后在另一种文化中生活的历程,使海灵格对多元文化价值相关性的觉知变得更加敏锐。

在南非期间,海灵格参与了一个有多个种族成员参与的团体动力培训,这对他产生了非凡的影响。在那里,他了解了一种重视对话、现象学和人类体验的团体工作。

在南非居住了18年后,海灵格回到德国。同时,他开始学习精神分析,并参加乌茨堡大学的心理学课程。他也教授团体动力学课程,并成为德国工作小组的团体动力学和团体心理学培训师。后来他也参加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师工作小组,开始接受精神分析师培训。在此期间,他整合了团体动力学的知识,得到了积极认可。

1971年,也就是他从非洲回来的两年之后,海灵格不顾所有反对的声音辞去神职。他决定离开宗教组织,因为他意识到,神职人员的工作已不再能与他内在的成长相适宜。他开始作为心理治疗师独立工作,并迅速成为欧洲最主要的治疗专家。他的课程在德国、瑞士、意大利和许多其他国家都很成功,从神父到心理咨询师,各种各样的人都来参加,他成为心理治疗业内的顶尖人物。

1974年,他去了美国9个月,并在洛杉矶和丹佛参加原始疗法培训,同时,他致力于深入探索格式塔疗法,并参加了人际沟通分析和脚本分析的培训。

1979年后,他先后参加了米尔顿·埃里克森的催眠疗法的培训,以及主题中心交互、神经语言程序学和生物能量分析的培训。到1982年,他受到非医学背景心理治疗师更广泛的认可。

在此期间,他参加了多个心理学家大会,在小团体范围内开始展示家族系统排列。随后,海灵格向更广大的民众提供家族系统排列治疗。

1995年,根达·韦伯来到海灵格的课上,并记录了文字稿,因此有了《谁在我家》一书的出版。海灵格逐渐形成了一套家族系统排列的理论和原则,称之为“爱的序位”,他认为对于这些序位的违背会导致关系、财务和健康状况的困难。

2003年,海灵格与他的第二任妻子索菲结婚。索菲·海灵格曾创立海灵格学校,为人们从源头学习家族系统排列提供了可能。海灵格和索菲的结合极大地丰富了家族系统排列,使它进入了新的层面和维度。

2008年,海灵格因其对结合医疗的特殊贡献,在墨西哥被授予结合医学荣誉博士。同年,他由于在结合医学领域做出的特殊贡献,在美国纽约接受了另一个结合医学奖项。

2011年,海灵格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2012年,墨西哥大学董事会授予海灵格金色桂冠,“认可这种方法论和哲学发现对人类幸福做出的根本贡献”。

2014年,海灵格成为墨西哥特拉尔内潘特拉的名誉公民,同年,他由于对墨西哥家庭和社会事务国家机构的建立做出的特殊贡献而获奖。

2016年,伯特·海灵格和索菲·海灵格第一次在中国举行工作坊,展示新家族系统排列的工作方法。

2018年3月12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的第一届国际综合和补充医学执业及公共卫生大会上,家族系统排列被正式列为巴西公共健康体系的执业疗法之一。


展开
目录

推荐序

伯特·海灵格简介

导 言

生命与内在成长

于我而言,一切只与内在成长相关

生命站点 /2

我从未想要成为教师 /7

其实,我并未经历青少年时期就长大成人了

战争 /13

那个该死的德国人,到底藏在哪儿

逃亡 /16

这并不是一个自由的决定

教会 /19

我当时毫无概念

作为玛丽安西勒尔传教士的一员 /27

助人还是自我实现,牺牲奉献的目的何在

团体动力 /38

我要离开

神职生涯的结束 /44

直到50岁,我仍然没有感觉到自己的完整

成长发展的不同阶段 /52

人们不容许我有犯错的权利

逆境是成长所必需的

关于疗愈过程中的强硬态度 /68

我没有说移民必须回去 /73

我为整个团体做治疗工作 /75

我从不谈政治 /78

我不是机械技工

对个案问题的详细陈述 /80

我不做反对阻抗的工作

中断排列 /84

这些领悟能够挽救生命 /88

爱的五个同心圆

爱的第一个同心圆

父母 /92

爱的第一个同心圆

冥想练习 /94

爱的第二个同心圆

童年和青春期 /96

爱的第二个同心圆

冥想练习 /101

爱的第三个同心圆

接受和给予 /105

爱的第三个同心圆

冥想练习一 /109

爱的第三个同心圆

冥想练习二 /111

爱的第四和第五个同心圆

尊重认同全人类及全世界 /113

命运之手

能因自己的母亲而感到喜悦的人是生活中的赢家

关于幸福和喜悦 /116

身为父亲的人不需要继续抗争

关于疏远孩子 /121

我从哲学的角度赞颂母亲的伟大

身为父母的职责 /125

如同巨人之手的手指

加害者与受害者之间的联结 /128

我在内心接纳所有被排除在外的人 /131

受害者需要在我们的内心拥有一个属于他们的家园 /135

我与加害者保持距离 /138

所有人都共同参与了历史 /140

良知与愧疚

在爱中我是自由的,又是与人联结的

关于成人的自主与叛逆 /148

狂热主义暗含着一种妄想

热情与回归中心 /155

做好事时没人会提到自己的良知

有关“好的良知”的幼稚理解 /159

有意识的、痛苦的参与

关于不可避免的愧疚 /167

那里,是个人主义的终点

原始良知和场域 /172

我是德国人,但我不会因此而骄傲

关于和解与爱国主义 /177

让过去成为过去

不要用良知教训生者,而要带着爱看向逝者

关于记忆与压抑 /184

我们必须在内心允许过去成为过去

关于报复与愤怒的平衡 /189

愤怒没有慈悲

关于和平与“好的良知” /193

当过去有权成为过去,我们才能拥有未来

政治排列 /197

波兰人是否对德国人比较有好感

关于战争赔偿的要求 /207

灵性的移动

我并不自以为拥有真理

灵性的移动和无形的力量 /212

使无法想象的事有形可见

关于信息及场域 /225

假如我探究排列的成效,我就有了自私的意图

关于成果监控和效果的证据 /230

所有的移动都被来自其他地方的力量推动

其他力量、宗教以及自主的决定 /237

我们必须继续向前

解决道路上遇到的瓶颈 /24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