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七月·盛世
《七月》是诗经中植物出现种类*多的篇章。八节将三百字诗歌划成田亩,二十种植物便在这文字的土壤里繁盛地生长,枝叶葳蕤,拂扰着今日诵诗人的脸颊。
《豳风·七月》记录豳地农人们一年的农事,恰如后世民歌中的四季调或月令歌,以物候标示季节的更替,逐季逐月叙述各月劳作。自岁寒,至春耕,自采桑养蚕,至制作布帛衣料,自储藏果蔬,至酿酒欢庆宴饮,次序宛然。撷取的生活片段在中间插入,如电影镜头般掠过。
顾随先生以四个字评价《七月》:时多,事多。
《七月》中所用的是夏历或周历,与现今的农历已有很大的不同。一之日,十有一月之日,就是十一月,二之日是十二月,以此类推,后文的三之日,四之日,是指正月和二月。
三月,春暖,采桑养蚕。
四月,秀葽,葽草结籽。
五月,听到蝉鸣,蚂蚱开始活跃。
六月,到了植物*为繁盛的时候,有郁李、野葡萄。
七月,大火星逐渐向西方迁移,坠落,天气开始变凉,有秋葵与豆子,亦有瓜可以吃。
八月,蟋蟀在宇,割芦苇,纺麻,摇落枝头的枣子,从藤蔓上摘下青葫芦。
九月,霜初降,蟋蟀进门取暖,衣服备好,拾取麻籽,采集苦菜作为盘中的菜蔬,采集臭椿做燃火的薪柴,筑平谷场。
十月天冷,蟋蟀入床下,树叶飘落,扫清打谷场,收获田间稻谷,装入粮仓。以此酿成醇厚的美酒。白天割茅草,夜晚搓草为绳子,以此来修葺屋顶。
十一月,寒风吹起,狩猎貉、狐狸等野兽,取其皮毛。
十二月,严寒到来,猎人集会,继续打猎操练,凿取冰块。
正月,将冰块搬进冰窖,以此冷藏食物。修缮农具。
二月,祭祖,献上韭菜羊羔。下田耕种。
《七月》中的植物,桑、蘩、苇、葽、郁、薁、葵、菽、枣、稻、瓜、壶、苴、荼、樗、黍、稷、麻、麦,这些单字名词在你舌尖上活泼泼地跳跃着,如大珠小珠溅落玉盘。念诵着这些植物的名称的时候,你感觉自己的唇齿间都沾染上了草木清新的纯绿色气息,你感觉自己的心中溢满了丰盛充实的喜悦。而这满心的喜悦,又是非常清新舒朗的。
这些植物的生长与繁盛,是物候的标示,成就了一年四时十二月各各相异的美。而同时这些植物的美,又不是阳春白雪、虚无缥缈的。它们的美,散发着人间烟火的气息,渗入彼时子民衣食住用,寻常生息的角角落落。
植物,是他们的日常。草木,是他们的生活方式。
透过这漫漫烟尘,你看到他们长长的生活图卷,草木舒展开叶片。你听到他们在开辟鸿蒙之时,带着满腔惊奇的喜悦,给这些新发现的绿色植物造字命名。
葽,是葽绕,远志,一种细草。《夏小正》说四月“秀幽”,这“幽”也便是“葽”。远志的叶子,在《诗经》的微风中微微招摇。远古的四月正翩翩而来。
郁,又称郁李、爵李,蔷薇科樱属。
薁,又名薁、山葡萄,葡萄科。
葵,冬葵,锦葵科锦葵属。
菽,是豆类。
黍,可酿成“酎酒”,《说文·酉部》有“八月黍成,可为酎酒”之句。这种用黍所酿制的美酒,又被称为“春酒”,冬酿春熟,故有“春酒”之名。
瓜,即葫芦科的甜瓜。
瓠,即葫芦。
苴,是结子的麻。
荼,是苦菜。
樗,俗名臭椿,可充作薪材。
这上天的赐予如此丰盛,先民们心中亦清楚天地对自己的厚待,因此对这些植物怀有敬惜之意,一点都不怕麻烦地给它们命名,又兴致盎然地把它们在吟诵的诗行中罗列出来。
念诵着这些名词,你会有“物”带来的那种踏实与稳妥之感,会格外鲜明强烈地触摸到生活坚实的质地。
万物生长有时,先民们生息亦是有时,依照天时安排自己的活动,则天,法天,遵循着四季节令运行的规律。
时间流逝,物候迁移,而先民们每个月都有自己该进行的活动。他们按照时令、节序安排自己的生活,每个月都有每个月该做的事情,因此心中便有笃定与踏实。生活永在循环,一年四季倏忽而过,而过了这一年的春种秋收,还有下一年的。时间永在循环。这岁月的迁延里,自有其生命的代谢。他们有依照自己的历法而生的世界观。
清代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评《七月》:“鸟语、虫鸣、草荣、木实,似《月令》。妇子入室,茅草、、升屋,似风俗书。流火、寒风,似《五行志》。”
鸟语虫鸣,草荣木实,流火寒风,这《七月》,正是豳地的风俗书与五行志;衣桑食稻,敬老慈幼,室家敬和,这《七月》,又是春秋的天伦图与礼乐谱。
礼乐文明的盛景,太平盛世的景象,也不过以此为底本。
我爱《清明上河图》,那是宋代工商业的繁华。
而《七月》,是农耕文明的盛世。
那样太平盛世的气象,人们各司其职,各有所安,所以就不会有太多对未来的茫然之感。时间有周期性的变化,物候随之有阶段性的循环。物物有时,事事有序。他们遵从时间的秩序,进行着自身的活动,生活呈现出一种宁静和稳妥。
人与自然端敬相亲。人与自然、人与时间之间,有一种融洽与和谐。这里面天广地阔,在时间的洪荒中,有千年万年的恒常。
我念诵《七月》,心会一点点沉静下来。
这种久远而宁静的生活方式的存在,会让你觉得,未来的种种事情,是一点都不用有什么担心的。只需踏实安稳,一步一步,顺着这天地万物的秩序走下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