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域沉积环境特征
第1章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研究简述
1.1 辐射沙脊群形态
1.2 辐射沙脊群形成时间
1.3 辐射沙脊群形态与潮动力联系
1.3.1 辐射状沙脊群形成机理
1.3.2 潮流场的研究
1.4 辐射沙脊群粒度特征及物质来源
1.4.1 粒度特征
1.4.2 物质来源
1.5 辐射沙脊群的演变
1.5.1 整体演变
1.5.2 局部演变
1.6 潮流通道稳定性
1.7 研究方向
第2章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域水文泥沙基本特征
2.1 海洋气象特征
2.1.1 气候
2.1.2 气温
2.1.3 降水
2.1.4 风况
2.2 海洋水文特征
2.2.1 潮汐
2.2.2 潮流
2.2.3 波浪
2.3 海岸泥沙特征
2.3.1 悬沙特征
2.3.2 沉积物粒度
第3章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域水流泥沙输运特征
3.1 海域余流季节性变迁
3.1.1 冬季余流
3.1.2 夏季余流
3.2 典型潮汐通道的摩阻流速
3.2.1 摩阻流速计算方法
3.2.2 辐射沙脊群海域垂向流速分布测验
3.2.3 摩阻流速分布
3.2.4 摩阻流速的快速估算
3.3 海域悬沙输运季节性变迁
3.3.1 夏季悬沙输运特征
3.3.2 冬季悬沙输运特征
3.4 悬浮指标特性
3.4.1 典型悬沙浓度垂向分布模式
3.4.2 悬浮指标的影响因素
3.5 水流挟沙能力
3.5.1 计算方法
3.5.2 公式比较
第二篇 江苏东部沿海水动力环境特征
第4章 东中国海及江苏近海潮波系统
4.1 东中国海天文分潮
4.2 江苏近海潮汐潮流特征
4.2.1 潮汐类型及无潮点
4.2.2 分潮调和常数
4.2.3 涨落潮流特征
4.2.4 潮流场与水下地形的关系
4.3 长江口与江苏近海动力环境的联动机制
4.3.1 半日分潮
4.3.2 全日分潮
第5章 江苏近岸波浪特征及影响要素
5.1 波浪特征演化
5.1.1 重现期有效波高分布规律
5.1.2 风浪场季节变化特征
5.1.3 台风浪特性分析
5.2 波要素敏感性影响分析
5.2.1 水位的影响
5.2.2 深水波要素的影响
5.2.3 风的作用
第6章 非常规海洋水动力特征
6.1 江苏近海海啸波特征
6.1.1 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
6.1.2 灌河口海啸波特征
6.2 江苏近海海啸波变形机制
6.2.1 背景及数据
6.2.2 中国东部近海海啸波传播过程
6.2.3 江苏东部海岸海啸波特征
6.3 海啸波影响因子
6.3.1 陆岸反射对海啸波影响
6.3.2 江苏东部浅海地形对海啸波影响
6.3.3 中国东部大陆架对海啸波影响
6.3.4 不同影响因子对海啸波影响比较
第三篇 江苏东部海域物质输运规律
第7章 辐射沙脊群现代物源
7.1 辐射沙脊群形成的时间和物质基底
7.1.1 辐射沙脊群形成时间
7.1.2 辐射沙脊群形成的物质基底
7.2 现代辐射沙脊群物质来源及输运
7.2.1 辐射沙脊群的物质来源
7.2.2 水动力对物质的输运作用
7.3 辐射沙脊群与长江口的泥沙交换
7.3.1 江苏沿海物质输运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研究
7.3.2 辐射沙脊群海域漂流监测及示踪模拟
7.3.3 由水体输运特征揭示辐射沙脊群沙体演变规律
7.4 辐射沙脊群海域悬沙输移特性
7.4.1 悬沙浓度空间分布
7.4.2 悬沙浓度时间分布
7.4.3 悬沙输运与沙脊群发育
7.5 冬夏季悬沙通量分析
7.5.1 悬沙通量整体分析
7.5.2 典型水道悬沙通量
第8章 辐射沙脊群百年尺度地貌演变”
8.1 河口海岸地貌模型发展历史
8.2 长周期模型应用
8.2.1 沿岸地貌
8.2.2 河口地貌
8.2.3 潮汐水道地貌
8.2.4 三角洲地形
8.3 时空尺度划分及长时间尺度模型计算原理
8.4 信息约减技术
8.4.1 输入条件约减
8.4.2 模型约减
8.4.3 输出约减
8.5 1855年辐射沙脊群示踪粒子迁移
8.6 辐射沙脊群地貌演变动力机制分析
8.6.1 江苏沿海潮流矢量特征
8.6.2 均匀化现代辐射沙脊群地貌演变模型
第9章 江苏近海水质点输移轨迹特征
9.1 潮周期水质点运移轨迹
9.2 现代大时空尺度水体输运示踪
9.2.1 Lagrange粒子示踪技术
9.2.2 辐射沙洲海域示踪粒子输移路径
9.2.3 月时间尺度水体输运特征
9.2.4 夏季表层漂浮粒子迁移特征
第10章 波流作用下淤泥质边滩泥沙输运
10.1 波流作用下的岸滩演变
10.2 波流作用下淤泥质海岸边滩促淤预报
10.2.1 边滩促淤预测方法
10.2.2 淤积预报检验
10.2.3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