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木
乐益童子军预备去南京参加大露营,今夜先在公共体育场预习,下午三点就把东西都挑到公共体育场(自己挑的),到公共体育场北面的草地上,我也把小龙珠即沈从文先生的大儿子沈龙朱。此处疑是作者笔误。带去看,学生们都欢喜小龙珠,都抢着要抱。
看她们搭帐篷可真是费力,也帮她们忙,弄得一手都是铁锈,爸爸也在看,看她们把帐篷搭起来,被窝铺好。她们预备吃饭,我们也在边上,看热闹的散尽,我们才走。
不知怎的,在一个地方蹲着,就对着一个地方特别有感情,现在在乐益,对他们也不像从前那样冷淡了。
晚上我拿了他们从日本带来的提灯,到观前去配电池,半天才弄好,公共体育场已是上灯的时候了。
有的已经睡了,因为夜里要起来守夜。我站在旁边看她们,有许多认识的,我们大家谈谈。王国玉她们说我教书教得太慢,尽不讲书上面的。我刚上地理,这一班教得特别慢,别的班倒是要快点。身上寒冷了才回来。
10月2日水
董早上来说,她家三小姐病了,叫我们去玩,三弟吃了饭就去了。我因为那天玩上方山,心里有点不舒服,又想睡过一觉再去,谁知道刘大表兄来了,觉又没有。我趁机便走了。
打了几下门,三弟出来开的。他们一家都在睡,三弟在替他们放照片着色。我也无聊极了,想着还有几封信没有写,便到他们前面的书房去写信,先写了一封给老刁。一会儿大家都起来了,听见楼上三小姐的房里有声音,知到〔道〕她醒来了,便上楼去看看。她的病是疟疾,两天发烧一次,睡在床上。和她谈谈,后来他们也上来了,我们就谈天说地的瞎谈了一阵。天已经慢慢黑下来了,四姑来叫她起来。吃晚饭的时候她起来了,四姑去买了些酱鸡酱鸭之类的回来。我们大家烧饭吃,我也帮着烧火,颇费事地吃了一顿饭。
家里好多卷子在,无论怎样说总是不放心,明天不改,后天又放下了,后天又没得玩了,所以非回去不可。他们都出来送我,送到西关桥。
回来改卷子,爸爸、十九爹爹在合肥方言中,“爹爹”用以称呼祖父辈的长辈。——整理者注都在我的房里。
10月3日土
英文读音小考,大家都还好。国文讲了一点钟,讲作文上的错处和好的地方。各科都要小考了,学生们因为我是新先生,都问我怎样考法。其实我还没有想到呢!爸爸要接小弟弟和他一阵到城东小学去一趟,学生都走完了,找不到他,只好回来。
夜晚四姐回来了。她是到南京去的,在我房里蹲到十二点钟。她的床给陆家表妹睡在,她只好睡在张干的床上。
10月4日日
四姐帮我改卷子,一上午把日记、大字、地理、英文四种本子全都改了,想下午可以出去玩了。
这两天中日之间很不好,上海人心惶惶的,五弟复旦在江湾,更怕,他回来了。
顾志成在我们这儿,我们要出去,不带他去,他老不肯走。今天他是要回南京去了,他走了,到观前街去了。我们等了一会儿才去,五芳斋鸭血汤吃不成了,人太多了,没有座位。四姐说去吃蟹,同去的有五弟和陆家表妹,今天的螃蟹不好。
10月5日月
是第七周,规定小考的一周。今天我一下子就考了三样课,一乙地理,一甲是英文,二上是地理,卷子又拿了不少回来。
王茀民王茀民(1896—1953): 昆曲家,吴县甪直人。曾任吴县浒关区区长等公职。出身于书香门第,他受家庭熏陶(祖父王小松先生为紫云曲社创始人之一),自幼雅好昆曲,又从沈月泉大师学曲。他多才多艺,能诗善画,尤嗜爱昆曲,从沈月泉习曲、兼学身段,为甪直紫云曲社的中坚分子。打电话来说,溥西园溥西园(1877—1952): 即红豆馆主爱新觉罗·溥侗,号西园,与张伯驹、张学良、袁克文并称为“民国四公子”。溥侗精于古典文学和文物鉴赏,并通晓词章音律,酷好剧艺,世人尊称为“侗五爷”。 曾被清华大学聘为教授,讲授昆曲。1934年,赴南京任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来了,叫四姐去,我对她说,若他今天不走,可请他到我们家来,因为久闻其大名,还未见过其人呢!
饭后四姐回来,说今晚我们家请溥侗,他自然会来的。
五六点钟,慢慢的人都来了,李太太、陆先生、传芳即张传芳(1911—1983): 苏州人,著名昆曲旦角。1921年8月入昆剧传习所,师承尤彩云等,二三十年代在苏沪等地拥有众多观众,红极一时。昆剧传习所演员的艺名,名字中间均有“传”字(寄予了昆剧薪火相传的厚望),通称“传”字辈演员,并用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区分行当,如小生以“玉”旁(如顾传玠、周传琰),旦以“草”头(如朱传茗、张传芳),老生、外、末、净以“金”旁(如施传镇、郑华鉴),副、丑以“水”旁(如王传淞、华传浩)。、传瑛即周传瑛(1912—1988): 苏州人,昆剧传习所著名演员,工小生,主巾生、鞋皮生、翎子生、小冠生。扮相儒雅俊秀,风度翩翩,表演细腻,善于运用眼神、身段、舞姿塑造各类舞台形象。、传镇即施传镇(1911—1936): 苏州人,1922年初入昆剧传习所,工老生。其父施桂林为清末苏州著名昆旦。、溥西园(并不太老,面色很好)、长成、陈太太、二老倌、许振寰、徐体山、王茀民……总之,还是他们那一班唱曲的人。来了谈不了几句话,就开始唱起来了。先是吴礼初唱《惊梦》,叫我唱小生,溥西园和吴礼初合唱《贩马记》《写状》,唱得并不好,吴也不好,两人都有许多地方不会。
唱完戏就入席,一共两桌,我们一家,三弟、五弟、爸爸都在内。菜是义昌福的菜,都很不错,都很烂,大概很合老年人的胃口。席快终时,每人唱一支曲子,传瑛唱的是《访谱》,二老倌唱《骂曹》,小许《惊梦》,陆先生《下山》,李、陈二位太太的是《藏舟》,振寰的《情挑》,殷炎麟的《题曲》,大姐、四姐的《断桥》,我唱《乔醋》,可算盛会也。
席散后,四姐、陆先生又串《游园》,溥西园他做了一遍“原来姹紫嫣红”。这才见到他的好处,脚步身段,无一不好看,稳极了。
十点多,客都走了,我们自然是以溥西园为中心谈话了。
展开
苏州九如巷在民国期间不但出了名满天下的“合肥四姐妹”,还有她们下面六位精彩的弟弟,每个人都展现了大时代青年文质彬彬的风范。这本民国期间的日记,是“大弟”张宗和的私密记录,巨细靡遗地记载了一个时代的风采。翻开书页,不仅看到合肥四姐妹的窈窕身影,还见到周有光、沈从文、韦布、顾传玠、俞平伯、陈寅恪、钱穆、萧乾、赵景深、林徽因、梁思成、梅贻琦、钱伟长,以及抗战前后那些谦谦君子的群像。——郑培凯
张宗和先生近半个世纪的日记,既是了解当时的社会、教育、文化、艺术的珍贵文献,也可让人从中窥见合肥张家姊弟一代风华背后的日常点滴。——白谦慎
张宗和先生出身世家,又毕业于清华历史系,因此他这部幸存的日记,不但对后人研究沈从文、周有光等诸多大家,对研究合肥张家颇具参考价值,而且可让人从中窥见那一代人文知识分子的成长历史和心路历程。——陈子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