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去工业化现状与影响研究--基于中国视角的思考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9674116
  • 作      者:
    作者:罗贵明|责编:赵天宇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0-01
收藏
内容介绍
自20世纪60~70年代起,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出现去工业化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因为西方发达国家去工业化进程加速,对发达国家自身制造业产生了巨大影响,所以美国等西方国家又提出了再工业化。发达国家去工业化不仅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发展中国家的去工业化现象。本书基于中国视角的思考,分析了中国去工业化的现状,发现我国部分省份和地区出现了去工业化现象。随后,本书分析了我国部分省份和地区出现去工业化现象的形成原因、特征和影响,并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以巴西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去工业化现象进行了比较,总结了经验与教训。最后,针对我国部分省份和地区出现的去工业化现象,提出了应对策略与建议。
展开
目录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1.4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研究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框架
1.5 创新点与不足
2 去工业化的理论分析
2.1 去工业化的内涵与影响
2.1.1 去工业化的内涵
2.1.2 去工业化的影响
2.2 去工业化的相关理论
2.2.1 产业结构理论
2.2.2 产业转移理论
2.2.3 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
3 中国去工业化现状分析
3.1 去工业化的度量
3.1.1 当前学界去工业化的测度指标与方法
3.1.2 本书去工业化的测度指标与方法
3.1.3 本书去工业化数据来源
3.2 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
3.2.1 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测度指标与方法
3.2.2 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结果
3.3 总量去工业化分析
3.3.1 全国制造业绝对变化分析
3.3.2 全国制造业相对变化分析
3.4 区域性去工业化分析
3.4.1 区域性去工业化的度量
3.4.2 区域性去工业化分类
3.4.3 区域性去工业化经济增长差异分析
3.4.4 区域性去工业化个例分析:上海与山西
3.5 本章小结
4 中国去工业化原因分析
4.1 基本分析思路
4.2 部门增长率、GDP增长率与去工业化
4.2.1 制造业与服务业需求收入弹性比较分析
4.2.2 制造业与非制造业部门增长率差异分析
4.2.3 制造业增长率对GDP增长率的回归分析
4.2.4 农业增长率对GDP增长率的回归分析
4.2.5 服务业增长率对GDP增长率的回归分析
4.3 制造业、服务业溢出效应与去工业化
4.3.1 制造业对非制造业就业的溢出效应分析
4.3.2 制造业对农业就业的溢出效应分析
4.3.3 服务业对农业就业的溢出效应分析
4.4 制造业产出占比影响因素与去工业化
4.4.1 全国人均GDP与制造业部门人均GDP比较
4.4.2 计量模型选择和数据处理
4.4.3 计量模型估计结果与讨论
4.5 制造业就业占比影响因素与去工业化
4.5.1 计量模型选择和数据处理
4.5.2 计量模型估计结果与讨论
4.6 本章小结
5 中国去工业化特征与影响分析
5.1 中国去工业化特征
5.1.1 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强劲增长趋势
5.1.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面向发展中经济体
5.1.3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大幅增长
5.1.4 对外直接投资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并举
5.2 中国区域性去工业化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5.2.1 结构性去工业化对地区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5.2.2 消极去工业化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负面作用
5.3 本章小结
6 去工业化的国际借鉴
6.1 发达国家的去工业化
6.1.1 美国的去工业化
6.1.2 日本的去工业化
6.1.3 德国的去工业化
6.2 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去工业化
6.2.1 巴西的去工业化
6.2.2 马来西亚的去工业化
6.3 去工业化的借鉴
6.3.1 发达国家去工业化的借鉴
6.3.2 其他发展中国家去工业化的借鉴
6.4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关于中国去工业化的现状
7.1.2 关于中国去工业化的原因
7.1.3 关于去工业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7.1.4 关于发达国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去工业化的借鉴
7.2 政策建议
7.2.1 积极利用结构性去工业化化解产能过剩
7.2.2 利用区域性去工业化促进产业转移
7.2.3 警惕早熟去工业化引起产业空心化
7.2.4 通过创新和信息化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
7.2.5 坚持生产多样化甄别比较优势产业
7.2.6 通过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制造业生产转型升级
7.2.7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促使更多企业走出去投资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