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寻路中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9668444
  • 作      者:
    詹文格著
  • 出 版 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
收藏
编辑推荐

  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中医药从未缺位。2003年抗击“非典”,邓铁涛带领中医团队实现“四个零”(零死亡、零转院、零感染、零后遗症),让人感念多时。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千年国医再次发挥其独特优势。据统计,北京市20家定点医院中医药参与救治率为90%,服用中药患者中出院和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1%;广东中医药参与率93.54%,有效率达89%;四川中医药参与率为90%,有效率约70%;江西中医药参与率95%,有效率达82%;浙江中医药参与率95.83%,有效率约82%……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医药疗效显著,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们记住了一个中药名“清肺排毒汤”,中医也再度被人们热议。

  然而,即便如此,张伯礼院士在疫情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最后说到一句:希望疫情过后,别遗忘了中医……

  “废除中医”的呼声,“中医黑”的诞生,“中医将亡于中药”论调……这些让人揪心的事实一直伴随着中医,中医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历程?中医的生存现状如何?中医的未来在哪里?……

  安徽文艺出版社倾情推出,首部聚焦中医生存发展宏大主题的报告文学——《寻路中医》,带你走进中医的世界。


展开
作者简介

  詹文格,江西修水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东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长篇报告文学《铁军本色》《邓植仪:泥土上的歌者》《激光先驱邓锡铭》,小说集《谁在城里种玉米》,散文集《安魂帖》等。先后获“恒光杯”全国公安文学奖,第二十四届孙犁散文奖,第四届广东省九江龙散文奖,第三届广东省有为文学奖“有为杯”报告文学奖等,作品入选各种年度选本和高中辅导教材。


展开
内容介绍

  首部聚焦中医生存发展宏大主题的报告文学。作者历时四年,深入中医系统、中医教育系统、中药原产地等实地调查,获取大量一手资料,以希冀中医药振兴发展为主线,叙写了西学东渐以后的中医存废之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医医疗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创立、建设和发展,客观展现了中医独特的疗效、生存的困境和存在的问题。这是一次探寻中医的文化之旅,一部打开中医大门的文学力作。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谁来振兴中医

中医的味道

中医有内在的气息,中药有特殊的味道,中医药适合用味道来辨别。良药苦口、微言大义,其含义如深邃的寓言,让人在疾病中品尝人生百味,在时间之外发现永恒。由于中医药有丰富复杂的属性,所以一直无法用只言片语来说清它的全部。那扑鼻而来的药香、书香、诗香、灵香、仙气、侠气,袅袅蒸腾,飘散弥漫。

没有亲身体验过中医诊疗过程的人,不知道中医到底是一种什么味道。我感觉中医如一株平和淡泊的植物,有一种朴素本真的味道。它不需要精密仪器、不需要烦琐的化验检查,“简便验廉”是中医的传统特色。一位老人、三个指头、一个脉枕、一把草根树叶、几枚长短银针,这就是中医全部家当。然而这些简单的家当有着并不简单的功能,它在经验丰富的老中医手里屡显奇效,这就是老百姓信奉中医的千年口碑。

众所周知,中医是一门古老的医学,又是一个年轻的名词。什么叫中医?这是相对西医而言的定义,它正式出现是在鸦片战争前后,东印度公司的西医为便于区别,称中国医学为中医。中医是一种独创智慧,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一直以来,人们对于中医似乎都很了解,其实了解的只是一些皮毛。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中医,犹如一棵盘根错节的古树,面对这棵古树,谁也说不清它经历过多少风雨、萌生过多少枝叶、延伸了多少根系、播撒了多少种子。

在中医药这条浩瀚长河中,短暂的个体生命只是匆匆过客,仅凭一己喜好,甚至道听途说,就对中医妄下断言,那无异于坐井观天、盲人摸象。在几千年的时间跨度中,每一代人看到的都是匆促的片断,正如庄子所言:“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人生太过短暂,看到的片断永远代表不了中医的全部。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广义上的中医包含汉医、蒙医、藏医、维医、苗医、壮医、傣医、瑶医等,因此中医的内涵无比深厚。

中医萌芽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就已基本成形,之后历代医家不断总结、丰富与发展,使中医理论得到了补充、修正和完善。中医既是传统文化的代表,又归属于哲学范畴。在古时中医郎中与私塾先生同属于乡村知识分子阶层,传承诗书礼义,被尊称为先生。良相与良医乃儒家文化主流,所以古人行孝,先通医理,孝道包含医道,医道包含孝道。

从对外传播来看,中医药是丝绸之路上的商品,当时走出国门的不仅有茶叶、丝绸、瓷器,还有中药材、滋补品、保健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马可·波罗带去的中药,他将阿胶带到了遥远的意大利。《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当时大量中药材被商人运往亚丁湾,再转运到北非等地,中药伴随贸易开始向世界远行。

中医药作为源头活水,对汉字文化圈以及周边国家的影响尤其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医学。从诊疗方式、治病理念,到方剂应用,都与中医药一脉相承,密不可分。

公元1至5世纪,中国炼丹术传入阿拉伯国家,7至8世纪再从阿拉伯国家传往欧洲。宋代中国的成药技术非常发达,日本木下正道来中国学习解毒丸的制作方法。1078年,朝鲜国王患病,派使臣到中国求医,朝廷派医官前往,同时带去百余种中药。从此中草药的芳香飘向了遥远的异国他乡,成为最早孕育丝绸之路的中国元素之一。

事物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一个多世纪前,中西医两个并无交集的医学体系结束了独立运行的状态,在西方传教士的推动下,西医从澳门、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进入中国。谁也没有料到,当初一粒微弱的星火,日后会成为燎原神州的烈焰。从此中医、西医分野成两大阵营,给中国医学带来了强大的竞争,同时患者也陷入了两难选择,这种现象在全世界恐怕也绝无仅有。

两种体系、两个流派,免不了产生分歧。主管部门希望兼容并蓄、中西并举,融合为新一代整合医学。可是中西医纷争由来已久,在捍卫传统的老中医眼里,对于整合医学这套理论不敢苟同。他们大多出自中医世家,一直以来坚持望闻问切的真理,把守护中医的纯正血统视为己任,他们身上有着老夫子式的清高与洁癖,认为中医是中国的独创智慧,是第五大发明,属于独树一帜的医学。他们在公开场合发表宣言:中医的贡献是历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中医胸有宇宙,西医目无全人,凭什么要让中医去做西医的“洋奴”?

钱学森说过:“人体科学发展的方向是中医,不是西医,西医要走到中医的道路上来。”钱老这种观点在当前还没有定论,但在未来一定会有答案。从诊疗方法来看,中西医确实存在明显差异,一位海归医学博士在接受我的访谈时说:“中西医是两个不同的体系,折中派想让两者合二为一,那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就像中医是个男人,你非要逼男人生孩子,有可能吗?”

西医借助先进的仪器透视病人的五脏六腑,希望把病人变得像玻璃一样透明,以便通过检测寻找病因。可是疾病总是行踪诡异、制造假象,它隐藏在毫无察觉的日常里,埋伏在喜怒哀乐的生活中,一旦证据呈堂,大都为时晚矣。而中医却致力于身体解密,它的微妙从把脉开始,指尖轻扣脉搏,从律动的差异中获取身体的信息。把脉又称切脉,中医用手按住病人脉搏,根据脉象,了解病人内在变化。切脉历史悠久,它是中医望闻问切的关键。回想中医诊治的过程,存储在记忆中的画面就会逐一回放:双目微闭的老中医,一手搭脉、一手捻着山羊胡须,用一种无言的交流来破译身体的密码。最神奇的是刚刚怀孕的女性,只要老中医一搭脉,就知道已有身孕。医者从脉搏中寻找入口,刺探手上的秘密。枯瘦的、肥胖的、苍白的,一只又一只的手在医者眼前晃动,人就是手,手就是人,手在思考,手在感受,手在倾诉,手在交谈。手不仅是心灵的暗示,更是身体的代表。手上的温度、皱纹、肌肤、关节、经络、痕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身体符号。手成为身体与命运的象征,医者用妙手回春的指尖,判断疾病的轻重缓急。脉深浅、脉快慢、脉硬软、脉浮沉、脉匀乱,脉是否整齐、有无歇止,在指尖下纤毫毕现、无一遗漏。老中医有一只预言先知的手,那手就是一个沉默的侦探,能准确地刺探敌情,获取五脏六腑的证据。当我们看到一只手在控制另一只手的时候,其实那就是中医治病的过程。

近百年来,当西医成为主流医学后,中医屡遭质疑。回想中医药之路,犹如一叶从远古河流中漂来的扁舟,始终出没在风波里:从北洋政府禁止大学开设中医课,到民国政府废除旧医案,再到1953年后限制中医带徒、中医课程西医化;“文革”时期,中医教学更是被彻底破坏,就连一些中药方剂的名称也被当成封建糟粕被扫除:四君子汤改为“四味汤”,白虎汤改为“石膏知母汤”,大青汤改为“解表除烦汤”,金水六君子汤改为“金水六君煎”。别以为让方剂改名换姓是件小事,这不仅篡改了经典的本意,还给中医药教学、科研临床、古方研究带来了混乱。

 


展开
目录

引言

 

第一章谁来振兴中医

中医的味道

我们正在见证中医药的式微

令人困惑的高等中医药教育

我们究竟该怎样看待中医

 

第二章寻找时光深处的本草

药与毒

探问黄州

夜抵蕲春

墓园凭吊

叩问药都

 

第三章如何审视民间中医

民间中医的处境

官方中医的傲慢与偏见

民间中医的抗癌调查

 

第四章呼唤名医

名医都到哪去了

名中医的神奇效应 

名医是怎样炼成的 

 

第五章药有“病”,人知否  

中医会亡于中药吗 

亳州,光环背后的阴影 

禹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第六章药草的追问  

道地药材并非故弄玄虚 

道地药材的现状 

从蕲艾看道地药材的保护与开发

 

第七章中药的百年老店 

老字号,记忆中的光与影 

如何打造中药的世界品牌 

 

第八章是谁损害了中医 

中医与时代的遭遇 

名人对中医的态度

现代医学的反思 

中医不能跑偏了方向 

小心把中医弄成了大忽悠 

中医的大树理论 

一本书和一个时代 

 

第九章中医的当下与未来 

中医有怎样的未来 

中医需用疗效去化解质疑 

中医该怎样面向未来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